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非遗与心理健康认知的公众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法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个人心理健康认知的调查研究。本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填写。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
1.
您的年龄段:
18岁以下
18-30岁
31-45岁
46-60岁
60岁以上
*
2.
您的性别
不愿透露
*
3.
您的最高学历:
初中及以上
高中/中专
大专/本科
硕士及以上
*
4.
您目前的职业/身份是:
学生
企业员工
公务员
自由职业者
退休人员
其他
*
5.
您认为法律在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重要吗?
非常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重要
不太重要
完全不重要
*
6.
当您或亲友遇到纠纷(如消费、劳务、邻里矛盾)时,您首先会考虑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最多选择3项】
双方私下协商
找居委会/村委会调解
向相关政府部门(如市场监管、劳动监察)投诉
寻求法律咨询或律师帮助
向法院提起诉讼
找媒体曝光
其他:
*
7.
您对当前您所在社区的法治环境(如治安状况、纠纷解决效率、执法公正性等)总体满意吗?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非常不满意
*
8.
您认为提升公众法律意识和素养,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学校教育
社区普法宣传
媒体(电视/网络/报纸)法治节目
亲身参与或旁听司法活动
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学习法律知识
其他:
*
9.
您是否了解您所在地区有哪些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地方戏曲、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特色饮食技艺等)
非常了解,能说出多项
了解一些,能说出1-2项
听说过,但具体不太清楚
完全不了解
*
10.
您认为以下哪些是梧州的非遗文化(多选)【多选题】
六堡茶制作技艺
粤剧
剪纸
龟苓膏
京剧
藤县舞狮
打铁花
*
11.
您认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在于?【多选题】
保存民族/地方的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
发展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
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凝聚力
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源泉
其他:
*
12.
您是否愿意参与非遗相关的活动?(如:参观非遗展览、学习简单非遗技艺、观看非遗表演等)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视情况而定(如时间、兴趣、费用)
不太愿意
完全不愿意
*
13.
您认为当前非遗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年轻人兴趣不高,传承人断层
资金投入不足
现代生活方式冲击,实用性减弱
宣传普及不够,公众认知度低
商业化过度,失去原真性
其他:
*
14.
您认为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吗?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一般
不太同意
完全不同意
*
15.
在过去一个月里,您感受到压力(如工作、学习、经济、人际关系等带来的)的程度如何?
几乎没有压力
有一些压力,但能较好应对
压力较大,有时感到吃力
压力非常大,经常感到难以承受
*
16.
当您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压力过大时,您通常会如何应对?【多选题】
向家人/朋友倾诉
自己默默承受/消化
通过运动、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放松
通过购物、吃东西等方式缓解
其他:
*
17.
您认为目前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和接纳度如何?
非常高,人们普遍理解和重视
比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
一般,存在一定的误解或忽视
比较低,很多人讳疾忌医或抱有偏见
非常低,心理健康问题被严重污名化
*
18.
您认为良好的法治环境(如公平正义、权利保障)对维护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吗?
有很大积极影响
有一些积极影响
没有明显影响
不太清楚/没想过
*
19.
您认为参与非遗活动(如学习传统技艺、参加民俗庆典)是否能带来心理上的积极感受(如愉悦感、归属感、成就感)?
非常能
比较能
一般/不确定
不太能
完全不能
*
20.
您认为在社区治理中,是否应该考虑将法治、非遗保护、心理健康促进等工作结合起来?
非常应该,可以相互促进
可以考虑,但需要具体规划
无所谓
不太必要,各自独立开展更好
完全没必要
21.
您对提升本地的法治建设、非遗保护或心理健康服务水平,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或期望?
22.
您最希望了解或体验本地的哪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问卷星提供技术支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