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与情绪管理

*
1.
你的本科院校层次(民办本科/二本/一本/211/985)
与专业?
*
2.
是否跨专业考研?
*
3.
为什么选择跨考 / 坚持本专业?
*
4.
备考时长多久?
*
5.
是否属于 “二战” 或 “多战” 考生?
6.
选择再战的核心原因是?
*
7.
是否在职备考?
8.
如何平衡工作与复习?放弃工作全职备考的顾虑有哪些?
*
9.
你在备考中投入了哪些具体成本?(经济)【多选题】
教材
网课
报班费用
自习室租金
通勤开销等
*
10.
你在备考中投入了哪些具体成本?(时间)【多选题】
每天学习时长
牺牲的社交
休息时间
放弃的实习
校招机会
*
11.
你在备考中投入了哪些具体成本?(精力)【多选题】
长期高强度学习导致的身体透支
注意力难以集中
*
12.
你在备考中投入了哪些具体成本?(心理)【多选题】
对 “考不上” 的恐惧
与同龄人对比的焦虑
家庭期待带来的愧疚感
*
13.
这些成本是否让你产生过 “性价比” 怀疑?例如:“花这么多时间金钱,万一考不上怎么办?” 
14.

这种怀疑对情绪有何影响?

*
15.
如果家庭或亲友为你的考研提供了经济支持,是否会感到 “必须考上” 的压力?
*
16.
这种压力如何体现?【多选题】
失眠
自我否定
情绪暴躁
*
17.

当前备考中,你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哪些方面?(按压力程度排序,可多选)

【排序题】
  • 复习进度滞后(如专业课背不完、数学题正确率低)
  • 竞争激烈(目标院校报录比高、担心 “卷不过” 其他考生)
  • 信息不对称(找不到靠谱资料、不了解导师 / 院校偏好)
  • 家庭或社会期待(父母要求 “必须上岸”、亲戚追问备考情况)
  • 自我期待过高(设定 “非 985/211 不上” 的目标,害怕达不到预期)
  • 跨考难度(零基础学新专业,知识点晦涩难懂)
  • 其他
*
18.
压力最强烈时,会出现哪些具体情绪或身体反应?
情绪低落
厌学
暴饮暴食
食欲下降
失眠
心悸
其它
19.
能否举例说明某个压力 “峰值时刻”?
*
20.
你如何看待 “考研压力是必经之路” 这种说法?压力对你而言是动力还是阻碍?
动力
阻碍
21.
为什么是动力/阻碍?
*
22.

选择目标专业的核心原因是?(可多选并排序)

【排序题】
  • 个人兴趣(对该专业的课程、研究方向有强烈热情)
  • 就业导向(目标专业对口理想职业,如 “考金融硕士进投行”)
  • 逃避现实(不想过早就业,希望通过读研延缓进入社会)
  • 家庭建议(父母认为该专业 “有前途”,或要求子承父业)
  • 分数导向(目标专业分数线较低,容易 “上岸”)
  • 其他
*
23.
目标专业与本科专业差异较大吗?(如文科跨考工科)
差异大
差异小/无差异
*
24.
备考中是否因 “兴趣与难度冲突” 产生过情绪问题?例如:“知识点太难,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这个专业?
*
25.
是否担心 “考上后发现专业与预期不符”?
*
26.

这种担忧是否影响当前备考状态(如动力下降、患得患失)?

27.

你认为 “专业兴趣” 在考研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如:兴趣能支撑你克服困难,还是兴趣不足会导致备考动力薄弱?)

*
28.
备考期间,你主要通过哪些方式缓解压力?【多选题】
运动 / 健身
与亲友倾诉
短暂娱乐(刷手机、看剧)
自我激励(写日记、看励志视频)
其他
*
29.

这些方式的效果如何?是否有越解压越焦虑的情况(如刷手机后愧疚感加重)?

*
30.
是否接触过考研群体的 “情绪互助”?例如:加入备考微信群、与研友互相监督、参加线上打卡活动等。
31.
这些互助形式对你的情绪有何影响?简单说一下
*
32.
如果备考期间出现严重焦虑或抑郁倾向,你是否知道可以求助的渠道(如学校心理中心、考研机构辅导老师、家人朋友)?
知道
不知道
*
33.
是否愿意主动求助?
愿意
不愿意,写原因
34.
你认为外部支持(如家人、朋友、机构)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好地帮助你管理情绪?
35.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描述你的备考情绪,会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三个词?

36.

对未来的考研学生,你最想分享的 “情绪管理经验” 是什么?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