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农干部推广方式的看法调查

*
1.

您的性别

*
2.

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
3.

您的职业

学生
企业职员
公务员/事业单位
农民/农业相关
自由职业
其他
*
4.

 您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可多选)

【多选题】
抖音
快手
微博
小红书
微信视频号
其他
*
5.

您是否关注过助农干部推广农产品的相关视频或新闻?

是,经常关注
是,偶尔看到
没有关注过
不确定
*
6.

在参与本次调查前,您是否了解过“助农干部拍擦边视频” (如穿着暴露、行为挑逗)等相关新闻或现象?

是的,非常了解,看过相关视频/报道
是的,大致听说过
不了解,第一次听说
不确定
*
7.

当看到“干部身份”与“吸引眼球”的内容同时出现时,您的第一反应更接近?

感到新奇、有趣,愿意继续观看
感到不适、尴尬,认为有损形象
无所谓,只看内容是否有趣
意识到这是刻意制造的“反差”来引流
*
8.

从社会价值观层面看,您对这种现象(擦边助农)有何感受?

乐观其成,说明社会在变得开放和包容
深感担忧,反映了娱乐至上和价值观的迷失
理解但遗憾,在现实压力下不得不向流量低头
不关心,与我无关
*
9.

您认为这种为了流量而“突破”传统形象的行为,最主要的风险是什么?

损耗公信力:损害政府和基层干部在公众心中的严肃性与可信度
模糊助农初心:让公益行为变味,从“帮农民”变成“博眼球”
助长不良风气:鼓励“唯流量论”,导致内容创作走向低俗化
没有实质性风险,能解决问题就好
*
10.

抛开个人好恶,您认为这种方式对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有效吗?

非常有效,流量能直接转化成销量
短期有效,但长期看会消耗信任
效果有限,大家只看热闹不买东西
有负面效果,让人因反感营销而抵触产品
*
11.

 您如何看待助农干部为推广农产品而拍摄“擦边球”视频(如穿着暴露、行为挑逗)?

支持,这是一种有效的流量吸引方式
中立,只要能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就可以
反对,这有损干部形象和社会风气
其他
*
12.

您认为这种通过“擦边”助农的推广方式走红,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

【多选题】
公众普遍偏爱短暂、刺激的浅层信息
短视频算法的推荐机制助推了此类内容
助农干部在流量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助农渠道不畅,只能靠奇招突围
社会审美的多元化与宽容度提高
其他
*
13.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您认为什么样的内容最容易吸引您的点击?(至多选2项)最多选择2项】
视觉冲击型(如高颜值、奇特画面、强烈反差)
情绪刺激型(如搞笑、煽情、争议性话题)
实用价值型(如知识科普、生活技巧、产品测评)
深度内容型(如完整故事、深度报道)
互动参与型(如投票、挑战、求助)
*
14.

 您是否认为“娱乐化”助农(如使用幽默、擦边球内容)是必要的?

是,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必须吸引眼球
否,助农应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实际需求
视情况而定,需要平衡娱乐和严肃性
其他
*
15.

如果助农干部通过这种方式(“娱乐话”助农)成功销售了农产品,您会购买吗?

会,支持助农行动
不会,不喜欢这种推广方式
可能会,但更关注产品本身
不确定
*
16.

 您认为这种推广方式是否反映了社会对“短暂快乐”和“刺激”的过度追求?

是,这体现了娱乐至上的趋势
否,这只是个别现象
部分反映,但还有其他因素
其他
*
17.

您认为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如何监管助农推广内容?

严格限制,避免低俗内容
鼓励创新,但不越界
完全放开,让市场决定
其他
*
18.

在您看来,最理想的助农推广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多选题】
社交媒体知识科普(介绍产品特点、产地故事等)
与正能量网红/明星合作推广
举办线下农博会、采摘节等传统活动
利用幽默、剧情等健康有趣的短视频内容
其他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