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

为让接下来的教研活动更贴近您的需求,也能让您匹配更适合的教研队友,我们特意设计了这份小问卷。
您的回答将帮助您匹配最能发挥您优势的“研究伙伴”。同时,您的每一个想法,都将成为点亮我们年级教研方向的灵感之光。
这是一次关于“我们”如何能变得更好的探索,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为小组构建提供结构框架)
*
1. 姓名:
*
2. 所在年级:
小班
中班
大班
*
3.您的教龄(例如:3年)
第二部分: 专业能力自评(为 “优势互补 ”提供依据)请评估您在下列领域的熟悉程度
*

1.儿童行为观察与记录(如:轶事记录、抽样法)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2.行为分析与发展解读(能看懂行为背后的意义)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3.生成课程设计与引导(从观察中生发活动)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4.高效师幼互动与情感支持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5.学习环境规划与材料投放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6.信息技术应用(PPT、视频剪辑、 思维导图等)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7.文案撰写与成果梳理(案例、报告、 总结)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

8.家园沟通与共育策略

非常不熟悉
非常熟悉
第三部分: 教研兴趣与个人发展需求(确保 “志趣相投 ”)
*
1.在本学期 “儿童观察 ”主题下,您对以下哪个应用方向最感兴趣?(单选)
个体深度支持:通过观察深入理解并支持个别儿童的发展需求。
课程生成优化:通过观察捕捉幼儿兴趣,生发与优化课程活动。
环境评估创设:通过观察评估环境有效性,并据此进行环境创设与调整。
家园沟通赋能:将观察发现转化为家园沟通的有效素材,提升共育质量。
*
2.您当前在 “观察-实践 ”链条中,最渴望提升的环节是?(可多选)【多选题】
观察点的选择(不知道看什么)
记录的方法与效率(看了但记不下来/记不好)
分析解读的深度(记录了但看不懂)
支持策略的生成(看懂了但不知如何做)
成果的提炼与展示(做了但不会总结分享)
第四部分: 团队角色与特长贡献(【核心部分】为 “角色搭配 ”提供数据)
*
1.团队角色偏好:在一个理想的研究团队中,您最自然扮演或最希望尝试的角色是?(多选)【多选题】
理论分析者:善于钻研理论,构建框架,为实践提供原理支撑和方向指引。
实践创新者:善于将想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并大胆实践。
细致观察者:善于捕捉细节,进行客观、清晰的记录(文字、影像)。
协调推动者:善于协调进度,鼓励参与,凝聚团队共识,推动任务完成。
创意质疑者:善于从不同角度提问,挑战假设,激发团队深度思考。
成果提炼者:善于梳理、美化、展示团队成果,使其清晰且有影响力。
其他
*
2.特长贡献:您认为自己最能为本组教研成果贡献的具体特长是?【多选题】
幼儿行为解读与分析
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制作课件、视频等)
文案撰写与资料整理
环境创设与手工制作
现场演示与汇报分享
其他
第五部分: 可用时间调研(为小组活动提供可行性保障)
*
除固定的全园教研时间外,您每周哪个午间时段相对固定,可用于小组内部短暂的交流或协作?(可多选)【多选题】
周一午间
周二午间
周三午间
周四午间
周五午间
都可以,未来期望与小组成员共同商讨
其他时间(请说明)
第六部分:开放题,可在问卷中填写文字,不喜欢打字也可以发语音给各年级教研组长
1.请举出在当前工作中,排在前三的困惑与卡点
(请附上案例解释,以便在教研中可以针对性的支持,如果您觉得打字比较麻烦可以直接给相对应的教研组长发语音)[爱心]
2.请分享一个您工作以来最有成就感的事件
3.如果邀请您在年级组会议上分享经验,您是否愿意?如果是,您想分享什么?
4.根据过往的教研和年级组分享的参与情况,您对本学期的教研和年级组分享研讨有什么想要继续延续或希望改进的地方?”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