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尊敬的专家:

       您好!由衷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拨冗支持本项研究。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科学、系统、适用于我国中学教育情境的校长数智化领导力模型。前期,我们以动态能力理论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DCT) 为核心理论基础,通过理论演绎、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一级维度和9个二级维度的“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2.0”。为确保该模型的科学性、完整性与适用性,我们诚挚地邀请您作为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对该模型进行匿名评审。请您对模型各维度的定义描述、逻辑关系、表述的清晰度与准确性等进行评判,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和观点严格保密。

       衷心感谢!

第一部分:专家基本信息
*
您的性别:
*
您的年龄:
40岁及以下
41-50岁
51岁及以上
*
您的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其他
*
您的现任/曾任职称:
正高级
副高级
其他
*
您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
6-10年
11-20年
21年及以上
*
您的工作单位是:
第二部分: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2.0概述

为使您能快速把握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的核心构思,现将模型的理论依据与构建逻辑简要说明如下:

为科学刻画数智时代校长引领学校系统性变革的动态过程,本研究以动态能力理论为核心建构逻辑,并融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视角,将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界定为一个由“数智化感知力”“数智化把握力”“数智化重构力”三大核心能力构成的、动态循环的领导力系统。

具体而言,管理领域Teece, Pisano & Shuen(1997)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指出,组织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感知、把握和重构三种核心的动态能力[[1]]。Xinlu等学者(2022)在此基础上,为更精准地刻画“能力主体”与“复杂生态系统”之间的持续互动,进一步提出了交互式动态能力框架(见图1)。该框架强调,组织的动态能力不仅体现在主动“感知、把握、重构”环境,还体现在能够“被环境感知、被外部塑造、被变革重构”的双向互动过程中。

图1 交互式动态能力框架[]

Fig. 1The interactive Dynamic Capabilities framework

资料来源:改编自Xinlu et al., 2022。

图2 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模型2.0(一级维度)

Figure 2 The 2.0 Model of Digital-Intelligent Leadershipfor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First-Order Dimensions)

      本研究认为数智化转型不是一次性的技术升级,而是一个持续应对技术迭代、政策调整与需求变化的动态、复杂且不确定的过程。传统的、静态的“能力要素清单”难以刻画校长在此过程中的核心领导行为。数智时代,中学校长在引领学校转型过程中,其领导力的发挥不仅是校长主动“感知、把握、重构”学校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校长自身“被系统感知、被环境塑造、被变革重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文献分析与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数智化感知力”、“数智化把握力”和“数智化重构力”3个一级维度(模型一级维度如图2所示)和9个二级维度的“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2.0”。

第三部分: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2.0一级维度评价

基于上述模型说明,我们恳请您对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2.0三个一级维度进行总体评价。请您从重要性和清晰度两个维度,对每个一级维度进行评判,并在相应的分值上打“√”。

一、评价说明

重要性:指该维度在衡量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整体结构中的关键程度。
清晰度:指该维度的定义描述是否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二、评分说明


5分:非常重要/非常清晰

4分:重要/清晰

3分:一般

2分:不重要/不清晰

1分:非常不重要/非常不清晰

三、一级维度评价

*
A1 数智化感知力
指校长主动扫描、识别与洞察数智技术、政策及教育需求等外部变化,并灵敏地“被感知”学校内部真实状态与需求的综合能力。它强调“向外看”的战略前瞻与“向内省”的系统内省之间的双向互动,是整个领导力动态循环的起点。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例如:建议将“内生动力”改为“具体行动”。或:对“教育形态”和“育人模式”的界定可更清晰。
*
A2 数智化把握力
指校长在感知基础上,为抓住转型机遇,有效进行价值判断、路径设计、资源整合,并将战略意图转化为集体共识与可行方案的综合能力。它既体现为主动“把握”机遇的决断力与动员力,也体现为战略方案能“被把握”、被师生理解认同的协同智慧,是连接认知与行动的关键桥梁。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A3 数智化重构力
指校长为推动数智化战略的深化,持续引导学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评价体系与文化进行系统性变革,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与组织共同进化的综合能力。它既是主动“重构”学校系统的变革设计力,也是领导者自身“被重构”、实现领导方式迭代的适应力,其成果为新一轮感知提供起点,驱动系统螺旋上升。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对一级维度的总体意见

(例如:您对三个一级维度的划分逻辑、命名、整体结构有何总体性建议?是否涵盖了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的核心活动?是否存在重叠或缺失?)

第四部分: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结构模型2.0二级维度评价

        在上一部分对一级维度进行总体评价的基础上,本部分将进一步呈现每个一级维度下的具体二级维度。请您审阅以下所有二级维度的定义描述,并同样从重要性和清晰度两个维度进行评判。评价与评分标准同第三部分。

图3 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模型2.0(含二级维度)
Figure 3 The 2.0 Model of Digital-Intelligent Leadershipfor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A1数智化感知力
*

B1.1战略洞察与机遇识别

能够扫描并解读数智技术、社会需求动态,敏锐识别并主动争取政策性机遇,分析其对学校教育生态的潜在影响,识别其中的核心机遇与挑战,并据此确立本校数智化转型的战略方向。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B1.2数智思维与前沿学习

能够运用数据思维、系统思维等数智思维方式分析学校问题。主动追踪数智技术与教育理论的前沿进展,快速理解其教育意涵与融合价值,通过持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为研判转型路径奠定认知基础。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B1.3伦理审视与风险预判

能够辨识数智化应用可能引发的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数字鸿沟等伦理风险。秉持技术向善原则,在总体规划和重大决策阶段具备基本风险意识,并提出相应防范思路。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A2数智化把握力
*

B2.1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

能够基于学校发展愿景,制定清晰的数智化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系统处理学习与应用、传承与创新、局部与整体等关键关系。系统规划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与支持机制,并对人力、财力、技术、数据等关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配置。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B2.2组织动员与共识构建

能够围绕数智化目标,通过有效沟通阐释转型愿景与价值,凝聚组织共识,通过校长及管理团队的率先垂范与深度介入,增强团队认同。激发核心团队与教职工的参与热情,营造支持变革的组织氛围。
12345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B2.3实践推动与过程调适

能够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行动计划与试点项目,并在教学与管理等关键业务领域推行。能够深入一线,精准协同内外部资源,监控实施过程,识别关键问题,并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推进策略与资源分配,确保转型举措有效落地。在面对困难与阻力时,能够展现出坚定的变革韧性与战略定力,保障转型工作的持续性。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A3数智化重构力
*

B3.1系统变革与流程再造

能够系统性审视并优化与数智化发展不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与规章制度。推动建立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教师发展与学校治理新机制。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B3.2文化革新与生态演进

能够通过制度激励、典范引领和价值倡导,培育注重数据应用、拥抱技术创新的组织文化。引导师生将数智化理念内化为行为习惯,奠定可持续数智生态的基础。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B3.3教学模式与评价重构

能够引领学校围绕数智赋能、因材施教的核心目标,系统推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辅导与学习评价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变革,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模式与综合性评价体系。
重要性评分(5→1)
重要性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清晰度评分(5→1)
*
修改意见与建议
*
对二级维度的总体意见

(例如:您对各二级维度表述名称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成“战略洞察力”“数智思维力”等表述?二级维度的划分是否合理?指标描述是否全面且具有代表性?是否存在重叠、冗余或缺失?与一级维度的归属关系是否恰当?)

第五部分:整体评价与补充建议
*
1.您认为本模型(含一、二级维度)在整体上是否科学、系统地反映了中学校长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领导力?
非常符合
符合
一般
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
*
2.您认为本模型的结构与维度划分,是否清晰且符合逻辑?
非常清晰
清晰
一般
不清晰
非常不清晰
*
3.您认为本模型是否适用于评估或发展中学校长的数智化领导力?
非常适用
适用
一般
不适用
非常不适用
*
4.对于模型中各一级维度的命名(如“感知力”、“把握力”、“重构力”),您是否有更精准或更贴切的建议?
*
5.对于模型中各二级维度的命名,您是否有更精准或更贴切的建议?
*
6.除了上述维度,您认为是否还有其他对于中学校长数智化领导力至关重要的维度或要素未被纳入?请简要描述。
*
7. 您对本研究或本轮问卷还有其他任何意见或建议吗?
问卷填写到此结束。
再次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拨冗填写本问卷!我们将对您的反馈进行汇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二轮咨询问卷反馈给您。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