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

尊敬的同学:

        您好!为深入了解当前网络亚文化对同学们价值观的影响,并探索如何通过传统文化更好地引导和塑造大家的价值观,我们特开展此次调查。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
1.

您的性别是?

*
2.

您的年级是?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
3.

您的专业类别是?

经济学(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贸易类)
法学(法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等)
教育学(教育学类、体育学类)
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
理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等)
工学(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等)
管理学(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旅游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
艺术学(音乐与舞蹈类、设计学类、美术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等)
其他

网络亚文化指与主流文化相对的、在网络群体中流行的文化形态,如二次元文化、电竞文化、短视频 “梗文化”、小众粉丝文化、丧文化等。

*
4.

您主要通过哪些平台接触网络信息和参与网络互动?

【多选题】
微信/QQ
抖音/快手/TikTok等短视频平台
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
Bilibili (B站) 等视频弹幕平台
知乎/豆瓣等知识分享/社区平台
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游戏平台/论坛
贴吧/论坛/社群
新闻APP/资讯聚合平台
其他
*
5.

您接触最多的网络亚文化类型是?

【多选题】
饭圈文化 /粉丝文化(明星应援、偶像养成类社群等)
二次元文化 (动漫、漫画、游戏、cosplay、手办等)
国潮/汉服文化
游戏竞技/电竞文化(赛事、电竞主播、游戏社群等)
“梗文化”/流行语文化(流行段子、表情包、网络热词等)
“丧文化”/佛系文化(“躺平”“摆烂” 等消极表达)
“颜值经济”/网红文化
其他网络亚文化
*
6.

您认为您最容易被哪些类型的网络亚文化吸引?

【多选题】
追求个性、自由表达的
强调集体认同、归属感的
追求视觉刺激、新奇体验的
具有特定技能或知识门槛的
传递某种生活态度或情感共鸣的
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 (如国潮、汉服)
其他
没有特别被吸引的

价值观包括人生目标、道德观念、人际交往、消费观念、职业选择等方面,请结合自身感受填写。

*
7.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出您认同的价值观。【多选题】
个人主义/独立自主
集体主义/奉献精神
物质主义/追求财富
享乐主义/追求生活品质
功利主义/注重实际成效
理想主义/追求崇高目标
竞争意识/追求成功
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责任感/担当精神
创新精神/探索未知
传统美德/孝道、诚信等
公平正义/社会责任
*
8.

您认为对您个人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多选题】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课堂、老师)
同学、朋友 (线下)
网络信息
媒体传播 (电视、电影、书籍等)
个人经历/社会实践
传统文化影响
其他
*
9.

网络亚文化对您的价值观有哪些积极影响?

【多选题】
拓展视野,接触新事物
增加生活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培养兴趣爱好,发现个人特长
增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鼓励个性表达和创新
促进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
促进与传统文化的新式结合 (如国潮)
其他
*
10.

网络亚文化对您的价值观有哪些消极影响?

【多选题】
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攀比心理
沉迷虚拟世界,影响现实生活
价值观趋于片面,如过度追求“颜值”或“流量”
容易受到负面信息或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导致“社交焦虑”或“信息茧房”
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影响学习动力
语言表达简单化、粗俗化
影响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传统文化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传统节日、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传统道德(孝、信、礼等)、传统民俗等。

*
11.

您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核心价值观念对当今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选题】
仁爱与宽容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诚信与责任 (如“一诺千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勤俭与自强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敬畏自然与和谐共生 (如“道法自然”)
追求真理与知行合一 (如“格物致知”)
民族气节与家国情怀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孝亲敬老
其他
认为传统文化价值意义不大
*
12.

您目前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是?

【多选题】
学校课程 (如思政课、国学课、大学语文课、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等)
家庭教育/长辈讲述
课外阅读 (书籍、报刊)
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
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如节日庆典、汉服体验)
观看相关纪录片、影视作品
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如公众号、视频号)
兴趣小组/社团活动
几乎没有接触
其他

浸润式干预:指将某种特定的内容或理念,通过多感官、多渠道、持续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个体生活和认知过程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塑造效果。

*
13.

您对学校通过“浸润式”的方式推广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

非常支持,期待积极尝试
比较支持,但希望方式新颖有趣
一般,无所谓
不太支持,担心过于刻板或脱离实际
完全反对
*
14.

您期待的传统文化浸润式活动形式是?

【多选题】
实践体验课(书法、剪纸、茶艺等)
传统文化讲座(如国学、传统礼仪)
节日主题活动(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
传统文化与网络结合的活动(如传统元素短视频创作)
其他
*
15.

关于传统文化浸润式干预学生价值观,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