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
权威与亲民: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公安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建构研究
含AI生成内容
录音中...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上海公安博物馆品牌形象建构的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上海公安博物馆通过新媒体平台塑造的品牌形象感知,以及参观体验等相关情况。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数据仅用于研究分析。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
您的年龄段是?
18岁及以下
19-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及以上
*
2.
您的性别
男
女
*
3.
您的最高教育程度是?
高中及以下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
4.
您的职业是?
学生
企业职员
政府/事业单位人员
自由职业者
其他
*
5.
您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是?
【多选题】
个人学习 / 历史兴趣
旅游观光
学校/单位组织活动
陪伴家人或朋友
其他
*
6.
在参观前,您对上海公安博物馆内容的了解程度是?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
7.
您是否关注过上海公安博物馆的任何一个新媒体账号?
是,已关注
未曾关注,但浏览过
从未接触过
*
8.
您主要通过哪个平台浏览其内容?
【多选题】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抖音
Bilibili
其他
*
9.
请根据您的感受,对以下关于权威性感知的描述进行评价(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我认为其发布的信息是专业和严谨的
我认为其发布的信息是专业和严谨的
其内容(如案件历史、文物介绍)是真实可信的
其内容(如案件历史、文物介绍)是真实可信的
它塑造了公安队伍庄严、值得信赖的形象
它塑造了公安队伍庄严、值得信赖的形象
*
10.
请根据您的感受,对以下关于亲民性感知的描述进行评价(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它的语言风格是亲切、接地气的
它的语言风格是亲切、接地气的
它会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内容生动有趣
它会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内容生动有趣
它注重与粉丝的互动(如回复评论、发起话题)
它注重与粉丝的互动(如回复评论、发起话题)
*
11.
总体而言,您对上海公安博物馆的新媒体运营满意吗?
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非常满意
*
12.
浏览其内容后,您是否更愿意亲自去参观上海公安博物馆?
非常不愿意
不愿意
一般
愿意
非常愿意
*
13.
在本次参观中,您使用了以下哪些智能化服务?
【多选题】
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获取扩展图文、音频或视频
使用AR(增强现实)或VR(虚拟现实)互动设备
使用馆内的互动触摸屏/查询屏
使用纪念馆官方的微信小程序或App导览
以上都没有使用
*
14.
您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发现这些智能化服务的?
【多选题】
馆内清晰的指示牌/标识
参观前在社交媒体/旅游App上看到推荐
现场看到其他人在使用
志愿者或工作人员的引导
自己偶然发现
*
15.
您使用这些智能化服务的主要原因是?
【多选题】
主动求知:希望获得更深入、更生动的知识
好奇体验:对新技术感到好奇,想尝试一下
跟随引导:因为标识或工作人员推荐而使用
社交分享:觉得内容适合拍照或分享给朋友
完成任务(如学校/单位要求)
*
16.
请根据您的实际体验,对以下陈述的同意程度做出评价(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易用性:这些智能工具(如二维码、互动屏)操作简便,很容易上手
易用性:这些智能工具(如二维码、互动屏)操作简便,很容易上手
内容丰富性:扫码或互动后获得的内容(文字、视频、音频)非常详细和生动
内容丰富性:扫码或互动后获得的内容(文字、视频、音频)非常详细和生动
互动趣味性:AR/VR或互动屏等体验,让参观过程更有趣
互动趣味性:AR/VR或互动屏等体验,让参观过程更有趣
辅助学习:智能化内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段历史
辅助学习:智能化内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段历史
情感触动:智能化的呈现方式(如沉浸式影片)比纯文字图片更让我感动
情感触动:智能化的呈现方式(如沉浸式影片)比纯文字图片更让我感动
界面设计:智能化服务的界面设计美观,布局合理
界面设计:智能化服务的界面设计美观,布局合理
*
17.
总体而言,您认为这些智能化服务在多大程度上增强了您的参观体验?
极大增强
有一定增强
没有明显影响
反而有干扰
*
18.
在参观过程中,您的注意力更倾向于?
主要集中在观看实物展品和文字介绍上
主要集中在体验各种智能化设备上
在传统展陈和智能化体验之间分配均衡,相互补充
其他(请注明)
*
19.
请评估以下描述与您本次参观体验的符合程度(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一般
符合
非常符合
追求史实:我希望能清晰地了解上海公安的历史故事、经典事迹和具体数据
追求史实:我希望能清晰地了解上海公安的历史故事、经典事迹和具体数据
逻辑分析:在参观时,我常常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战略决策
逻辑分析:在参观时,我常常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战略决策
求证解惑:我会利用智能化内容(如扫码拓展)来验证或补充我先前了解的知识
求证解惑:我会利用智能化内容(如扫码拓展)来验证或补充我先前了解的知识
批判思维:我会思考展览内容背后的叙事视角和史料选择
批判思维:我会思考展览内容背后的叙事视角和史料选择
*
20.
请评估以下描述与您本次参观体验的符合程度(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一般
符合
非常符合
情感共鸣:先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情感共鸣:先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场景代入:我尝试着想象自己身处那个年代,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与心情
场景代入:我尝试着想象自己身处那个年代,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与心情
氛围感染:场馆的庄严氛围、灯光和背景音乐等,强化了我的感受
氛围感染:场馆的庄严氛围、灯光和背景音乐等,强化了我的感受
直观震撼:文物实物(如旧制服、武器)比文字描述带给我更大的冲击力
直观震撼:文物实物(如旧制服、武器)比文字描述带给我更大的冲击力
*
21.
在本次参观中,您认为哪种认知方式占据主导?
主要是理性的,侧重于获取和分析历史信息
主要是感性的,侧重于体验和感受历史情感
理性与感性交织,很难区分主次
说不清
*
22.
您认为,馆内的智能化展示(如AR、视频、扫码拓展)更倾向于激发您的哪种认知?
更倾向于激发理性思考(通过提供更多史料、数据和多角度信息)
更倾向于激发感性共鸣(通过营造沉浸氛围、讲述人物故事和情感渲染)
两者兼顾得很好
没有明显倾向
*
23.
本次参观结束后,您是否会在或已经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相关内容(如打卡、发照片/视频)?
是,我已经分享或计划分享
否,我没有分享计划
*
24.
您分享的内容与媒介选择?
【多选题】
微信朋友圈
小红书
微博
抖音
快手
其他
场馆建筑与外观
包含建筑的地标性外观的自拍照
个人在馆内的留影
重要的文物或实物展品
智能化体验的界面或过程(如AR效果、扫码后的页面)
自己书写的历史感悟与知识
*
25.
您认为有趣的智能化体验,是否增加了您分享的意愿?
是的,明显增加了分享意愿
略有增加
没有影响
*
26.
您认为该展馆目前的智能化展示,最让您满意的一点是什么?
*
27.
您认为目前馆内的智能化服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内容、技术、引导等方面)
评价对象得分
字体大小
权威与亲民: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公安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建构研究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