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大学生个人品德培育研究

亲爱的朋友:

       您好!衷心地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填写本问卷。本研究旨在从数智时代背景出发,考察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及培育现状。

       您是我们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之一,您的真实作答对于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调查实行匿名制,所得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希望您能按照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填写。我们承诺将会对您的信息进行严格保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信息

*
1.您的性别:
2.您的民族:
汉族
少数民族
*
3.您的政治面貌:
A.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
B.共青团员
C.群众
D.民主党派
*
4.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 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
*
5.您的专业类别:
A.文科类
B.理工类
C.医学类
D.艺术类
E.其他
*
6.您的学校类别:
A.本科类
B.专科类
*
7.您父母的最高学历:
A.初中及以下
B.高中/中专
C.大专
D.本科
E.研究生

第二部分 数智技术使用

*

1.您平均每日的上网时长为?

A.3小时以内
B.3-6小时
C.6-9小时
D.9小时以上
*
2.您主要通过哪一电子设备进行上网?
A.手机
B.电脑
C.平板
D.其他
*
3.您主要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哪些活动?【多选题】
A.学习(如下载学习资料、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作业)
B.通讯聊天(如微信、QQ、微博等)
C.娱乐消遣(如刷视频、追剧、玩游戏等)
D.网络社交(如评论区互动、经营自媒体)
E.生活服务(外卖、购物、导航等)
F.信息获取(新闻、热搜、知识平台)
G.技能提升
H.其他
*
4.您对数智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一般
D.不太了解
E.完全不了解
*
5.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您觉得数智技术对您的影响大吗?
A.影响非常大,几乎成了我生活的全部
B.影响比较大,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几乎离不开数智技术
C.影响一般大,只是偶尔会使用它
D.几乎不怎么影响,平常不怎么使用数智技术
E.说不清

第三部分 大学生个人品德及培育状况

*
1.您身为中国人的感觉:
A.非常自豪
B.比较自豪
C.一般
D.比较羞耻
E.非常羞耻
*
2.您是否感觉算法推送的新闻中,娱乐八卦类内容比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更多?
A.明显感觉是
B.偶尔有这种感觉
C.没什么感觉
D.几乎不会
*
3.当刷到歪曲国家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的相关视频时,您会?
A.立即举报并在评论区反驳
B.向身边人表达不满,但不采取行动
C.直接划走,不予理会
D.觉得新奇,转发给他人
*
4.您认为在智能网络平台上关于爱国主义的讨论是否容易被娱乐化、戏谑化?
A.非常普遍
B.比较常见
C.很少见
D.几乎没有
*
5.对于智能网络平台上出现的多元甚至异质性的爱国主义观点,您的态度是?
A.理性辨别,坚持主流价值观
B.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判断
C.觉得都有道理,随意接受
D.不关心这些观点
*

6.您所在的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采用的形式有哪些?(可多选)

【多选题】
A. 传统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纸质资料、主题讲座​
B. 使用视频播放、PPT 展示等基础多媒体形式​
C. 开展直播互动、线上红色展馆参观等数智化活动​
D. 深度运用 VR 红色场景体验、AI 党史互动课等创新形式
E. 组织线下红色基地参观、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
F. 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等传统校园媒介开展教育​
*
7.您是否通过智能网络平台(如公益众筹、志愿服务小程序)参与过线上公益活动(如捐款、云支教、线上环保打卡)?
A.经常参与
B.偶尔参与
C.从未参与
*
8.您在使用智能社交平台时,会主动转发助农义卖、寻人求助等公益信息吗?
A.每次看到都会转发
B.看情况决定
C.基本不转发,匿名来源虚假风险过高
*
9.当智能网络平台出现争议性的公益事件(如慈善机构负面新闻),您对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是否会受到影响?
A.影响很大,会更加谨慎
B.稍有影响,但仍会参与
C.基本不受影响
*
10.当您在智能网络平台看到公益信息并表达参与意愿时,家人的态度是?
A.积极支持并给予建议
B.不反对,但不关注
C.不太支持,认为浪费时间
D.强烈反对
*
11.家人自身是否会在智能网络平台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爱国奉献行为(如转发国家利好消息、抵制不良言论)?
A.总是如此,为我树立榜样
B.经常这样,有一定影响
C.偶尔会做,影响不大
D.很少这样做
E.从不这样做
*
12.当在智能网络平台与他人交流时,您是否会注意使用文明用语、避免发表辱骂或攻击性言论?
A. 始终会,认为网络交流也需尊重他人
B. 多数时候会,偶尔情绪激动时可能失当
C. 不太在意,觉得网上说话不用太讲究
D. 经常随口发表过激言论,没觉得有问题
*
13.您利用智能网络平台传播过虚假信息吗?
A.经常传播,大家都在传,无所谓
B.偶尔传播过,无聊的时候
C.没有传播过
D.不清楚
*
14.算法推荐给您低俗、违规内容,您会:
A.好奇点开看看
B.立刻划走当没看见
C.举报不良信息
D.提醒同学别上当
*
15.您是否了解关于网络平台言行的法律法规(如《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A.完全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确定
D.不太了解
E.完全不了解
*
16.学校是否明确出台过相关的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如网络言论准则、网络行为规范)?
A.有明确出台,规定详细且容易获取
B.有明确出台,包含基本内容
C.虽有出台,但相关内容比较模糊
D.从未出台过相关规定
E.不清楚
*
17.您的家人是否会与您讨论智能网络平台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引导你明礼遵规?
A.经常讨论,深入分析并引导
B.偶尔讨论,有一定启发
C.很少讨论,提及次数少
D.从未讨论过
E.不清楚
*
18.您的家人在数智环境中是否会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如不传播虚假信息、保护他人数据隐私)?
A.总是严格遵守,为我树立榜样
B.经常遵守,对我有一定积极影响
C.多数时候遵守,偶尔会违反,但对我影响不大
D.很少会遵守,存在言行不一的情况
E.从不遵守
*
19.在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时,您更倾向于?
A.直接通过deepseek等数智技术搜索答案
B.先自己思考,实在想不出来再借助ChatGPT等数智技术
C.和同学、老师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D.完全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解决
*
20.看到同学用AI生成的论文获奖,您会觉得老实写论文太傻吗?
A.会,觉得自己也该用这种方式
B.有点纠结,既想诚实又羡慕
C.不会,觉得靠自己才踏实
D.完全不觉得,坚持自己的原则
*
21.当在智能社交平台刷到网红炫富或虚假成功的内容时,您是否也会想“走捷径”快速成功?
A.影响很大,总想着找捷径
B.有点影响,偶尔会动这种念头
C.没什么影响,知道这些不真实
D.完全不影响,专注自己的节奏
*
22.在虚拟社区或社交平台上,发现有人遭受网络暴力,您会主动发声制止或私信安慰吗?
A.经常会
B.偶尔会
C.很少会
D.从不会
*
23.看到网络上有人因误解而被指责,您会主动了解事情真相,帮助澄清事实吗?
A.一定会帮助澄清
B.经常会帮助澄清
C.偶尔会帮助澄清
D.很少会帮助澄清
E.不会帮助澄清
*
24.您认为智能网络平台的匿名性是否会降低您帮助他人的积极性?
A.完全会降低
B.可能会降低
C.没什么影响
D.不太会降低
E.完全不会降低
*

25.面对智能网络平台的“流量优先” 机制(如简短内容更易获得广泛关注),您是否会对他人的复杂求助而减少耐心,不予认真回应?

A.完全会,只愿意发简短回复以获取流量
B.有一定倾向,会优先回复易受关注的求助
C.不确定,看自己是否有足够时间
D.不太会,尽量认真回应每个求助
E.完全不会,不能因流量而影响助人态度
*
26.您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是否一致?
A.非常一致
B.比较一致
C.一般
D.不一致
*
27.当您在智能网络公益平台为困境群体捐款并告知家人后,家人的反应是?
A.立即表示支持
B.进行点赞并表示“拥有这份善意便已足够”
C.未给予任何回应
D.认为自身经济不足,不应随意捐赠
*
28.当您在虚拟社区中看到和自己意见完全相反的言论时,您会怎么做?
A.耐心看完,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再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B.快速扫一眼,觉得没道理就直接反驳
C.不看也不回复,觉得没必要争论
D.觉得对方在抬杠,忍不住说几句难听的
E.直接举报,不想看到不同意见
*
29.看到网络上有人歪曲历史、传播错误价值观,您会在合适场合发声纠正吗?
A.一定会纠正
B.经常会纠正
C.偶尔会纠正
D.很少会纠正
E.不会纠正
*
30.算法推送“地域/学历歧视梗图”(如嘲讽某省人、双非学生),您:
A.顺手点赞,挺好笑的
B.无感,快速划过去
C.点“不感兴趣”减少推送
D.举报内容并反驳歧视言论
*
31.在网络争议事件中,即使自己的观点不被多数人支持,您也会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吗?
A.一定会坚持
B.经常会坚持
C.偶尔会坚持
D.很少会坚持
E.不会坚持
*
32.面对智能网络平台上对不同文化、习俗的不尊重言论,您会主动维护文化多样性,倡导相互尊重吗?
A.一定会维护倡导
B.经常会维护倡导
C.偶尔会维护倡导
D.很少会维护倡导
E.不会维护倡导
*
33.当您发现同学用 AI 生成的内容假装是自己写的作业时,您会怎么做?
A.私下里提醒他这样做不太好
B.假装没看见,不想多管闲事
C.觉得他挺聪明的,自己也想试试
D.到处跟别人说他作假,让大家都知道
*
34.面对算法推荐的娱乐化、碎片化信息,您能控制浏览时间,避免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生活吗?
A.能严格规划时间,娱乐信息浏览不超过计划时长
B.大部分时候能控制,但遇到感兴趣的内容会超时
C.经常不自觉地花费大量时间浏览娱乐信息
D.很难控制自己,经常因娱乐信息耽误学习和生活
E.完全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35.当网络社交中的 “点赞”“评论” 等反馈影响到您的情绪时,您能调整心态,不将自我价值过度依赖于他人评价吗?
A.能理性看待反馈,不受他人评价左右
B.大部分时候能调整心态,但个别负面评价会在意
C.容易因他人评价影响情绪,需要时间恢复
D.非常在意他人评价,情绪波动较大
E.完全以他人评价定义自己,失去自我判断
*
36.面对算法营造的 “信息茧房”,您会主动关注不同领域、不同观点的内容,拓宽认知视野吗?
A.经常主动关注
B.偶尔主动关注
C.很少主动关注
D.从不主动关注
*
37.发现自己因过度依赖网络学习工具(如翻译软件、答题 APP)而影响独立思考能力时,您会有意识减少使用并加强自主学习吗?
A.立刻减少工具使用,主动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B.会逐渐减少依赖,尝试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C.意识到问题但难以改变,依旧过度依赖工具
D.不觉得有问题,继续频繁使用学习工具
E.反而更加依赖工具,不愿自己思考
*
38.在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切换中,您能坚守自我,不被网络中的虚假形象和不良风气所影响吗?
A.始终保持清醒,不被网络不良因素左右
B.大部分时候能坚守,但偶尔会受网络氛围影响
C.容易受网络潮流影响,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D.经常在网络中迷失自我,与现实中的自己差异很大
E.完全被网络同化,失去真实的自我
*
39.当您发现自己之前在某虚拟社区中误会了别人,说错了话,您会怎么做?
A.赶紧删了重发,老老实实地道歉,说清楚自己弄错了
B.悄悄删了评论,假装没说过,反正也不知道我是谁
C.觉得网上说错话很正常,没必要当回事
D.嘴硬说“我也没说错啥”,死不承认

第四部分 开放性问题

*
1.您认为大学生在数智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品德素养?(例:辨别信息真伪/抵制诱惑/保护隐私...)
*
2.对于利用数智技术(如AI、大数据、社交媒体、在线平台等)更有效地进行大学生品德培育,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或想法?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