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生学术需求与活动参与度调查-0419修改
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复旦研究生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满足同学们的学术需求,以及评估和改进我们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我们特别设计了这份问卷。请你花费几分钟时间,真实、完整地填写以下问题。你的回答将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我们将保证你的个人信息和回答内容的保密性。感谢你的参与和支持!
1. 请填写你所在的年级(如2021级)
2. 请填写你的培养阶段
科学型硕士
专业型硕士
直博生
博士
3. 请问是全日制还是在职?
全日制
在职
4. 请问是否定向培养?
定向
非定向
5. 你所在的院系是
请选择
6. 你的性别是
男
女
7. 可能意向的发展方向(可多选)
公共事业单位
国家地方项目(含到村任职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
企业合同就业或派遣(不签订三方协议)
升学
出国(境)
灵活就业
其他
第一部分:学术活动需求调查
8. 请对不同类型的学术活动需求程度进行选择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比较不需要
非常不需要
学术交流类(如学术沙龙、科研汇报、学术竞赛等)
学术技能类(如专业课辅导、编程能力培训、科学软件培训、论文写作技巧培训等)
学术讲座(包括但不限于各院系、校级各专题讲座及研讨会)
9. 你对学术科研类培养的具体需求程度
非常需要
比较需要
一般
比较不需要
非常不需要
科研能力的提升
最新科研动态咨询的获取
科研视野的拓展
学术网络人脉的搭建
学术榜样故事的分享
学术兴趣的培养
10. 如果举办有关于学术科研、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分享会,你想要了解到什么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如何进行生涯规划
如何快速上手科研
如何进行学术演讲
如何进行学术项目选题
11. 除去上述提到的各类主题外,你还有哪些关于学术活动方面的需求
第二部分:已有部分活动回访测评
12. 请评估你对我们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的了解程度
非常熟悉
比较熟悉
一般
比较不熟悉
完全不熟悉
“学术之星”评选活动
“我的学术我来讲”趣味科普
“博士生论坛/博士生工作坊”
“旦博卿云汇”
“假期学术打卡”
“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
“相辉讲堂”系列讲座
13. 你一般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相关活动的?(请根据宣传力度大小评分)
宣传力度大
力度较大
一般
力度较小
宣传力度小
研团研会公众号(复小研)
院系公众号
线下海报
同学推荐
其他渠道
14. 你希望增加哪些活动的宣传渠道
15. 如果你参与过以上活动,请就活动收获进行评价
养成良好习惯
锻炼学术能力
了解领域前沿
开拓学术视野
启发创新意识
结识优秀伙伴
促进全面发展
“学术之星”
“博士生论坛/博士生工作坊”
“旦博卿云社”
“假期学术打卡”
“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16. 在活动内容或形式上还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第三部分:活动需求调查
17. 请对影响你参与学术科研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
参与便利度
活动规模
主题覆盖面
专业相关度
是否为前沿课题
嘉宾影响力
其他
18. 对创新型学术活动主题类的建议需求
19. 对创新型学术活动类型及时间的建议需求(请挑选题干中更偏好的方式进行填空)
修改:修改题型,改成多选?多项填空之类的?可以再设计一下
线上/线下
大型/中型/小型
正式/随意交流
单向分享/双向互动
竞赛/评选/其他
有奖励/无奖励
高频率/低频率
工作日/周末
白天/晚上
第四部分:对科研创新的理解
保留22题,20、21题目进行修改:
1)大家怎么理解科研创新是怎么发生的,科研创新的渠道/创新的想法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比如自己的课题、双创、各类创新实践大赛、看文献、生活观察、行业调研,选项思路打开,比如什么泡澡、剧本啥都行,可以设置开放的其他选项;
2)觉得能够帮助大家创新的学术活动类型有哪些,比如交叉学科论坛、相关学科的讲座、导师组会、交流会,等各类形式,其他等等?
3)个人科研创新的动力有哪些,比如获得学位、解决显示生活问题、为了社会问题、其他等等。
20. 您在什么时候发生过科研创新(结合自身经历)?
实验室/阅读文献
“挑战杯”/“大创”等实践项目
课堂作业及讨论中
志愿服务活动
实习工作
社会实践
师生互动
学术类活动:如讲座、论坛等
日常生活观察
日常生活中:如散步、洗澡时
其他
21. 您认为对学术创新帮助较大的学术活动类型有哪些?
专业学术讲座
交叉学科论坛
导师组会
学术报告会
其他
22. 您认为进行科研创新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获得专业学位
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获取资金报酬
贡献社会价值
其他
23. 目前自己做出或了解过的科研创新项目或学术成果(请简述所属领域和具体内容)
第五部分:对基础研究学科与应用研究学科的调研
设置跳题逻辑,分别先科普一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基本定义,然后让同学进行选择,不同的学科对应不同的题目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学科都需要问一下目前遇到的困难,比如基础研究的困难包括基础研究进行不下去的原因(重大原理上的突破和创新、就业困难、自我成就及学术价值的缺失等等);应用学科的困难可能有行动力和经费上面的科普、科研压力等
再问一下希望我们能够提供哪些帮助去推动创新和支持、对前景是不是乐观
24. 请问您的专业属于什么研究?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25. 你认为自己进行基础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在重大原理上,难以突破和创新
技能培育不足,导致就业困难
易出现自我成就和学术价值的缺失
资金等资助支持不足
其他
26. 你对于基础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乐观并简述原因?
非常乐观
比较乐观
一般
比较不乐观
非常不乐观
27. 你认为自己进行应用研究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涉及学科交叉,在理论知识储备方面不足
涉及应用落地,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欠缺
需兼顾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科研压力较大
经费/设备等方面支持不足
其他
28. 你对于应用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乐观并简述原因?
非常乐观
比较乐观
一般
比较不乐观
非常不乐观
第六部分:导学关系调研
修改:这一部分可能需要麻烦理工科导学关系更密切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同学们比较关系导学关系的哪些内容,哪些是我们可以通过调研同学们提供帮助的?
29. 入学的时候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导师和课题组方向
学院官方网站/公众号等
师兄师姐介绍
同学交流和推荐
其他
30. 选择导师和课题组的主要关注点是什么
研究领域和方向
学术能力和科研成果
师门氛围和科研氛围
考勤制度和管理模式
是否允许实习
其他
31. 你希望导师和课题组在哪些方面给予更多帮助?
科研指导和学术讨论
跨课题组交流与合作
经济上的补贴,如科研补贴等
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关心和交流
实习就业机会的推荐
32. 对导师有什么领域的期待
学术指导
科研成果
就业引领
生活支持
其他
33. 平时和导师沟通科研的频率是多少
每周___次
每月___次
每学期___次
34. 你与课题组内师兄师姐的交流频率如何?
经常
一般
偶尔
35. 你期望师兄师姐对你科研的帮助是怎样的?
初入研究领域探索时的指引和帮助
师承关系良好,便于研究课题的延续和拓展
参与的科研项目之间联系紧密,合作共赢
日常科研学习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36. 其他对导学关系的期待(可以参考上述方向也可以自由发挥)
37. 十分感谢您完成了本次问卷填写,针对上述涉及到的内容,请问您是否后续愿意接受电话回访?
是(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
否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