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注意到社区的智能报警设备(如烟雾报警器、积水监测器、门禁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正常工作
2.我发现社区的应急系统(如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电子地图、智能摄像头等)能及时更新,未出现老旧问题
3.我觉得社区的应急系统(如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电子地图、摄像头等)之间能互相配合,不会出现信息不互通、数据孤岛的情况
4.我认为社区的应急系统设计考虑了居民参与(如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电子地图等开放了反馈入口,居民可以对具体事项进行评价)
5.我担心社区应急技术(如人脸识别、位置追踪)会泄露我的个人隐私
6.我担心社区智慧系统收集的应急数据(如家庭人数、健康状况)可能被滥用
7.我担心如果过度依赖社区应急技术可能导致居民在应急时失去自主应对能力
8.我担心智慧应急技术可能加剧社区内的信息不平等(如老年人无法使用)
9.我感觉街道办、社区党委和居委、物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主体分工明确且合作高效(如疫情期间,核酸采样时职责清晰)
10.我认为应急部门能快速整合多个部门行动(如疫情期间能快速整合医疗、应急、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
11.我认为突发事件发生时,社区决策流程公开透明(如疫情期间封控政策调整前公示原因)
12.我注意到社区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不会手忙脚乱。
13.我发现社区居委会能认真听取居民在应急事件中的需求和反馈,及时做出回应
14.我发现社区有明确的应急管理制度,知道在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该怎么做。
15.我注意到社区应急管理制度明确了奖惩措施,鼓励居民参与应急管理(如志愿者可通过服务积分兑换奖励)
16.我认为应急事件责任追究机制公正且可执行(如防疫失职行为会追责公示)
17.我认为社区的应急制度能保护居民的隐私和权益(如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制度规定社区工作人员必须先征得居民同意才能进入其家中进行救援)
18.我认为社区与周边单位(如学校、医院、企业等)在应急工作中有良好的协作机制
19.我认为社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照明、摄像头)完善,有利于应急救援
20.我感觉社区的地理环境(如地势平坦)便于救援和物资配送
21.我注意到社区周边的交通方便,救援车辆能快速到达
23.我注意到社区建筑布局利于应急疏散(如消防通道无占道现象)
24.我认为社区有足够的应急物资储备(如急救包、灭火器、防疫物资、医疗设备等)
25.我觉得外部救援力量(如医院/消防/公安)能快速响应支援
26.我注意到社区应急资金使用明细定期向居民公开(如疫情期间防疫物资采购公示)
27.我认为社区有足够的应急救援人员,包括专业救援人员、志愿者组织
28.我感觉社区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规范,能够定期检查和更新
29.我觉得社区居民普遍信任社区管理者、志愿者团队和物业管理人员(如疫情期间,居民愿意主动配合封控管理)
30.社区发生紧急事件时,我认为邻里之间会相互帮助(如共享药品、代购物资等)
31.我感觉社区居民对应急规范普遍认同(如疏散路线、标识等)
32.我发现遇到违反应急规定的现象时,(如堵塞消防通道),居民普遍会提醒或报告社区
33.我认为社区居民对紧急事件的讨论与参与程度较高
35.如果社区有应急管理系统,我愿意通过智能系统共享家庭应急需求(如通过微信小程序、微信群、手机app等请求帮助)
36.我愿意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
37.我愿意在应急救援中为他人提供帮助(如协助搬运应急物资、照顾弱势群体等)
38.我通过社区应急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应急救援技能(如心肺复苏/灭火器使用/防疫措施)
39.我能熟练使用社区应急系统(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完成信息上报与接收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