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考试

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 )的“三违”行为。
2. 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个人,或者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 )。
3.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或者承租单位的,发包、出租单位发现承包或者承租单位有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 ),并向所在地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纳入( )。
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 )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6.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标准按照不低于本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倍计算。
7. ( )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
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危险源、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 )。
9.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 )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检查、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和使用。
10. 存在( )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申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定期检测、评价。
11. 对(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书面告知检查结果。
12.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 )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13.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生产经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在劳务派遣协议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职责。未明确职责的,由( )承担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责任。
14.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取得( )后,方可上岗作业。
1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对查出的问题应当( )。
16. 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的是( )。
17. ( )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18.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制定涵盖本单位生产经营全过程和全体从业人员的( )。
19. ( )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
20. 从业人员不足100人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
21.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 )而引起的疾病。
22.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 )保护的权利。
23.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在( )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24.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 )次会议。
2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 )年向所在地县(市、区)或者按隶属关系向有监管责任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
26. 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 )。
27.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建立单位负责人( )。
28.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受托方签订( ),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29. 未按规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 )。
30.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权利不包括( )。
31. 适用《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时,当(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2. 《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 )等组织。
33. 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 )。
3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 )等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35. 除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 )。
36.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
37.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的( ),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事项。
38. 生产经营单位将( )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的资质进行审查。
39.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或者承租单位的,发包、出租单位应当承担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责任,并应当加强对各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监督检查。
40. 生产经营单位因( )等发生产权变动的,在产权变动完成前,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主体不变。
41. 以下属于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中专项用于安全生产的事项有( )。
42.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 )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43.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 ),及时进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4. (),应当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45.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以( )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46.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彻底治理。
47.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48.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考核结果作为从业人员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依据。
49.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当涵盖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职业病防治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危险作业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安全生产奖罚、调查处理,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50.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51. 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52.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作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可以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
53. 安全总监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分管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54.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55. 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56. 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履行安全生产保障责任,不得将安全生产保障责任转移给劳务派遣单位。
57. 承包、承租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质、证照和条件,主动接受和配合发包、出租单位对其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协调、监督和管理。
58.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产权变动时,产权变动完成后,由受让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由控股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59.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从业人员死亡的,死亡家属除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补偿外,事故发生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其分次支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
60. 新进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培训。
61.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应当高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
62. 购买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记录在案。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
63. 除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2次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64.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
65.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将治理效果评估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66.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应写明什么内容?
67. 安全检查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68. 您的姓名:
69. 您的性别:
70. 请输入您的手机号码:
71. 您的部门: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