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测量系统分析培训考试(2025年11月)
2025年11月,洛特福组织重新学习MSA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基本信息:
姓名:
部门:
员工编号:
1. MSA的核心目的是( )
A.评估仪器精度
B.分析数据分布
C.判定测量系统是否可接受
D.培训测量人员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量系统“五性”()
A.偏倚
B.线性
C.稳定性
D.敏感性
3.重复性是指()
A.同一人同一仪器多次测同一特性的变异
B.不同人同一仪器测同一特性的变异
C.同一人不同仪器测同一特性的变异
D.不同人不同仪器测同一特性的变异
4.GR&R分析中,可接受的判定标准是()
A. GR&R% ≤ 10%
B. 10% <GR&R% ≤ 30%
C. GR&R%<30%
D. 无固定标准
5. 偏倚(Bias)是测量结果平均值与( )的差值
A. 测量最大值
B. 测量最小值
C. 标准值(真值)
D. 中位数
6. GR&R研究的常规样本量、评价人、测量次数是( )
A. 5件、2人、3次
B. 10件、3人、3次
C. 3件、5人、2次
D. 15件、2人、5次
7. 当GR&R%在10%-30%之间时,应( )
A. 停止使用
B. 无需改进
C. 综合评估后决定
D. 立即更换仪器
8. 稳定性分析常用工具是( )
A. 直方图
B. 控制图
C. 鱼骨图
D. 散点图
9. 线性分析评估的是测量系统在不同( )的偏倚一致性
A. 时间点
B. 测量人员
C. 量程
D. 环境
10. 以下哪项不能改善测量系统变异( )
A. 人员培训
B. 仪器校准
C. 增加样本量
D. 优化测量方法
11. 再现性变异的主要来源是( )
A. 仪器精度
B. 测量人员操作
C. 零件本身
D. 环境变化
12. 测量系统总变异不包括( )
A. 重复性
B. 再现性
C. 零件间变异
D. 数据记录错误
13. MSA中,“分辨力”是指测量仪器能检测到的( )
A. 最大测量值
B. 最小测量值
C. 最小变化量
D. 测量范围
14. 进行偏倚分析时,需要使用( )作为参考
A. 任意零件
B. 标准件(已知真值)
C. 批量生产件
D. 不合格品
15. 以下哪种情况不需要重新进行MSA( )
A. 更换测量仪器
B. 测量人员变动
C. 测量方法优化
D. 生产批次切换
16. GR&R分析中,EV代表( )
A. 再现性变异
B. 重复性变异
C. 零件间变异
D. 总变异
17.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是指( )
A. 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B. 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C. 不同人员测量的一致性
D. 仪器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18. 线性分析的输出图表通常是( )
A. X-R控制图
B. 偏倚-量程图
C. 直方图
D. 柏拉图
19. 当测量系统GR&R% > 30%时,该系统( )
A. 可接受
B. 条件接受
C. 不可接受,需改进
D. 无法判定
20. 计数型MSA中,用于评估二分类(合格/不合格)测量系统一致性的核心指标是( )
A. Kappa值
B. GR&R%
C. 偏倚
D. 线性
1. 计数型MSA使用的小样法就满足要求。
对
错
2.重复性变异仅与测量仪器有关。
对
错
3.GR&R分析需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对
错
4.稳定性分析需在不同时间点测量同一标准件。
对
错
5.再现性变异只受人员操作影响。
对
错
6.测量系统分辨力应至少为过程变异的1/10。
对
错
7. 偏倚为0时,测量系统无系统误差。
对
错
8. 线性良好的测量系统,其偏倚在全量程内一致。
对
错
9. 增加测量次数可以降低重复性变异。
对
错
10. 计数型MSA适用于测量结果为离散型(如合格/不合格、等级)的场景。
对
错
11. 零件间变异越大,GR&R%可能越低。
对
错
12. 测量环境(温度/湿度)会影响测量系统稳定性。
对
错
13. GR&R分析的样本应覆盖过程全部变异。
对
错
14. Kappa值越接近1,说明计数型测量系统的一致性越差。
对
错
15. 稳定性分析的判定依据是数据是否在控制限内。
对
错
16. 再现性变异可以通过人员培训降低。
对
错
17. 测量系统的精密度高,准确性一定高。
对
错
18. 计数型MSA中,交叉表(Confusion Matrix)可直观展示评价人之间的判定差异。
对
错
19. MSA应在过程能力分析前进行。
对
错
20. 计数型测量系统无需评估稳定性,仅需关注一致性即可。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