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育并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现状的调查问卷 (教师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为深入了解我校在“五育并举”理念指导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现状,推动评价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至关重要,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结果仅用于研究分析。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请勾选或在框里填写)
1.您所任教的年级: (可填多个)*
2.您所任教的学科:*
3. 您担任的职务(如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
*

4.您在本校工作的年限:

1-3年
4-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第二部分:对“五育并举”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与理解
*
5.您对“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了解程度是?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
6.您认为在本校构建“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否重要?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完全不重要
*
7.您认为当前本校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单、评语、评优等)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五育并举”的要求?
较好地体现
部分体现
很少体现
基本没有体现

第三部分:现有评价体系内容与覆盖维度

本部分旨在了解现有评价体系对各维度的覆盖情况、具体指标和侧重点。

*
8.您认为我校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明确包含了对以下哪些方面的评价?(可多选)【多选题】
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德)
学业成绩与学习能力(智)
身心健康与运动技能(体)
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美)
劳动观念与实践能力(劳)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
不清楚/不明确

9. (针对上题选中的维度)请您评估现有评价体系对以下各维度评价的重视程度和具体性/可操作性如何?(请为每个选中的维度在相应的栏位勾选)  

  说明:5=非常高/非常清晰易操作, 1=非常低/非常模糊难操作

*
(1)评价维度 ——德:思想品德行为         重视程度(高—>低)
5
4
3
2
1
*
(2)评价维度 ——德:思想品德行为    具体性/可操作性(清晰易操作—>模糊难操作)
5
4
3
2
1
*
(3)评价维度——智:学业与能力    重视程度(高—>低)
5
4
3
2
1
*

(4)评价维度——智:学业与能力具体性/可操作性    (清晰易操作—>模糊难操作)

5
4
3
2
1
*

(5)评价维度——体:身心健康技能     重视程度(高—>低)

5
4
3
2
1
*

(6)评价维度——体:身心健康技能    具体性/可操作性     (清晰易操作—>模糊难操作)

5
4
3
2
1
*

(7)评价维度——美:艺术审美    重视程度(高—>低)

5
4
3
2
1
*

(8)评价维度——美:艺术审美      具体性/可操作性 (清晰易操作—>模糊难操作)

5
4
3
2
1
*

(9)评价维度——劳:劳动实践       重视程度(高—>低)

5
4
3
2
1
*

(10)评价维度——劳:劳动实践          具体性/可操作性 (清晰易操作—>模糊难操作)

5
4
3
2
1
10. 您认为现有评价体系中,哪个维度的评价相对最完善?哪个维度最薄弱?(请填写维度名称)
最完善:(如:智)
最薄弱:(如:劳/美):   
*
*
11.现有评价体系中,对于“德”、“体”、“美”、“劳”维度的评价,主要依赖哪些方式或载体?(可多选)【多选题】
信息化评价系统
班主任评语
专门的品德/行为评价表
体育/艺术/劳技等学科成绩或考核
参与活动记录(如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劳动实践)
竞赛获奖情况
同学互评/小组评价
学生自评
家长评价/反馈
成长记录袋/档案袋
其他(请注明:)

第四部分:评价方式方法与实施过程

本部分旨在了解评价是如何进行的,谁参与,频率如何,以及操作中的问题。

*
12. 您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多选)【多选题】
信息化评价系统
纸笔测验/考试成绩(主要反映智)
课堂观察记录
作业/作品评价(含美术、手工、科技作品等)
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表现评价
口头提问/答辩
学生成长档案袋(系统收集各类表现证据)
学生自评与反思
同学互评
与家长沟通反馈
行为观察记录(如纪律、卫生、合作等)
其他(请注明:)
*
1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德、体、美、劳)的频率通常是?
实时、过程性记录
每月
每学期
每学年
主要在期末
不固定
很少进行
*
14. 您认为现有的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德”、“体”、“美”、“劳”方面存在哪些困难或挑战?(可多选)【多选题】
评价标准模糊,难以量化
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或量表
工作量大,时间精力不足
评价主观性较强
对某些维度(如美、劳)重视不够,评价流于形式
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评价标准不统一
过程性评价难以系统记录和整合
家长/社会对非学业评价认可度不高
其他(请注明:)
*
15. 现有评价体系中,哪些主体参与了评价?(可多选)【多选题】
学科教师
班主任
学校管理者(如校长、主任)
学生本人
同学
家长
校外辅导员/社区人员
其他(请注明:)
*
16. 您认为在评价过程中,各主体(尤其是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的作用发挥得如何?
作用显著,是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定作用
基本未发挥作用
作用有限,形式大于内容
未涉及

第五部分:评价结果应用与效果感知

本部分旨在了解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以及大家对现有体系效果的评价。

*
17. 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可多选)【多选题】
期末成绩单/报告册上的评语或等级
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
向家长反馈学生发展情况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和发展(如个性化建议)
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进行教育质量分析
小升初或其他升学参考(如政策允许)
存档,实际应用不多
其他(请注明:)
*
18. 您认为现有评价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德、体、美、劳方面)?
非常真实全面
比较真实全面
一般
不太真实全面
非常不真实全面
*
19. 您认为现有评价结果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何?
促进作用非常大
有较大促进作用
有一定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较小
基本没有促进作用
*
20. 您认为现有评价结果对教师改进教学和育人工作的指导作用如何?
指导作用非常大
有较大指导作用
有一定指导作用
指导作用较小
基本没有指导作用

第六部分:现状总结与改进建议

*
21. 总体来看,您认为我校当前在构建“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处于什么阶段?
尚未真正启动
初步探索阶段
正在建设中但不够完善
已形成基本框架
相对成熟完善
*
22. 您认为当前构建该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可多选)【多选题】
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
评价理念和认识尚未统一
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教师评价能力和精力不足
信息技术支持不够(记录、分析、整合难)
家长和社会对非学业评价的认可度与配合度问题
与升学等外部评价的衔接问题
资源投入(时间、经费、培训)不足
其他(请注明:)
*
23. 您对构建和完善我校“五育并举”视域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最迫切的需求或建议是什么?(开放题)
再次衷心感谢您的时间和宝贵意见!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