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说类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不记名,所得数据仅供研究使用,希望各位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
1.
你的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
2.
你对学习文言文的整体兴趣
很有兴趣
比较有兴趣
一般
没兴趣
*
3.
对你而言,学习论说类文言文最主要的价值是什么
考试要考,为了取得好成绩
感受汉语之美,积累优雅的表达
学习古人深邃的思想,让自己看问题更深刻
掌握说理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逻辑和说服力
*
4.
在课堂上,老师花费时间最多的教学内容是
逐字逐句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带领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技巧
引导我们讨论文章观点的现实意义
组织我们进行背诵、默写和翻译练习
*
5.
你个人在课后学习这类课文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是
背诵、默写和整理文言知识
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逻辑
查找资料,思考文章观点的对错与价值
完成配套的练习题
*
6.
如果老师提供一个与古文相关且有争议的现实话题(如“今天还需要‘师道尊严’吗?”),你的态度是
非常愿意深入思考并参与讨论
有点兴趣,但更关心考试考不考
无所谓,老师让思考就思考
觉得无聊,离我太遥远
*
7.
你的老师是否经常将同一单元的不同论说古文(如《劝学》和《师说》)放在一起对比讲解?
经常,这是我们课堂的常态
有时会,但讲得不多
很少,都是学完一篇再学下一篇
从来没有
*
8.
当老师进行文本比较时,你通常能感受到的比较目的是
让我们记住更多的文言知识点
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每一篇单独的文章
让我们看到不同文章思想的碰撞,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不太清楚老师为什么要比较
*
9.
这种比较性的学习,对你理解古文最有帮助的方面是?
对文言字词的记忆更牢固了
对单篇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
思路被打开了,学会了对比思考
感觉更混乱了,不如单学一篇清楚
*
10.
你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引入课外材料(如时事新闻,其他文章)来帮助理解古文吗?
非常希望,这样古文就“活”了
有点希望,只要别增加太多负担
无所谓
不希望,专心学好课本就够了
*
11.
在论说类文言文的课堂上,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很多,经常有讨论和发言环节
一般,老师有时会提问
很少,主要是听讲和记笔记
几乎没有
*
12.
当你就古文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时,老师通常的反应是
鼓励并引导我深入阐述
简单肯定后回归预设答案
不予点评,继续课程
纠正我的“错误”观点
*
13.
学完一篇论说类文言文后,你是否有机会完成一个“任务”(如写一封信反驳作者、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做一个相关主题的演讲)?
经常有
偶尔有
很少有
从来没有
*
14.
在完成这类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任务时,你感觉
很有信心,能清晰地组织自己的逻辑和语言
有点困难,但愿意尝试和挑战
很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
不想参与,怕说错
*
15.
你认为,什么样的表现最能证明你真正学懂了一篇论说类文言文?
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全文和翻译
能向别人清楚地讲解文章的论证思路
能运用文章的观点或方法,分析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
16.
你目前的作业和考试,主要考察你对论述类文言文的哪些方面
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础知识
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手法分析的简答题
联系现实发表看法的开放题
以上都有
*
17.
你希望老师如何评价你在这类古文学习中的表现?
主要看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作业
结合考试成绩、课堂参与和项目成果(如报告、演讲)等多方面
不知道
*
18.
通过学习论说类文言文,你觉得自己在以下哪方面提升最明显?
文言文阅读能力
写作时组织逻辑的能力
看问题的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没有明显提升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