学区制治理视域下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区域实践研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问卷是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区制治理视域下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区域实践研究》的开题前调研教学评价与改进的真实境遇,为构建科学、有效的区域协同监测与改进机制提供关键依据。您的真实回答对本研究至关重要。问卷匿名填写,数据严格保密。

衷心感谢您的专业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您所在学校的区位类型是: 【单选题】
A. 城区学校
B. 镇区学校
C. 乡村学校
第二部分:监测体系现状感知
*
当前学区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在促进“校际均衡发展”方面,您认为实际效果如何? 【单选题】
A. 效果显著,明显缩小了差距
B. 有一定效果,但作用有限
C. 效果一般,未明显改变现状
D. 基本没有效果
E. 不了解相关情况
*
目前学区是否已建立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单选题】
A. 是,体系成熟且运行良好
B. 是,但有框架缺乏细则,操作性不强
C. 正在探索建设中,尚未成型
D. 尚未建立,各校自行其是
E. 不清楚
*
您所在学校参与学区组织的、与教学质量监测直接相关的联合教研、质量分析会等协同活动的频率是? 【单选题】
A. 每月至少一次
B. 每学期2-3次
C. 每学期1次
D. 很少参加
E. 从未参加
第三部分:监测工具与应用效能
*
当前学区使用的教学质量监测工具(如测试卷、观察量表等)在“科学性”与“适用性”方面表现如何? 【单选题】
A. 科学性高(符合课程标准、覆盖核心素养)且适用性高(适配全学科/全年级)
B. 科学性高(符合课程标准、覆盖核心素养),但适用性一般(仅适配部分学科/年级)
C. 适用性高(适配全学科/全年级),但科学性有待提升(未完全贴合课程标准或核心素养)
D. 两方面均有较大改进空间(既不符合课程标准,也不适配多学科/年级)
E. 难以评价
*
您是否使用过由学区层面统一开发或推荐的创新型监测工具(如无纸化测评、表现性评价任务等)? 【单选题】
A. 经常使用,已成为常态
B. 偶尔在特定活动或学科中使用
C. 了解但未曾实际使用
D. 没听说过此类工具
*
学区提供的监测数据与报告,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方面发挥了多大作用? 【单选题】
A. 核心依据,直接指导教学决策与管理调整
B. 重要参考,会结合实际情况部分采纳
C. 偶尔参考,对实际工作影响不大
D. 基本未应用,报告停留在书面层面
E. 未收到过有价值的分析报告
*
据您观察,监测结果是否有效推动了学区内教师资源共享或教学改进协同? 【单选题】
A. 是,已形成基于数据的资源流动与协同机制
B. 有一定推动,但机制不健全,效果不稳定
C. 推动作用很小,资源共享仍靠行政指令
D. 完全没有推动,监测与资源调配“两张皮”
E. 不了解
第四部分:核心挑战与改进方向(请选择1-3项)
*
您认为当前学区教学质量监测面临的最核心挑战是什么? 【多选题】
A. 监测工具匮乏,难以科学评估“五育融合”与核心素养
B. 监测方案缺失,缺乏常态化的跨校协同监测机制
C. 结果转化不足,未能服务于教学改进与资源优化
D. 教师评价能力不足,无法深度参与监测与数据解读
E. 治理结构不畅,“行政-教研-学校”三级联动薄弱
*
您认为当前学区教学质量监测面临的最核心挑战是什么? 【多选题】
A. 监测工具匮乏,难以科学评估“五育融合”与核心素养
B. 监测方案缺失,缺乏常态化的跨校协同监测机制
C. 结果转化不足,未能服务于教学改进与资源优化
D. 教师评价能力不足,无法深度参与监测与数据解读
E. 治理结构不畅,“行政-教研-学校”三级联动薄弱
F 学校教学管理效能
G 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
H. 监测工具的科学性与适配性(如针对五育融合、核心素养的测评工具
第五部分:深度认知与路径判断
*
在您看来,学区制治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监测效能,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在于? 【单选题】
A. 资源整合优势:能统筹学区内优质师资、课程资源,使监测标准与支持更统一
B. 数据规模优势:能汇集多校数据,进行更全面、有对比的宏观分析,发现共性问题
C. 协同机制优势:能建立校际协作平台,便于经验交流、联合攻关与捆绑发展
D. 治理结构优势:能强化行政、教研、学校三级联动,确保监测与改进的推动力
E. 目前优势尚不明显,未充分体现与单一学校监测的差异
*
您认为当前最应优先打通“监测-分析-反馈-改进”闭环中的哪个关键环节? 【单选题】
A. 监测环节:开发更科学、多维的监测工具
B. 分析环节:提升数据挖掘深度,提供精准的教学诊断
C. 反馈环节:建立及时、清晰、个性化的结果反馈机制
D. 改进环节:将监测结果与校本教研、教师培训、资源调配强关联
E. 联动环节:需要系统性地打通所有环节,而非单个环节的优化
*
当您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不佳时,您能从学区层面获得的帮助和支持是否清晰、顺畅? 【单选题】
A. 非常清晰顺畅,有固定渠道和有效支持
B. 渠道存在,但支持效果不稳定
C. 渠道不清晰,主要依靠个人关系寻求帮助
D. 几乎没有来自学区层面的支持
*
为构建更有效的学区质量监测体系,您认为当前最应优先做什么? 【单选题】
A. 开发工具:研发一套学区内统一且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工具
B. 建立机制:形成“监测-分析-反馈-改进”的学区联动闭环
C. 提升能力:系统培训教师的数据分析与教学改进能力
D. 优化治理:明确学区、学校各方职责,强化组织保障
E. 共享资源:搭建平台,促进各校优质教学与评价资源互通
若您认为学区教学质量监测存在不足,欢迎补充具体问题或改进建议:*
第六部分:对课题的总体判断
*
综合来看,您认为在学区制背景下,进行一套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测区域实践研究是否必要? 【单选题】
A. 非常必要,是推动学区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
B. 比较必要,有助于理清思路、规范过程
C. 有一定意义,但需谨慎推进以避免增加负担
D. 目前不迫切,应优先解决其他问题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诚挚感谢您的耐心填写与宝贵贡献!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