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文字讨好症”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与行为习惯
*
1.
您的性别:
*
2.
您的年龄段:
18-22
23-30
31-40
41岁以上
*
3.
您的职业背景:
学生
职场人士
自由职业
其他
*
4.
您是否了解“微信文字讨好症”这一说法?
非常了解
听说过
不太清楚
完全不了解
*
5.
您在微信聊天中是否会有意识地使用诸如"~"、语气词、表情包等表达来使语气更友好?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几乎不使用(若选此选项,可跳转至第三部分)
*
6.
您主要使用哪些类型的表达?(可多选)【多选题】
使用"~"结尾
加入"呀、哦、啦"等语气词
频繁使用表情包/颜文字
使用"亲爱的"、"宝"等亲密称呼
在句末加上"哈"、"喔"、"哒"等
*
7.
您通常在哪些关系中会更频繁地使用“文字讨好”表达?(可多选)【多选题】
与领导/老师/长辈
与同事/同学
与客户/合作伙伴
与朋友
与家人
与陌生人

第二部分:使用动机与心理感知

*
8.
我使用“文字讨好”是为了让沟通更顺畅、高效,避免误会。

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判断此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您使用“文字讨好”的原因。(1=很不符合,5=很符合)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9.

我使用“文字讨好”是为了给对方留下友好、有礼貌、高情商的好印象。

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判断此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您使用“文字讨好”的原因。(1=很不符合,5=很符合)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0.
我使用“文字讨好”是为了在面对地位较高者(如领导)时,显得尊重和顺从。
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判断此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您使用“文字讨好”的原因。(1=很不符合,5=很符合)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1.

我使用“文字讨好”是因为所处的环境(如公司文化、社交圈)大家都这样,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判断此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您使用“文字讨好”的原因。(1=很不符合,5=很符合)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2.

我使用“文字讨好”是因为我担心不加修饰的文字会被误解为冷漠或生气。

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判断此陈述在多大程度上描述了您使用“文字讨好”的原因。(1=很不符合,5=很符合)
很不符合
很符合
*
13.

我认为使用这些表达是一种需要刻意付出的“情绪劳动”,有时会感到心累。

很不同意
很同意
*
14.
我认为使用“文字讨好”让我感觉能更好地融入所在的群体,不被排斥。
很不同意
很同意
*
15.

我认为使用“文字讨好”已成为我线上形象的一部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亲和、有趣的“数字自我”。

很不同意
很同意

第三部分:内在感受与反思

*
16.
总体而言,您如何看待“微信文字讨好症”?(单选)
一种积极且实用的社交技能
一种中性的沟通习惯,无所谓好坏
一种带来轻微负担的社交压力
一种值得警惕的沟通异化与自我压抑
其他
*
17.
使用“文字讨好”表达时,您最主要的内心感受更接近以下哪一种?(单选)
自然且真诚,能让对方感到温暖
像一种得心应手的社交工具
轻微的疲惫,但觉得有必要
强烈的自我压抑,像是在表演另一个自己
*
18.
您是否曾尝试减少使用“文字讨好”?如果尝试过,主要阻力是什么?(可多选)【多选题】
害怕破坏关系氛围或让对方多想
担心被认为态度变差或能力不足
习惯已成自然,难以改变
外部环境要求我继续这样做
从未尝试过,或认为无需改变
*
19.
(开放题)如果请您用一个词或短语来形容“微信文字讨好症”在您生活中的角色,它会是什么?(例如:社交面具、温柔的负担、关系润滑剂、心累的来源...)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