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地理教学逻辑假设认同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设计一节具体的高中地理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要经历一个取舍、选择和再创造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会先参考和借鉴一些已有的成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其宏观的教学活动与微观的教学动作的设计,并按一定的方式将这些教学活动与教学动作串联起来。面对一节具体的课,面对纷繁的各种设计,到底哪种设计式最优的?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原创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为了研究到底什么样教学方式最有价值,最合理,我观摩、研究了大量的优质课与常规课的录像与教案,并访谈过部分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教学设计的方式在方法论上进行了推求,得出了以下的假设。
        您是资深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关于一线教学,您最有发言权!为了探求这些假设在教学实践中是否能够有效,特来向您征求意见。填写这份问卷可能要占去您的一些宝贵时间,请您耐心填写。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问卷!
        此致
敬礼!
                                                    西华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张子豪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您的性别是( )
A.男
B.女
*
2.您所学专业是( )
A.地理科学
B.地理学
C.学科教学(地理)
D.其他专业
*
3.您的最高学历是( )
A.研究生
B.本科
C.专科
D.高中及以下
*
4.您从事地理教学工作的年限为( )
A.30年及其以上
B.20至29年
C.10至19年
D.1至9年
*
5.您的职称是( )
A.正高级
B.中教高级
C.中教一级
D.中教二级及以下
第二部分认可度调查
*

1.讲授区域类型与划分时,可从“区域内部特征一致性”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划分依据,并理解区域特征的动态性。而在展示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时,空间尺度的缩放,本质是区域特征“一致性”与“差异性”的转换。

【案例解释】

广东实验中学的冯志旭老师,在“多种多样的区域”的教学中,通过展示“广东省平沙岛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情境材料,提供平沙岛位置区域图、农业景观图、气候和地形等地理特征信息,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区域划分,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的类型与边界。其次,通过展示“长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情境材料,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以及区域间的开放性。再次,结合建国以来四川省的行政区划变动和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的气候区划、农业区变动的情况,站在不同的时间断面,理解区域的动态性。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完全赞同
比较赞同
难以确定
不赞同
完全不赞同
*
2.讲授“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时,可通过区域特征差异,引导学生理解空间要素差异驱动的区域间要素流动,掌握区域要素动态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不同时期区域间要素流动的差异,理解区域发展与联系的动态演变。

【案例解释】

北京大峪中学的兰瑞君老师,在“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教学中,创设册亨县油茶发展的教学情境,从油茶之因、油茶之衰、油茶之兴和油茶之果四个阶段展开教学。在“油茶之因”教学环节中,通过展示册亨县区域地理特征与要素,分析其油茶产业发展的地理优势;在“油茶之衰”教学环节中,明确相较于竞争区域,册亨县的油茶种植面积小、劳动力外流、资金缺乏、油茶品种差等区域要素差异制约了其油茶产业发展;在“油茶之兴”教学环节中,展示册亨县发展油茶产业的要素变化,过去因区域差异导致要素流出(劳动力外流),而现在因区域差异导致要素流入(宁波江北区对口帮扶),从而促进了册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在“油茶之果”教学环节中,将“油茶林养鸡”的林下经济模式与传统单一油茶种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地协调观。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3.讲授“大都市辐射功能”时,可从城市内部功能结构入手,进而分析其对外部区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辐射作用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化表现。

【案例解释】

北京市育英中学的杨宇老师,在“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学中,以探究郑州繁荣原因以及郑州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作为问题情境,建构起城市、区域、城市功能、城市辐射功能、城市腹地、城市体系和城市关联网络的逻辑关系。其次,在案例探究教学环节中,通过展示纽约发展过程材料,探究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最后,引导学生探究纽约对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辐射作用,加深对城市辐射功能的理解。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4.讲授“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首先分析影响产业结构的初始条件,再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理解产业结构动态变化的过程与内在规律,并通过区域间的比较,认识产业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

【案例解释】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的黄爽老师,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教学中,以北京产业结构变化为教学情境,通过展示北京市概况与产业结构现状,理解影响北京产业结构的因素。此外,通过比较环渤海三省两市的产业结构,理解地区产业结构的地域差异。最后,通过展示北京产业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阶段产业结构特征及形成原因,归纳总结出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升级的原因。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5.讲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方向”时,可引导学生首先诊断该类城市的典型特征,继而追溯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成因,最终将案例分析中提炼的转型策略进行迁移应用,形成完整的分析路径。

【案例解释】

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张晓杰老师,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的教学中,创设焦作市发展历程的案例情境,以“忆峥嵘——因煤而兴”“迎风雨——因煤而衰”“谱华章——转型新生”三大教学任务串联教学过程。首先展示焦作市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地理特征信息,让学生了解焦作市煤炭产业兴起的条件。随后,结合90年代焦作市煤炭产业发展困境的资料,总结其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通过了解焦作市三大产业转型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其转型发展之路,并进行知识迁移,分析日本北九州的转型案例。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6.讲授“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时,可引导学生识别该区域的环境特征,分析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的历史过程与人为因素,并基于此探讨具有推广价值的综合治理模式。

【案例解释】

朔州市实验中学校的李婷老师,在“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的教学中,以右玉县荒漠化综合治理作为案例情境,结合生态脆弱区的定义和给定材料,概括右玉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认识到其荒漠化是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随后,引导学生探究右玉县科学治沙的具体措施,并思考“右玉治沙模式”与“右玉精神”能否推广到其他类似地区,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7.讲授“资源跨区域调配”时,可从区域间资源禀赋与需求的差异入手,阐明调配的必要性,进而引导学生综合评估调配工程对资源输出区、输入区及沿线区域产生的多方面影响。

【案例解释】

大连市第一中学的孟霞老师,在“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教学中,以南水北调与西气东输两大国家战略工程作为探究情境展开教学。首先,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探究南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差异,认识调配原因,并辩证分析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其次,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探究东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供需矛盾,认识调配原因,并综合分析对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区域的影响。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8.讲授“产业转移”时,可引导学生分析转出区与承接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如何驱动产业转移,进而探究产业转移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的规律,及其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案例解释】

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校的白琴老师,在“产业转移”的教学中,以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为典型案例教学情境,通过研究产业转移的时空变化,让学生了解产业转移在发展阶段和空间上的区域差异,引导学生归纳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分析产业转移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9.讲授“流域内协作”时,可引导学生识别流域上、中、下游不同的环境特征与发展诉求,理解由此产生的矛盾,进而探究基于全流域视野的协同治理与开发措施及其意义。

【案例解释】

吴忠市吴忠高级中学的张翠老师,在“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学中,以黄河流域为探究教学情境,通过分析黄河流域上、中、下游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用水矛盾,并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水文站年输沙量变化,引导学生探究黄河上中下游治理措施的差异以及流域内部协作保护、开发、利用的成果与意义。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10.讲授“国际合作”时,可从不同国家的区域差异入手,分析国际合作的基础与动力,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合作如何深化并推动参与各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认识其多尺度的深远意义。

【案例解释】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的田俊老师,在“国际合作”的教学中,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中巴经济走廊”为主要教学情境,通过对比中巴两国的区域差异,分析中巴两国合作的优势与意义。此外,引导学生理解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促进两国经济发展,还带动着沿线国家甚至全球的繁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意识与合作意识。

对于上面的观点,您赞同吗?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11.综合思维中的时空综合正是区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综合,其与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模块教学指向高度契合,从现在追问过去、从现在推测未来的时空分析路径也更符合应然的学生认知逻辑,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区域发展问题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A.完全赞同
B.比较赞同
C.难以确定
D.不赞同
E.完全不赞同
*
12.关于以上话题,您如果有其他的意见或建议,可以写在下面。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