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与亲民: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公安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建构研究

含AI生成内容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上海公安博物馆品牌形象建构的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上海公安博物馆通过新媒体平台塑造的品牌形象感知,以及参观体验等相关情况。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数据仅用于研究分析。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
1.
您的年龄段是?
18岁及以下
19-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及以上
*
2.
您的性别
*
3.
您的最高教育程度是?
高中及以下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
4.
您的职业是?
学生
企业职员
政府/事业单位人员
自由职业者
其他
*
5.
您本次参观的主要目的是?【多选题】
个人学习 / 历史兴趣
旅游观光
学校/单位组织活动
陪伴家人或朋友
其他
*
6.
在参观前,您对上海公安博物馆内容的了解程度是?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
7.
您是否关注过上海公安博物馆的任何一个新媒体账号?
是,已关注
未曾关注,但浏览过
从未接触过
*
13.
在本次参观中,您使用了以下哪些智能化服务?【多选题】
扫描展品旁的二维码,获取扩展图文、音频或视频
使用AR(增强现实)或VR(虚拟现实)互动设备
使用馆内的互动触摸屏/查询屏
使用纪念馆官方的微信小程序或App导览
以上都没有使用
*
18.
在参观过程中,您的注意力更倾向于?
主要集中在观看实物展品和文字介绍上
主要集中在体验各种智能化设备上
在传统展陈和智能化体验之间分配均衡,相互补充
其他(请注明)
*
19.
请评估以下描述与您本次参观体验的符合程度(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
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
追求史实:我希望能清晰地了解上海公安的历史故事、经典事迹和具体数据
追求史实:我希望能清晰地了解上海公安的历史故事、经典事迹和具体数据
逻辑分析:在参观时,我常常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战略决策
逻辑分析:在参观时,我常常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战略决策
求证解惑:我会利用智能化内容(如扫码拓展)来验证或补充我先前了解的知识
求证解惑:我会利用智能化内容(如扫码拓展)来验证或补充我先前了解的知识
批判思维:我会思考展览内容背后的叙事视角和史料选择
批判思维:我会思考展览内容背后的叙事视角和史料选择
*
20.
请评估以下描述与您本次参观体验的符合程度(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
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符合非常符合
情感共鸣:先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情感共鸣:先辈的奉献与牺牲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场景代入:我尝试着想象自己身处那个年代,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与心情
场景代入:我尝试着想象自己身处那个年代,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与心情
氛围感染:场馆的庄严氛围、灯光和背景音乐等,强化了我的感受
氛围感染:场馆的庄严氛围、灯光和背景音乐等,强化了我的感受
直观震撼:文物实物(如旧制服、武器)比文字描述带给我更大的冲击力
直观震撼:文物实物(如旧制服、武器)比文字描述带给我更大的冲击力
*
21.
在本次参观中,您认为哪种认知方式占据主导?
主要是理性的,侧重于获取和分析历史信息
主要是感性的,侧重于体验和感受历史情感
理性与感性交织,很难区分主次
说不清
*
23.
本次参观结束后,您是否会在或已经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分享相关内容(如打卡、发照片/视频)?
是,我已经分享或计划分享
否,我没有分享计划
*
26.
您认为该展馆目前的智能化展示,最让您满意的一点是什么?
*
27.
您认为目前馆内的智能化服务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内容、技术、引导等方面)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