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工厂评估问卷收集

  • 优秀 (≥ 90分):战略合作伙伴,可优先分配高价值、复杂性订单。

  • 良好 (75 - 89分):合格供应商,可作为主要合作对象,但需对其薄弱项提出改进要求并跟进。

  • 合格 (60 - 74分):潜在供应商,需要对其进行辅导和严格复查后,方可尝试合作小批量订单。

  • 不合格 (< 60分):不建议合作,存在较高风险

*
1.
供应商名称:
*
2.
供应商地址:
*
3.
质量管理体系-体系认证-标准有效期【多选题】
ISO 9001​
OEKO-TEX STANDARD 100
GOTS​
bluesign®​
BSCI/Sedex​
有认证但执行流于形式,或正在导入中
无任何体系概念
*
4.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有受控的文件清单,工艺单、作业指导书(SOP)齐全、清晰、版本最新,并易于现场人员获取。
有文件但不系统,更新不及时
文件缺失或混乱
*
5.
质量管理体系-续改进质量目标与追溯
设立关键质量指标(如一次验货通过率、客户投诉率),并定期评审。建立完整的从面辅料到成品的追溯系统(Lot Card)
有目标但无数据支撑,追溯性不完整
无目标,无法有效追溯
*
6.
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有定期的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对不合格项有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并形成闭环
有内审但效果一般,纠正措施不彻底
无改进机制
*
7.
来料质量控制-IQC流程与标准
有明确的IQC流程、验收标准(AQL水平)和检验规范。对关键面料(色牢度、缩水率等)有送第三方测试的要求
有流程但标准不清晰或执行不严
来料基本不检验
*
8.
来料质量控制-检验记录与不合格品处理
检验记录完整、可追溯。对不合格品有清晰的隔离、标识和处理流程(退货、换货、特采)
记录不全,处理方式随意
无记录
*
9.
来料质量控制-仓库管理
仓库分区清晰(待检、合格、不合格),物料标识清楚,仓储环境(温湿度、防尘)可控,先进先出执行良好
管理基本合格,但存在少量混放、标识不清现
仓库混乱
*
10.
生产过程控制-设备与保养
设备状态良好,有全面的设备清单和定期的预防性保养计划及记录
设备老旧,只有坏了才修(事后维修)
设备故障率高,影响生产
*
11.
生产过程控制-产前准备
产前会、封样制度完善。技术员对工艺难点已分解,并已对生产线进行指导
有封样但执行不严格
直接上线生产
*
12.
生产过程控制-首件检验
每款每班次开工前,对首件产品进行彻底检验并记录,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
有首检但流于形式
无首检
*
13.
生产过程控制-过程巡检
有专职巡检员(IPQC),定时对半成品进行抽检,发现问题能及时反馈和纠正,记录详实
有巡检但不系统,问题反应慢
无巡检
*
14.
生产过程控制-尾线检验
流水线完成后,对最后几件产品进行检验,确保工艺一致性
不重视尾检
*
15.
生产过程控制-员工技能与培训
员工上岗前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有多能工培养计划,操作熟练度高
培训不足,新员工直接上岗
员工技能差,质量问题多
*
16.
最终质量控制-检验标准与AQL
严格按照客户同意的AQL标准(如MIL-STD-105E)进行抽样检验,缺陷定义清晰
有标准但执行时有偏差
凭经验检验
*
17.
最终质量控制-检验流程与记录
有独立的FQC区域,检验流程规范,数据记录详细(如缺陷分析报表),可用于质量改进
检验记录简单
无规范流程
*
18.
最终质量控制-检验设备与工具
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如验布机、色卡、尺、摩檫色牢度仪等),并定期校准
工具不全或未校准
工具简陋
*
19.
作业环境与5S管理-车间环境
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通道畅通、无安全隐患
环境一般,存在脏乱现象
环境恶劣
*
20.
作业环境与5S管理-5S执行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执行到位,物品定置定位,现场井然有序
有执行但维持不佳
现场混乱
*
21.
作业环境与5S管理-在制品管理
生产线在制品(WIP)数量可控,流转顺畅,无堆积现象
在制品堆积较多
管理混乱,影响效率和质量
*
22.
社会责任与合规性-合规性
营业执照、消防、环保等证件齐全有效。无使用童工、强迫劳动等违规现象
基本合规,存在一些小问题
有重大违规风险
*
23.
社会责任与合规性-员工福利与安全
薪酬福利符合法规,有工伤保险,工作环境安全,有完善的应急措施
基本符合,但仍有改进空间
员工权益无保障
*
24.
工厂主要优势
*
25.
工厂待改进项及建议
*
26.
评估员结论
推荐
有条件推荐
不推荐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