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基线调查

第一部分:护士对于重症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知识
1.

您是否了解肥胖是气管插管困难的高危因素之一?

2. 您是否了解MACOCHA评分是预测插管失败的重要工具,≥3分表明患者存在插管困难?
3.

您是否了解肥胖患者颈围大于40cm、张口度<3cm及上唇咬合试验Ⅱ~Ⅲ级预示气管插管失败的风险高?

4. 您是否了解气管插管困难危险因素的评估方式与方法?
5. 您是否了解斜坡位(胸骨切迹平于外耳道水平)或头部抬高位可改善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成功率?
6.

您是否了解肥胖患者插管前可将其置于直立位或半直立位改善患者呼吸窘迫的症状?

7. 您是否了解插管前气囊-面罩通气时,可加用双人“鱼际夹握”固定面罩,以改善通气效果?
8.

您是否了解肥胖患者气管插管前使用简易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或通过无创正压通气给予高流速氧气40~90L/min,插管过程中必要时可使用鼻导管协助吸氧,以改善氧合?


9.

您是否了解建议插管后最初使用辅助/控制模式,若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可使用持续气道正压改善氧合?

10. 您是否了解肥胖患者胸壁较厚,肺顺应性差,潮气量应根据理想体重计算,设为约8ml/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设为6ml/kg,以防肺压伤?
11. 您是否了解应及时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血二氧化碳分压正常,对于不伴肺高压的患者可出现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12. 您是否了解应维持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92%,FiO2最好在50~80%之间?
13. 您是否了解采用个体化PEEP以优化平台压和驱动压以及肺顺应性?
14. 您是否了解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可采用反Trendelenburg位改善通气(头高脚低位)?
15. 您是否了解护士需准备紧急气道设备,包括喉镜、气管导管、柔性光纤插管设备、呼末二氧化碳探测器等?
16.

您是否了解拔管后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无创通气进行序贯氧疗,避免再次插管?

17. 您是否了解肥胖患者行气管切开时,护士需准备针对肥胖患者的特殊气管切开术包提醒医生采用近端加长气切套管?
第二部分:护士对于重症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态度
18.

我认为应该主动学习肥胖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相关知识。

19.

我认为对ICU护士进行肥胖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相关培训非常必要。

20.

我认为护士掌握肥胖气道风险评估方法对重症肥胖患者的气道管理有很大帮助。

21.

我认为要注意肥胖插管困难高危患者的气道管理与普通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区别。

22.

我认为应该制定规范的肥胖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标准。

23.

我认为对肥胖患者机械通气的评估、观察和管理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24.

我认为应该密切关注肥胖插管困难的危险因素。

25.

我认为应该针对肥胖插管困难高危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插管前准备策略。

26.

我认为应该制定明确的肥胖插管困难的评估标准。

27.

我认为管理对重症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28.

我认为肥胖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术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部分:护士对于重症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行为
29.

我在护理肥胖危重患者时,在患者气管插管前,我会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插管困难风险。

30.

我在护理肥胖危重患者时,患者插管前,我会测量患者的颈围或检查患者的张口度。

31.

我会基于肥胖患者插管困难高危人群采用警示标识,提醒医护人员。

32.

我会基于肥胖患者插管困难高危人群(无颈椎损伤),将患者处于斜坡位(胸骨切迹平于外耳道水平)或头部抬高位。

33.

我在护理肥胖插管困难高危患者时,气管插管前气囊-面罩通气时,我会采用双人“鱼际夹握”法固定面罩。

34.

我在护理肥胖插管困难高危患者时,气管插管前,使用简易呼吸球囊辅助通气时,或通过无创正压通气给予高流速氧气40~90L/min,必要时可使用鼻导管协助吸氧,以改善氧合。

35.

我在护理肥胖机械通气患者时,会采用头高脚低位维持通气。

36.

我在协助医生为肥胖插管困难高危患者拔管时,我会为患者准备紧急气道设备,包括喉镜、气管导管、柔性光纤插管设备、呼末二氧化碳探测器等。

37.

我在护理肥胖插管高危患者时,会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机参数(潮气量、气道峰压、平台压、血氧饱和度、血气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趋势。

38.

我主动向主诊医生反馈在护理过程中有关肥胖患者机械通气方面问题。

39.

对于肥胖插管高危患者,在充分评估后,我会建议医生采用无创通气进行序贯氧疗。

40. 对于肥胖患者行气管切开时,护士需准备针对肥胖患者的特殊气管切开术包提醒医生采用近端加长气切套管?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