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国家质量监测考试模拟卷(七)

基本信息:
班别:
学号:

第一部分:语言基础

1. 下列括号前的字读音有错误的 一 项是 () 。

2.“哄”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①hǒng;②hōng;③hòng。
下列词语中“哄”字读音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哄堂大笑、哄骗、起哄
3.请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字填在空格中。
(    ) 根到底     腾云 (    ) 雾
4.给下面带括号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 
 (    )昂(首)挺胸
5.根据语境看拼音选词语。 (  )
他对自动 jià shǐ (  ) 技术很有 yánjiū (    ) 。
6.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2 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百年成就使人振奋,百年经验给人启迪。”请从下列选项 中选出“启迪”的近义词。 ()
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①火神不敢 () 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
②老师对于 () 纪律的事,绝不听之任之。
8.判断题。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这句话改为双重否定句是:全班同学没有不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 ( )
9.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10.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1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12.布克古筝弹得特别好,想报名参加比赛,但又有点紧张,作为她的好朋友。应该用下面 哪句话鼓励她 ? ()
13.补全下列句子中的歇后语。
考试开始了,我的心里却是十五个吊桶打水——(   )的,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我根本没有认真复习。
14. 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时,从不同角度出发,获得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正像苏轼在《题 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 。
15. 小刚要转学去一个陌生的学校,他非常沮丧。作为他的朋友,你可以用唐代诗人 () 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 () ? ”来宽慰他。
16.判断正误。《出塞》和《夏日绝句》在描写边塞战争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边塞风光。 ( )
17.根据《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中的内容选一选。
赫耳墨制造了 一 架( ) ,把它送给了阿波罗,阿波罗用它弹奏出了极其优美的乐曲。
18.根据《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中的内容填一填。
西西里岛没有 () 和深秋,岛上的一切都为谷物女神 () 的女儿珀耳塞福涅永葆青春。
19.根据《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中的内容选一选。
凡是每天食用阿斯加尔德土地上( )的人则青春永驻。
20. 《雪梅》中,“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运用 ()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梅雪为 () 互不相让的情态。
21. 《雪梅》这首诗后两句是作者对梅与雪的评语,就 () 而言,梅花比雪要 () 一些,但 是雪却没有梅花的 () 。
22. “梅须逊雪三分白”中“逊”的意思是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阅读题)

一、  

①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著作很多 ,创作态度严谨 。每写完一篇文章 ,他总是反复推敲 ,  直到自己满意才肯罢休。

②宋代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 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昼 锦堂”。昼锦堂即将竣工时,韩琦写了一封信,派 人送给欧阳修,

请他写一篇文章 。信中还特地言明 ,文章写成后 , 马上交给来人带回 , 以便在重 阳节前镌刻堂上。

③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 ,(立即)闭门谢客 ,拟好腹稿后 ,写下了《昼锦堂记》 。 写完就交给 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④欧阳修有个习惯 ,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 ,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 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 ,他重读《昼锦堂记》 ,当读到 “仕官至将相 ,锦衣归 故

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 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 。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  邃了。

⑤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仆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仆人述说了一遍。家 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仆人(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⑥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便声名远扬。

1. 文章第③段的两个“立即”表明( ),第⑤段中的“终于”表明(  )

2. 韩 琦 为 什 么 要 请 欧 阳 修 写 一 篇 文 章 ?选 出 最 恰 当的 一 项 。 ()
3.文 章第 ②段 的主要 内容概括为: ( )派人请( )为他的“( )”写一篇文章。
4.通 过 本 文 讲 述 欧 阳 修 追 字 的 故 事 ,可 以 看 出 欧 阳 修 是 一 个 怎 样 的 人 ? ()

二 、 

①春天是养蚕的季节,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新中国成立

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就靠

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②我们家门口有几株桑树。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每张蚕种 不过一尺见方,上面布满了比芝麻还小的褐色的蚕卵。等桑叶长到榆钱大小的时候,蚕种上便有 许多极小极小的蚕在蠕动。蚕的生命就是这样开始的。

③母亲微笑着,把这些小生命抖落在小匾子里。匾里已经撒了一层剪成细丝的嫩桑叶。这是母亲 带着我从桑树上摘来的,擦得干干净净, 剪得又细又匀。

④蚕一天天地大起来,桑叶也一天天地剪得粗起来。等蚕长到半寸来长的时候,小匾换成大匾  就开始喂整片的桑叶了。每天清晨,姐姐把桑叶采回来,母亲吩咐我洗了手,用毛巾把一片片桑 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

⑤蚕越来越大了,待在一个匾里太挤了,就分成两个匾,再分成三个匾……匾一个又一个地增加 着。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把隔壁的一间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当作养蚕室,把七八个匾都搬了进

来。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 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⑥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那些 日子,采桑叶的担子就落在父亲的肩上。 父亲用很大的桑剪把桑叶连枝剪下来,成捆地背回来。  ⑦蚕快“上山” 了。母亲一夜要起来两次,累得她腰酸背痛。我和姐姐也常常起来帮忙。母亲把蚕 沙大捧大捧地从匾里清出来,姐姐把桑叶大捧大捧地放密

进匾里。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总看

见母亲的额角上渗着汗。

⑧蚕“上山”了。它们被捉到用一束束麦秆扎成的“山”上。几天以后,“山”上结满了白的黄的茧 子。母亲一面摘茧子,   一面轻轻地对我和姐姐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之不易 呀…”。

⑨我抬起头来,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  阅读文章,根据蚕的生长过程,补充下面的内容。

比(    )还小的蚕卵——极小极小的蚕——蚕一天天地大起来——蚕越来越大——蚕快“上山”——蚕“上山”——结成白的黄的(   )

2.文章第④段“用毛巾把一片片桑叶擦干,再轻轻地均匀地撒在匾里。”这句话中“一 片片”和“轻轻地 均匀地”写出了“我”对桑叶的()。
3.文中母亲为了给“我”和 ( )交学费,辛苦( )付出了无数心血,母亲对子女( )的爱都蕴藏在她劳作的身影里。
4. 下 列 关 于 短 文 的 说 法 ,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