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创新实施的现状,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研究分析,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
1.
您的性别
*
2.
您的年龄
30岁以下
31-40岁
41-50岁
51岁以上
*
3.

您现在的学历(含在读)是

高中
中师
大专
本科
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
4.

您现在学历(含在读)的专业是:

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科技
教育/心理
其他
*
5.

您担任中小学教师的年限(包含今年)是

1-3年
4-5年
6-10年
11-15年
16-20年
20年及以上
*
6.

您的职称

未定级
三级教师
二级教师
一级教师
高级教师
*
7.

您任教的年级是

四年级
八年级
*
8.

本学期,您所教的科目是

【多选题】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音乐
美术
体育与健康
信息科技
劳动
综合实践活动
心理
*
9.

您所在学校的区域是

县城
村镇

二、教师培训

*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您参加“新课标、新教材”相关培训的情况是

0次
1~3次
4~6次
7次及以上
*
11.

您对区县及以上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相关培训的感受是

没有帮助帮助较小帮助较大帮助很大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解读  
教材使用  
教材使用  
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如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与实施专题研讨(如大单元教学) 
命题与作业研讨 
命题与作业研讨 
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
12.

您参加的“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培训中,您认为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是什么?【可多选,限选1-3项】

【请选择1-3项】
没参加过培训
专题式讲座
参与式研讨
教学观摩
现场教学技能训练
网上培训
校际交流
学习参观考察
其他
*
13.

您认为您参加的“新课标、新教材”相关的培训存在什么问题?

【请选择1-3项】
培训时间太短
培训时间太长
参加培训次数太少
参加培训的次数太多
缺少前沿理论知识的培训
培训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差
培训的实效性差

三、课程实施

(一)学校层面

*
14.

以下对于您学校及领导的描述,您的看法如何?

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对课程编制、开发、实施及评价有系统的专业认知  
对课程编制、开发、实施及评价有系统的专业认知  
有效统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提出并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有效统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提出并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引导教师开发契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引导教师开发契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引导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引导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推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
推动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领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
主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 
主导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 
*
15.

贵校在新课程实施上是否做到“事前有调研、有规划、有部署”?

无调研无规划无部署有部署无具体举措结合调研和相关政策提出较明确要求在现状调研和政策指导基础上系统规
课程方案执行
课程方案执行
课程标准落实
课程标准落实
新教材使用
新教材使用
推进校本教研
推进校本教研
规范作业考试减轻学业负担
规范作业考试减轻学业负担
变革学习方式
变革学习方式
*
16.

贵校在新课程实施上是否做到“事中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落实规划”?

无指导无监督无落实有一般性过程管理按照时间表路线图逐一落实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形成学校特色
课程方案执行
课程方案执行
课程标准落实
课程标准落实
新教材使用
新教材使用
推进校本教研 
推进校本教研 
规范作业考试减轻学业负担
规范作业考试减轻学业负担
变革学习方式
变革学习方式
*
17.

贵校在新课程实施上是否做到“事后有总结反思有优化调整”?

无总结无反思有总结报告但未提炼经验基于效果评估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系统评估过程与结果提炼经验并明确方向
课程方案执行 
课程方案执行 
课程标准落实
课程标准落实
新数材使用
新数材使用
推进校本教研
推进校本教研
规范作业考试减轻学业负担
规范作业考试减轻学业负担
变革学习方式
变革学习方式
*
18.

请您据实回答:

从不约每学期1次约每月1次约每周1次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与落实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与落实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与拓展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与拓展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学科内知识进行整合设计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学科内知识进行整合设计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补充及顺序优化
教研组组织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补充及顺序优化
不同学科教研组开展跨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研讨设计
不同学科教研组开展跨学科教学内容融合的研讨设计
*
19.

学校对教师进行“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方面的要求和指导情况是

没有要求也没有指导
提出要求但没有指导
没有要求但提供指导
提出要求也提供指导
*
20.

学校对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方面的要求和指导情况是

没有要求也没有指导
提出要求但没有指导
没有要求但提供指导
提出要求也提供指导
(二)教师层面
*
21.

结合您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理解,对下列表述做出判断:

无法判断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指直接抄写标准中的目标,开展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是指直接抄写标准中的目标,开展教学设计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完成本学科内容学习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表现水平
学业质量指的是学生完成本学科内容学习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表现水平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2版课程方案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2版课程方案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
22.

您熟悉的本学科教师在下列工作中使用课程标准的频率: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日常备课时 
日常备课时 
作业/测验设计时 
作业/测验设计时 
校本教研时 
校本教研时 
*
23.

关于您熟悉的本学科教师的教材使用情况,请判断下列描述的符合程度:

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
严格遵循教学进度使用教材开展教学
严格遵循教学进度使用教材开展教学
依据课标、学情使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任务
依据课标、学情使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任务
根据考试要求适当提高教材难度   
根据考试要求适当提高教材难度   
补充一些教学材料以增加学习容量 
补充一些教学材料以增加学习容量 
结合教材重新组织内容开展教学
结合教材重新组织内容开展教学
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教材,创建新的教学内容
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教材,创建新的教学内容
*
24.

您在落实本学科课程标准和使用教材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请选择1-3项】
课程标准难理解或难操作
教材容量与难度要求太高
教研专业指导不足
培训缺乏针对性
自身缺乏相应能力
自身缺乏学习动力
*
25.

影响您开展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是:【请按重要程度依次选择三项】

【请选择3项并排序】
  •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需求
  • 课本内容和教材资源
  •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现代教学技术和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 相关的考试或评价要求
  • 相关学科或领域的国家课程标准
  • 学校和区域教研系统的要求
  • 相关领域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和理念
  • 校内外各种展示活动或比赛的要求
  • 校内的资源或设施
  • 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和因材施教
*
26.

本学期,您在课堂中采取下列做法的频率为:

从不偶尔经常总是
在讲课时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在讲课时融合其他学科知识 
把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开展情境教学 
把授课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开展情境教学 
依据教材内容、学情等,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依据教材内容、学情等,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开展实践性活动,如动手制作、实验操作、辩论或展示汇报等
开展实践性活动,如动手制作、实验操作、辩论或展示汇报等
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项目或课堂作业
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项目或课堂作业
采用作品、产品、制品等表现性方式评价学生学习
采用作品、产品、制品等表现性方式评价学生学习
*
27.

您平时使用DeepSeek、豆包、Kimi、腾讯元宝、讯飞星火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的情况是

从不
每学期1~3次
每月1~3次
每周1~3次
每天1~3次
*
28.

您在使用AIGC工具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在于:【可多选】【限选1-2项】

【请选择1-2项】
操作太复杂
学校硬件设备或网络支持不足
生成内容质量不稳定需反复修改
学科特性强AIGC难以精准匹配教学需求
担心学生过度依赖AIGC影响自主思考
*
29.

使用DeepSeek、豆包、Kimi、腾讯元宝、讯飞星火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工具带来了哪些影响? (可多选)

【多选题】
备课时间显著减少
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作业批改反馈效率明显提高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明显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
30.

本学期,您开展实验教学的次数是多少?

本学科不需要开展实验教学
从不或几乎没有
每学期1~3次
每月1~3次
每周1~2次
*
31.

本学期,您通常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可多选】[限选1-3项】

【请选择1-3项】
不做实验
讲实验
播放实验视频
虚拟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带
学生亲手做实验
*
32.

影响您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限选1-3项】

【请选择1-3项】
实验仪器、设备或料材不足
学校不开放实验室
没有实验室或实验空间不够
实验存在安全隐患
实验效果不理想
课时太紧难以安排
*
33.

本学期,您开展探究实践教学的次数是多少?

从不或几乎没有
每学期1~3次
每月1~3次
每周1~2次
*
34.

影响您开展探究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是:【可多选】【限选1-3项】

【请选择1-3项】
课时太紧难以安排
紧缺优质教学资源
自身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
学校场地、设施资源条件的限制
学校或教研组不支持
缺乏家长和社区支持
升学和应试压力太大

四、课程评价

*
35.

学校在期末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方式一般为:【可多选】

【多选题】
校级、区级或市级组织的标准化纸笔测试
学校设计的学科考核活动,包括纸笔测试和技能操作(如唱歌、绘画、制作等)
本学期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汇总整理
*
36.

学校在期末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方式为:【可多选】

【多选题】
反馈学科测试的等级
反馈学科测试的得分
反馈在学科测评活动中的表现,给出评语
反馈在本学期多次测试中学科成绩的变化
反馈在本学期学科活动中的表现的变化
*
37.

您对学校在新课程实施方面给予的支持的总体满意度如何?

不满意
不太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
38.

您对自己实施新课程效果的满意度如何?

不满意
不太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
39.

您对新课程实施带给学生的成长变化的满意度如何?

【多选题】
不满意
不太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