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大学生法律素养调研

亲爱的同学们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首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法律认知现状,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参考。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敬请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
1.

 您的性别

*
2.

您所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博士
*
3.
您的专业类别?
法学类
文学类
理学类
工学类
医学类
管理学类
经济学类
农学类
教育学类
历史学类
其他
*
4.

您是否系统学习过法律相关课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法律模块、专业法律课等)?

是,系统学过
否,仅接触过零散知识
否,未接触过
*
5.

您认为自己对《民法典》《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常用法律的了解程度如何?

非常了解,能准确判断相关行为
一般了解,知道基本条款
不太了解,仅听过法律名称
完全不了解
*
6.

将您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序

【排序题】
  • 学校课程/讲座
  • 社交媒体(如短视频、公众号)
  • 新闻报道
  • 家人朋友分享
  • 其他
*
7.

您对“校园贷”“学术不端法律后果”“就业合同陷阱”等与大学生相关的法律热点关注度如何?

经常关注
偶尔关注
很少关注
从未关注
*
8.

您知道首都地区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援助渠道(如高校法律援助中心、12348热线)吗?

知道,能说出具体渠道
大致了解,但不清楚细节
不知道
*
9.

当您遇到权益受损(如消费欺诈、侵权)时,第一反应更倾向于?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投诉、起诉)
找老师或家长帮忙
私下协商
忍气吞声
*
10.

您是否有过法律实践经历(如模拟法庭、法律志愿宣传、法律援助)?

有,多次参与
有,偶尔参与
无,但有兴趣
无,且无兴趣
*
11.

看到他人发布可能违法的内容(如网络造谣、校园霸凌),您会?

向平台/学校举报
提醒其违法风险
觉得与自己无关,忽略
*
12.

您认为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最可能导致的问题是?(可多选,最多选2项)

自身权益受损时无法维权
无意中触犯法律(如抄袭、造谣)
对社会法律事件缺乏理性判断
*
13.

您对学校开展的法律教育活动(讲座、案例分析会)满意度如何?

非常满意,收获大
基本满意,有一定收获
不太满意,实用性差
未参与过,不了解
*
14.

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您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

增加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
开设针对性课程(如“大学生维权指南”)
推送生活化法律案例(如短视频解读)
其他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