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中心护士培训考试
1. 您的姓名:
2. 我国目前死亡原因第一位的疾病是?
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
肿瘤
慢阻肺
3. 发病时间不明的醒后卒中入院后怎样评估能否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
通过检查神经系统缺损体征判断
利用CT或MR进行多模影像评估
通过脑血管造影评估
无法评估
4. 脑梗死早期溶栓规定的时间为:
A.发病6小时内
B.发病4小时
C.发病2小时
D.发病8小时
5. 中风“120”量表的内容不包括:
看一张脸
查两只胳膊
聆听语言
看眼球活动
6. 我院急诊神经内科(卒中诊室)、检验科、CT室目前值班制度是?
24小时x5天值班
24小时x6天值班
24小时x7天值班
12小时x5天
7. 脑梗死存在功能残疾时可通过何种方式改善残疾症状?
反复静脉输液
回家卧床休息
神经康复治疗
服用保健品
8. 脑梗死患者出院后随访频率的要求是?
出院后1周
出院后2周
出院后1月,3月,6月,9月,1年
出院后半年
9. 下列不是脑梗死二级预防的药物有哪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三七粉
10. 评估院内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是否通畅的指标是?
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的时间(ONT时间)
患者到院到完成穿刺的时间(DPT时间)
患者发病到完成影像学检查时间(DIT时间)
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的时间(DNT时间)
11. 脑卒中常用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评估量表是?
MRs评分
BI评分
DVT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12. 脑卒中治疗时间窗是从哪个时间开始计算的?
从患者到院算起
从患者挂号算起
从患者发病时算起
从患者做完CT算起
13. 阿替普酶溶栓过程应监测哪些指标?
血常规
血压、心率、NIHSS评分等
体温
尿量
14. 急性脑梗死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是?
6小时内
8小时内
3-4.5小时内
24小时内
15. 若患者为发病时间短于24小时的重度头晕、恶心、呕吐等复杂症状就诊,难以判断是否为脑梗塞时怎么办?
予以静脉输液处理
予以常规预约头颅磁共振检查
立即呼叫急诊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处理;
建议就诊神经内科专家门诊
16. 下列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有?
高龄、高血压病、房颤和(或)心瓣膜病等心脏病、吸烟
血脂异常、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
有脑卒中家族史;
日常锻炼
17. 按病理性质脑卒中哪种分形最常见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脑卒中
炎症性脑卒中
18. 我院卒中中心对于来院急诊可疑卒中患者的救治原则是?
“先救治、后收费”原则
“先收费、后救治”原则
“常规排队就诊”原则
“自行门诊挂号缴费”
19. 什么是卒中中心?
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部
院前急救、院内多学科合作建立的卒中患者救治体系;
神经外科门诊和住院部
急诊科和神经内科
20. 按病理性质脑卒中哪种分形最常见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脑卒中
炎症性脑卒中
21. 我院卒中中心核心科室包括哪些?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急诊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康复医学科、影像(包括CT室、磁共振室)、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急诊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康复医学科、影像(包括CT室、磁共振室)、检验科、消化科、心电图;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急诊科、呼吸科、内分泌科、康复医学科、影像(包括CT室、磁共振室)、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急诊科、心内科、胸外科、康复医学科、影像(包括CT室、磁共振室)、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
22. ELVO(急诊大血管闭塞量表)的判断内容:
意识障碍
双眼向一侧凝视
失语
忽视
偏盲
23. 在家中发生脑梗死后错误的做法有:
喂水
喂食
喂药
等待看是否有好转
马上送医院
24. “新冠”期间可疑卒中患者接诊应注意什么?
询问流行病学史
询问近期有无发热症状
询问呼吸道症状
测体温
25. 慢性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可选择的特异性治疗方式(多选)?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静脉用活血化瘀药物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口服三七粉
26. 急性脑梗死国内常用静脉溶栓药物有哪些?(多选)
血栓通
阿替普酶
尿激酶
疏血通
27. 急性脑梗死高效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有?(多选)
静脉溶栓
活血化瘀
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28. 院内发生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救小组到场前应完成哪些操作?(多选)
指尖血糖
头颅CT申请单
抽取血常规、生化、凝血象、心肌酶血标本送检
心电图
29. 可疑卒中患者如何接诊?(多选)
问症状(中风120识别法)
问发病时间
建议自行去门诊挂号排队
带领至卒中诊室或拨打卒中急诊电话一键启动
30. 如何改善院内卒中救治质量
认识院内卒中的重要性
创建院内卒中救治小组,优化救治速度
加强各科医护人员的卒中识别、救治培训
建立院内卒中快速救治流程
31. 院内卒中病因包括()
手术操作:动脉损伤、外科手术、导管操作
栓塞(36%):动脉源性包括心脏、主动脉弓、大血管手术(特别是心脏及神经外科手术);静脉源性包括反常栓塞、脂肪栓塞
低灌注:全身性包括系统性低血压;局灶性包括大血管狭窄或闭塞
血液系统:血栓形成、出血
调整药物治疗: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