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隐私管理行为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使用情况的学术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在朋友圈中的信息分享与隐私管理习惯,所有数据仅用于整体分析,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问卷大约需要5-7分钟完成。
您的参与对本研究至关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
1.
您的性别:
*
2.
您所在的专业大类:
人文社科
理工科
艺术体育
其他
*
3.
您使用的微信年限:
3年及以下
4--6年
7年以上
*
4.
您发布朋友圈的频率:
每天多次
每天一次
每周2-3次
每周一次
每月几次或更少
几乎不发
*
5.
您是否使用过以下微信朋友圈的隐私管理功能:【多选题】
“分组可见” (发布时选择部分朋友可见)
“不给谁看” (发布时排除部分朋友)
“三天可见” (朋友圈权限)
“一个月可见” / “半年可见”
“仅聊天” (朋友权限设置)
我从未使用过这些功能
*
7.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项(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
12345
在发布某些内容前,我会仔细考虑“谁可以看”或“不给谁看”
在发布某些内容前,我会仔细考虑“谁可以看”或“不给谁看”
我的朋友圈对部分好友设置了“仅聊天”权限
我的朋友圈对部分好友设置了“仅聊天”权限
我会定期清理或设置过去的朋友圈内容
我会定期清理或设置过去的朋友圈内容
我会为不同的内容(如情绪、学业、社交)设置不同的可见范围
我会为不同的内容(如情绪、学业、社交)设置不同的可见范围
*
8.
您使用朋友圈隐私功能(如分组、屏蔽、三天可见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根据重要性排序,1为最重要)【排序题】
  • 维持形象:在不同的圈子维持一个恰当的,一致的个人形象
  • 避免误解:防止某些内容被特定对象(如父母、老师)看到后产生不必要的担心或误解
  • 减少社交压力:避免因点赞、评论等互动带来的负担,或不愿被过多关注私生活
  • 保护个人信息:防止电话号码、住址、行踪等敏感信息泄露
  • 圈子隔离:希望将生活不同领域(如家庭、学校)分开
  • 其他
*
9.
请根据您的感受,判断下列陈述的符合程度(1-5分):
(1=完全不符合, 2=不太符合, 3=一般, 4=比较符合, 5=完全符合)
12345
 我担心在朋友圈发布的个人情绪会被他人负面评价
 我担心在朋友圈发布的个人情绪会被他人负面评价
我认为老师和父母出现在我的朋友圈,会让我感到不自在。
我认为老师和父母出现在我的朋友圈,会让我感到不自在。
我担心朋友圈的内容会被截图传播到意想不到的场合
我担心朋友圈的内容会被截图传播到意想不到的场合
 管理朋友圈的可见范围(分组)让我感到心累
 管理朋友圈的可见范围(分组)让我感到心累
设置“三天可见”能给我带来安全感
设置“三天可见”能给我带来安全感
我认为在朋友圈进行适当的自我呈现(经营“人设”)是必要的
我认为在朋友圈进行适当的自我呈现(经营“人设”)是必要的
*
10.
您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多选题】
内容“破圈”:我设置为部分人可见的内容,被共同好友截图或告知了不在可见范围内的人
分组失误:我发布内容时错误地选择了分组,导致不该看到的人看到或该看到的人没看到
被追问:因设置了“三天可见”或不给某人看,而被对方直接追问原因
从未遇到过上述任何情况
*
11.
当发生上述隐私边界冲突时,您通常会如何应对:【多选题】
私下沟通解释
直接删除该条朋友圈
调整好友分组或隐私设置
感到焦虑,但不做任何事
以后更少发朋友圈
不以为意,照常使用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