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反思文学这一文学流派的了解以及态度的调查问卷

*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本问卷旨在了解大众对中国现当代反思文学的认知、阅读体验及价值判断,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问卷填写约需8-10分钟,恳请您根据真实情况作答,感谢您的支持!
*
1.请问你现在所处年龄段
15–18
18–23
23–30
30以上
15以下
*
请选择你目前最高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硕士及以上
文盲
*
你是否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喜欢
中立,不喜欢不讨厌
反感
*
你是否听说过反思文学这一文学流派
听说过
没有
*
3. 您读过以下哪些反思文学代表作品?(可多选,未读过请选“无”)【多选题】
《白鹿原》(陈忠实)
《芙蓉镇》(古华)
《人到中年》(谌容)
《绿化树》(张贤亮)
《班主任》(刘心武)
《蝴蝶》(王蒙)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
其他读过的反思文学作品:
*
2. 您接触反思文学作品的主要途径是?(可多选)【多选题】
学校课程(语文、文学课推荐)
自主阅读(书店、电子书、图书馆)
影视改编(如《白鹿原》电视剧、《芙蓉镇》电影)
他人推荐(老师、朋友、书评)
其他:
*
你认为文学是否应该直面历史与伤痛
应该,文学要有社会意义,要写实
不应该,文学应该侧重于艺术性与文学性。写真实会损害文学性
*
你认为反思文学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反思历史,直面伤痛
艺术形式的创新
重新确定了人的价值,“复归人性”
批判力度大大增强,涉及社会各方面的批判
其他
一、基础认知与阅读经历(1-3题)
*
1. 您是否了解“反思文学”这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流派(如《白鹿原》《芙蓉镇》《人到中年》等为代表作品,核心是对历史、文化与人性的反思)?
非常了解(能清晰阐述其核心特征与代表作家)
一般了解(知道概念,读过部分作品)
不太了解(听说过概念,但不熟悉内容)
完全不了解(首次听说)
*
2. 您阅读反思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多选题】
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感受作品对人性、情感的深度刻画
学习文学创作手法与主题表达
单纯兴趣(喜欢这类题材)
课程/作业要求
其他:
*
3. 您认为当下大众对反思文学的关注程度如何?
很高(常被讨论,有较多传播)
一般(有一定关注,但不算热门)
较低(仅小部分人关注)
不清楚
二、文化反思维度认知(4–7题)
*
4. 阅读反思文学时,您是否关注到作品对“封建传统文化残余”的批判
非常关注,能清晰感受到批判指向
略有关注,隐约察觉相关内容
未关注,阅读时未注意这一维度
没读过相关作品,无法判断
*
5. 您认为反思文学对“文化工具化”(如《班主任》中教育沦为政治宣传工具对当下文化创作)有何启示?
*
6. 您觉得反思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全盘否定”还是“辩证批判”?
全盘否定(彻底批判传统文化的所有内容)
辩证批判(批判压抑人性的部分,保留合理内核)
不清楚,未关注这一态度
没读过相关作品,无法判断
*
7.除了封建文化、集体主义文化,您认为反思文学还涉及哪些值得关注的“文化反思”方向?(可多选或补充)【多选题】
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与精神困境
城乡文化差异对人性的影响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
其他:
三、人性复归维度认知(8–10题)
*
8. 对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中“情感与欲望的解放”(突破“革命情感”单一叙事,还原爱情、本能欲望的真实性),您认为这种书写的价值在于?
打破对人性的压抑,还原人的真实需求
丰富文学的情感表达维度
可能过于直白,部分内容难以接受
不理解这种书写的意义,无法判断
*
9. 反思文学常刻画“不完美的人”(如《人到中年》中陆文婷的脆弱),而非“完美英雄”,您认为这种人物塑造的优势是?
*
10. 您认为反思文学追求的“人性复归”,核心是回归哪种“健康人性”?(可多选或补充)【多选题】
个体的尊严与独立思考能力
真实的情感表达与欲望满足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奋斗精神
其他:
四、整体价值与当代意义(11-13题)
*
11. 您认为反思文学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可多选)【多选题】
记录历史: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与人性面貌
文化批判:揭示压抑人性的文化病灶,提供反思
人性关怀:唤醒对“人”的重视,推动人文精神发展
文学创新:突破传统叙事,丰富当代文学表达
其他:
*
12. 对比当下热门文学(如网络小说、悬疑小说),您认为反思文学的“冷门”是否意味着其价值被忽视?
是(其历史与人文价值仍重要,应被更多关注)
否(冷门是因为题材门槛高,符合小众需求)
不确定(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
13.您认为反思文学对当下社会有哪些具体启示?(可从个体成长、文化建设、社会发展等角度简述,如“平衡集体与个体的关系,重视个体健康”)
再次感谢您的耐心填写!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