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
00:00:00
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转型路径研究(教师版)
录音中...
您好!为科学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精准描绘赋能路径,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您的每一份真实体验与宝贵见解,都是构建郑州轻工业大学未来教育蓝图的关键基石。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与背景情况
1. 您所属的学院/教学单位:
*
*
2. 您的教龄:
3年及以下
4-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
3. 您的专业技术职称:
助教
讲师
副教授
教授
其他(请注明)
*
*
4. 您主要承担的课程类型:(可多选)
【多选题】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实践/实验课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
创新创业类课程
*
5. 您所从事的学科领域最符合以下哪一类?
工学(轻工、机械、电气、计算机、建筑等)
理学(数学、物理、化学等)
管理学、经济学
文学、艺术学、法学、教育学
其他(请注明)
*
*
6. 您参加数字化教学相关培训(如智慧教学工具、在线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法等)的频率是?
从未参加
每年1-2次
每学期1-2次
每月一次或更频繁
第二部分: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与能力自评
*
1. 您是否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以下人工智能(AI)大模型工具?(可多选)
【多选题】
DeepSeek(深度求索)
豆包(字节跳动)
Kimi(月之暗面)
文心一言(百度)
通义千问(阿里云)
ChatGPT(OpenAI)
Gemini(Google)
Claude(Anthropic)
均未使用
*
2.在日常教学中,您使用上述数字技术工具的频率是?
几乎每节课都使用
经常使用(每周数次)
偶尔使用(每月数次)
很少或几乎不使用
*
3. 您使用AI工具,主要应用于哪些教学环节?
【多选题】
课程设计: 生成课程大纲、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内容创作: 准备讲义、制作案例、生成图片、编写代码示例
互动与答疑: 作为智能助教,回答学生常见问题
评价与评估: 生成作业题目、评分标准,甚至辅助批改客观题/论文初稿
科研辅助: 文献综述、思路启发、英文润色、代码编写与调试
其他(请注明)
不适用(未使用)
*
4. 您认为AI工具对您教学工作的主要帮助是?(可多选)
【多选题】
提升效率: 自动化重复性工作(如写邮件、做表格),节省大量时间
激发灵感: 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案例和视角,突破思维定式
个性化教学: 有望帮助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和反馈
暂未看到明显帮助
不适用(未使用)
*
5. 您在尝试数字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可多选)
【多选题】
数字工具操作复杂,学习成本高,自信心不足
缺乏与我所授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高度匹配的优质数字化资源
课堂时间紧张,使用数字工具进行互动容易拖慢教学进度
学生线上参与度不高,互动流于形式,效果不及预期
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平衡传统教学任务与数字化创新设计
学校激励政策不足,投入产出比低,缺乏持续动力
硬件设施(网络、设备)不稳定,影响使用体验和信心
其他(请注明)
*
第三部分:数字技术对教学核心环节的赋能感知
(一)课程设计与资源建设
*
1. 您是否已利用数字技术对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如采用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从未尝试,保持传统讲授模式
仅在少数课程(1-2门)中进行过尝试
在多门课程中进行了局部优化(如部分章节翻转)
已系统性地对主讲课程进行了重构与优化
*
2. 您所使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可多选)
【多选题】
学校购买的校内资源库(如轻大课程中心、图书馆数据库)
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
互联网开源平台(如Bilibili、公开课网站)搜寻资源
自行开发制作(录制视频、制作动画、编写仿真案例)
教研室或同行教师分享
几乎不使用数字化资源
*
3. 您认为数字技术对“课程资源更新与迭代效率”的提升作用如何?
无提升:传统教材和讲义更为稳定可靠。
轻微提升:更新速度略快,但制作、上传等操作繁琐,效率不高。
明显提升:能快速整合行业最新案例、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使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
革命性提升:可实现资源的动态更新、实时共享和基于数据分析的持续优化。
(二)课堂教学实施与互动
*
1. 您在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数字互动形式有哪些?(可多选)
【多选题】
在线签到/点名
随堂测验、抢答、选人
弹幕、投稿、词云等轻互动
分组任务(利用在线文档、协作白板等进行小组合作)
虚拟仿真/VR/AR操作体验
利用平台进行“屏端互动”(学生手机控制PPT等)
以上均未使用
*
2. 总体而言,您认为数字技术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度”的效果如何?
反而降低:学生注意力更容易被电子设备分散。
无明显影响:参与度的核心仍取决于课程内容本身和教师的讲授魅力。
有所提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能吸引部分沉默的学生参与,课堂气氛更活跃。
显著提升:能实现全员、全程参与,并能根据实时反馈数据即时调整教学节奏,抓住学生兴趣点。
(三)学习评价与教学反馈
*
1. 您在课程考核中,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大约是?
0%(完全依赖期末笔试/论文)
1%-30%(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31%-60%(占比较大,与期末考核并重)
61%-100%(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甚至取代单一期末考核)
*
2. 您通过数字工具(如学习通问卷、在线反馈表)收集学生教学反馈的频率是?
从未收集
仅在期末收集一次
每学期期中、期末各一次
每单元或重大教学活动后收集
根据需要随时、高频收集
*
3. 数字技术提供的学习数据分析(如作业正确率、视频观看时长、知识点图谱),对您“精准识别学生学习短板”的帮助有多大?
无帮助:数据繁杂,缺乏分析工具和能力,难以提炼有效信息。
略有帮助: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如谁没交作业、某题错误率高),但原因不明。
较大帮助:能分析出共性的错误类型和集体的知识薄弱环节,用于针对性复习。
极大帮助:能实现个性化学情诊断,并可为不同学生自动推送差异化的补学资料和练习。
第四部分:学校支持环境与政策保障评价
*
1.您对郑州轻工业大学提供的“数字化教学硬件环境”(如智慧教室覆盖率、设备先进性、网络稳定性与速度)的满意度是?
非常不满意(设备陈旧故障多,网络卡顿严重)
不太满意(设备老化,智慧教室数量不足,高峰时段网络慢)
一般(基本满足需求,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比较满意(设备齐全稳定,网络通畅)
非常满意(硬件环境先进,能很好地支撑各类数字化教学创新)
*
2. 您对学校目前组织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整体评价是?(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
非常不满意(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形式枯燥,无实用价值)
不太满意(内容过于基础,对中高级需求教师帮助小;理论多,实操少)
一般(能学到一些基础操作,但缺乏深度和系统性)
比较满意(内容有针对性,形式多样,有一定收获)
非常满意(培训内容前沿、实用,有分学科、分层次的精准培训,效果显著)
*
3. 您是否清楚了解学校关于“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激励与保障政策(如在教学成果奖、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专项奖励等方面的倾斜政策)?
完全不了解
听说过,但具体内容不清楚
了解一些,但感觉政策力度不够或落实不到位
了解且认为现有政策有较好的激励效果
*
4. 为更好地支持您开展数字化教学,您最希望学校提供哪些支持?(可多选)
【
最多
选择7项】
资源支持:增购与我校工、理、文、艺等学科高度匹配的专业化数字资源(虚拟仿真软件、案例库、数据库)。
培训支持:开展小规模、定制化、按学科分类的工作坊(如“针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硬件支持:全面升级改造智慧教室,增加互动屏、小组研讨系统等设备。
经费支持:设立数字化教学专项基金,资助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及工具采购。
团队支持:建立“技术+教学”融合的支持团队,为教师提供一对一的技术和教学设计咨询。
政策支持:出台更明确、更具激励性的政策,充分肯定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上的投入与成果。
其他
第五部分:转型路径的核心需求与开放性建议
*
1. 您认为当前推进我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最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多选)
【多选题】
A. 统一整合教学平台,消除数据孤岛
B. 系统化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
C. 建设校本化、特色化的数字资源库
D. 完善激励政策与考核机制
E. 加强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引导
F. 升级换代基础设施与硬件环境
G. 建立长效的技术与服务支持体系)
2. 结合郑州轻工业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如食品、烟草、电气、艺术设计等),您认为数字技术可以在哪些领域形成突破性应用?(如:食品工程的虚拟酿造仿真、艺术设计的数字孪生展示、电气工程的远程实境实验等)请简要阐述。(选填)
3. 对于构建“郑州轻工业大学数字化教育转型”的可行路径,您还有哪些具体的意见或建议?(可从任何角度谈,如:平台建设、组织变革、政策创新、合作生态等)(选填)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转型路径研究(教师版)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