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教育云南分校专升本春季入学考试试卷《文学概论》
(2小时,共110小题,合计150分)
基本信息:
姓名:
专业:
教学点:
班级:
电话:
所属院校:
1、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 ()
A.象征型文学
B.理想型文学
C.现实型文学
D.现代型文学
2、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 ()
A.姚斯
B.伊瑟尔
C.福柯
D.兰塞姆
3、在创作原则上,浪漫主义特别倚重 ()
A.理性
B.情感
C.直觉
D.象征
4、“虚静无为”和“游心外物”是与文学创造的主体相关的是 ()
A.主体即模仿者
B.主体即创造者
C.主体即移情者
D.主体即旁观者
5、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次数的叫 ()
A.时距
B.次序
C.频率
D.视角
6、在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之中,既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又可以说是一种最新的文学理论,这种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是 ()
A.文学社会学
B.文学心理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文化学
7、古希腊“美善同体”和我国“美善相乐”属于 ()
A.社会历史批评
B.伦理道德批评
C.心理学批评
D.媒体批评
8、人的()是文学活动的前提。 ()
A.生命活动
B.认识活动
C.生活活动
D.创造活动
9、文学意境与文学象征、文学典型都属于文学形象范畴,文学意境的特点是韵味无穷、情景交融和 ()
A.融会贯通
B.虚实相生
C.真实写照
D.感同身受
10、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是 ()
A.文学消费
B.文学接受
C.文学鉴赏
D.文学交流
11、认为“感伤诗”就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这里的内和外就分别是客观的世界和主观的 ()
A.世界
B.作者
C.作品
D.读者
12、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最终形成的时间是在 ()
A.19世纪30、40年代
B.18世纪初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
13、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种结果,可以使得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料中的变化,而操纵某物可以对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予影响。这种观点体现了 ()
A.巫术发生说
B.宗教发生说
C.游戏说
D.劳动说
14、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是 ()
A.艺术标准
B.思想标准
C.道德标准
D.认识标准
15、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16、文学理论应该具备的品格是 ()
A.指导性和现实性
B.实践性和指导性
C.现实性和价值取向
D.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17、主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的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卢卡契
18、从目的的看,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是 ()
A.形象与理性
B.情感与认识
C.无功利与功利
D.确定与不确定
19、“尽意莫若象”的提出者是 ()
A.王弼
B.王夫之
C.王昌龄
D.王国维
20、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关系属于 ()
A.物质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审美价值关系
D.生产关系
21、“有意味的形式”理论是谁提出的 ()
A.克莱夫·贝尔
B.苏珊·朗格
C.柯林伍德
D.英伽登
22、“净化”一词最早见于 ()
A.《诗学》
B.《政治学》
C.《诗论》
D.《诗品》
23、衡量文学创造的重要标准 ()
A.假定性
B.主观性
C.真实性
D.诗意性
24、普洛普的代表作是 ()
A.《结构人类学》
B.《民间故事形态学》
C.《艺概》
D.《金枝》
25、“诗言志”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观念,它出自于 ()
A.《易传》
B.《论语》
C.《尚书·尧典》
D.《文心雕龙》
26、西方叙事文学的审美理想形态是 ()
A.典型
B.特征
C.风格
D.性格
27、抒情诗是最接近()的文学类型。 ()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雕塑
28、下面属于贺拉斯作品的是 ()
A.《政治学》
B.《诗学》
C.《理想国》
D.《诗艺》
29、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是 ()
A.个人气质
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
D.创作个性
30、文学接受活动的最高境界是 ()
A.共鸣
B.净化
C.领悟
D.余味
31、由于文本的内涵完全超出了读者的期待视野,令人难以介入其间,这种情况被称为 ()
A.完全遇挫
B.顺向相应
C.正误
D.反误
32、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的提出者是 ()
A.英伽登
B.伊瑟尔
C.伽达默尔
D.司空图
3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主要使用的修辞方式是 ()
A.用典
B.倒装
C.比喻
D.借代
34、反映生活以集中性和深刻性见长的文学体裁是 ()
A.诗
B.散文
C.报告文学
D.剧本
35、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将风格分为阳刚与 ()
A.高古
B.雄浑
C.冲淡
D.阴柔
36、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主要是 ()
A.共时性向度
B.三维性向度
C.历时性向度
D.时空性向度
37、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中塑造一个“被人吃”的狂人形象,用狂人的口吻诉诸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在变形的方法里,这属于 ()
A.漫画
B.夸张
C.幻事
D.综合
38、元好问用绝句评价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用的是哪种文学批评的文体 ()
A.书信式
B.以诗论诗式
C.随笔式
D.论文式
39、小说的原动力是 ()
A.人物
B.情节
C.故事
D.环境
40、“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说的是文学活动发生中的()
A.巫术说
B.劳动说
C.游戏说
D.宗教说
41、在朱熹看来,只有“虚静”或“心虚理明”才可能作出好诗。说明文学总是 ()
A.功利性的
B.理性的
C.无功利的
D.形象的
42、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先将安娜写成一个轻浮浪荡的女性形象,但越写越被安娜的悲剧命运所感动,终于改变了原先的构思,把安娜塑造为一位美丽的、追求自由的令人同情的女性形象。从这个角度说,文学创造中 ()
A.主体“客体化”了
B.客体“主体化”了
C.主客体相互转化了
D.主客体单向运动了
43、梅特林克的剧本《青鸟》,通过两个孩子寻找青鸟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这是象征型文学的 ()
A.暗示性
B.朦胧性
C.再现性
D.逼真性
44、伏尔泰把想象划分为消极想象和积极想象,其中消极想象是指 ()
A.创造性想象
B.相似性想象
C.再现性想象
D.类比性想象
45、接受者对作品中关于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深邃思想意蕴的领悟及其所带来的超越感、升华感和自由感属于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属性的哪个层次 ()
A.悦耳悦目
B.悦心悦意
C.悦神悦志
D.悦耳悦心
46、曾有读者怀疑作者是在借阿Q影射自己或另外的人,宣泄私愤。以至于鲁迅慨叹:“我只能悲愤,自恨不能使人看得我不至于如此。”下列这种情况文学接受中称为 ()
A.正解
B.误解
C.异变
D.遇挫
47、“联想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的暂时联系”的提出者 ()
A.巴甫洛夫
B.狄德罗
C.巴尔扎克
D.黑格尔
48、理想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
A.再现性
B.逼真性
C.虚幻性
D.暗示性
49、“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出自于 ()
A.《尚书·尧典》
B.《荀子·乐论》
C.《毛诗序》
D.《周易·系辞》
50、“诗人朗诵应讲普通话”中的“普通话”指的是 ()
A.语言系统
B.文本
C.话语
D.言语
第二题、多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其中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文学与非文学的判断标准是 ()
A.语言的表现力
B.文学呈现的世界是审美形象的世界
C.传达的意义完整与否
D.文学蕴含无限的韵味
E.对社会的功能
2、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它包括两个层次 ()
A.经济基础
B.文学活动
C.艺术活动
D.上层建筑
E.形式内容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 ()
A.功利与无功利
B.形象与理性
C.情感与认识
D.灵感与直觉
E.确定与不确定
4、亚里士多德将联想划分为 ()
A.再现联想
B.创造联想
C.对比联想
D.接近联想
E.类似联想
5、法国学者热奈特用“聚焦”这个概念来分析不同的叙述视角,分为了三种类型分别是 ()
A.零聚焦
B.外聚焦
C.内聚焦
D.第三人称聚焦
E.无聚焦
6、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发展阶段
B.发生阶段
C.艺术构思
D.高潮阶段
E.物化阶段
7、从文学创造——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形成的文学理论形态有()
A.文学信息学
B.文学心理学
C.文学符号学
D.文学社会学
E.文学哲学
8、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的社会价值在于 ()
A.教化
B.净化
C.精神享受
D.共鸣
E.领悟
9、王昌龄在《诗格》中认为诗有三境,分别是 ()
A.事境
B.物境
C.情境
D.灵境
E.意境
10、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可以将文本分为 ()
A.文学语言层面
B.文学形象层面
C.文学审美层面
D.文学意蕴层面
E.文学语音层
1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 ()
A.科学性
B.实践性
C.认识性
D.倾向性
E.人文性
12、符号式意象分为 ()
A.象征型符号式意象
B.形象型符号式意象
C.抽象型符号式意象
D.整体型符号式意象
E.具象型符号式意象
13、下列属于灵感的特征的有 ()
A.迷狂性
B.转瞬即逝性
C.无意识性
D.非预期性
E.情感性
14、构思方式包括 ()
A.综合
B.突出
C.简化
D.变形
E..陌生化
15、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要素有 ()
A.声音
B.抒情内容
C.情感经验
D.画面
E.抒情话语
16、以下体现“无我之境”的有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E.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7、黑格尔根据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将艺术分为 ()
A.现实型
B.理想型
C.浪漫型
D.古典型
E.象征型
18、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有 ()
A.审美属性
B.认识属性
C.价值诠释属性
D.交流属性
E.批评属性
19、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有 ()
A.思想观念相同
B.情感经验相似
C.意志愿望相近
D.历史状况相通相类
E.世界观与人生观相通
20、传统批评模式有 ()
A.伦理道德批评
B.语言学批评
C.社会历史批评
D.审美批评
E.文化批评
第三题、判断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合计40分)
1、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要在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传递中实现。
对
错
2、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分人与动物不同之处的体现。
对
错
3、与政治道德相比,宗教文学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方式是直接的。
对
错
4、18世纪的维柯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
对
错
5、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对
错
6、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结构,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故事。
对
错
7、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也是物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对
错
8、文学发展的进程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这就是不平衡关系的体现。
对
错
9、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对
错
10、魏晋之前,文学的审美含义并未从广义之中独立出来,但尽管这样,文学却被要求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用。
对
错
11、高尔基的《海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
对
错
12、文学的文化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曲、散文。
对
错
13、文学典型的首要原则和基本问题是“特征化原则”。
对
错
14、曹丕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批评。
对
错
15、文学理论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规律。
对
错
16、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
对
错
17、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是历史理性,它是“真”的表达。
对
错
18、艺术概括的主要方式: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变形。
对
错
19、文学中的理性常常与形象方式相对,形象成为文学的直接呈现方式。
对
错
20、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
对
错
21、超越时空的自由是抒情最根本的特性。
对
错
22、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感性分析和评价判断。
对
错
23、与“第一文本”相比,“第二文本”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异变产物。
对
错
24、文学的高雅与通俗是相对的,大众文学与高雅文学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
错
25、同诸如雕塑、绘画等空间性艺术相比,文学形象是在读者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的。
对
错
26、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建立了中国传统风格模型。
对
错
27、报告文学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性上。
对
错
28、俄国形式主义认为,形式不是为了表现内容,而是为了创造内容。
对
错
29、判断文学和非文学并不简单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是更为丰富多样。
对
错
30、孔子当年游齐国,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体现了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延留现象。
对
错
31、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
对
错
32、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对
错
33、人类文学活动总体上分为三大活动:文学创造活动,文学传播活动,文学接受活动。
对
错
34、虚拟是象征型文学寄寓意蕴的方式。
对
错
35、所谓地域风格,指在一些思想情感,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对
错
36、陌生化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违反常规事理,来塑造形象的一种方式。
对
错
37、真、善、美是文学中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精神世界:真实、伦理、情感。
对
错
38、“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的提出者是毛泽东。
对
错
39、理想型文学的特点是虚幻性和朦胧性。
对
错
40、抒情一词最早是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