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素养调研(周二)
1.“屏”在以下哪个词语中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
A.屏住呼吸
B.屏风
C.屏障
D.屏幕
2.以下词语中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的,把它选出来。()
A.构(ɡòu)成
B.描绘(huì)
C.淘(táo)气
D.凌(lÍn)空
3.拂shì的shì是以下哪一项?()
A.试
B.拭
C.式
D.饰
4.yī山傍水的yī是以下哪一项?()
A.衣
B.依
C.伊
D.漪
5.下面哪个词语中带括号的字形是不正确的?()
A.慰(藉)
B.中(届)
C.(借)助
D.边(界)
6.将“采”填写到下面词语括号里,正确的是哪一项?()
A.( )上一脚
B.五( )缤纷
C.无人理( )
D.没精打(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组?()
A.拥有 鸽子 灰尘 和楷
B.顺序 锐俐 晌午 形态
C.节拍 集中 疾病 冲刷
D.闪烁 淹没 预访 材料
8. 袁 隆 平 一 生 致 力 于 研 究 杂 交 水 稻 , 为 我 国 的 粮 食 安 全 保 驾 护 航 ; 程 开 甲 隐 姓 埋 名 数 十 年 , 以 赤 子之 心 为 国 防 事 业 呕 心 沥 血 。 他 们 都 是 () 的 时 代 楷 模 。
A . 刚 正 不 阿
B . 精 忠 报 国
C . 大 义 凛 然
D . 铁 面 无 私
9.“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下面有一个词语能够替换“高傲”这个词,把它选出来。()
A.清高
B.高级
C.傲慢
D.从容
10.“璎(yīnց)"这个字最可能的意思是什么? ()
A.一种植物
B.一种像玉的美石
C.一种乐器
D.一种动物
11.“震耳欲聋”中“欲”的意思是什么?()
A.需要
B.欲望
C.将要
D.想要
12.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句?()
A.这幅初夏图中,荷叶丛中的这一个花骨朵,真可谓是点睛之笔了。
B.在这个美丽静谧的小村庄,乡间小道上车水马龙,好一派宁静景象。
C.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小房间里,容光焕发地吃起来。
D.学校的科学实验室里几位“小科技迷”正在做实验,真是人山人海啊!
13. 面对当下使用AI的情形,用以下词语形容不恰当的是()
A.突飞猛进
B.无所不在
C.日新月异
D.一丝不苟
14. 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与其他三句意思不同?()
A.你难道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不可爱吗?
B.难道你不觉得跑进家来的小松鼠可爱吗?
C.跑进家来的小松鼠非常可爱。
D.跑进家来的小松鼠一点儿也不可爱。
15.下列句子哪一句没有语病?()
A.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B.上课总是专心听讲,成绩优秀。
C.小红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D.小红心中的不快像天空中的小鸟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1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通过一次屋内旅行介绍了科学知识。
B.“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着空气的动荡而飘动”出自《灰尘的旅行》。
C.在阅读《看看我们的地球》时,如果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不需要运用在课本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D.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但经典的科普读物仍旧值得我们去阅读、思考。
17.“ ,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把诗句补充完整,应填入的诗句是()。
A.醉卧沙场君莫笑
B.采得百花成蜜后
C.但使龙城飞将在
D.梅雪争春未肯降
18.“ ,生命全在节奏。(朱光潜)”把句子补充完整,应填入的名句是()。
A.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B.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
C.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D.诗和音乐一样
19. 小东画了一幅“春天的花园里的花儿全开了,正争奇斗艳”的画,还需要为图画配上一句适合的诗句,下面正确的是()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晨读课上,全班同学放开嗓子大声读书。听着同学们的读书声,你联想到 的词语是()。
A. 低声细语
B.锣鼓喧天
C.响彻云霄
D.人山人海
21.阅读《万年牢》:
①我父亲是走街串巷( xiàng )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 jīn )非常有名。 ②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 táng )、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 bà )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 sǔn )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 liàng )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③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 men )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 qiān ),由我一根根削( xiāo )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笼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误,父亲很高兴。
④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 shǎi )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得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⑤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 tíng )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 yāo )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此走街串巷强多了。
⑥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⑦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1. 第②自然段中写:“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的以下对“最好的材料”列举有误的是()。
A.洗干净、去了把( bà )儿和尾的红果、海棠
B.上等的的青丝、玫瑰
C.绵白糖
D.洗干净的红果、海棠(táng )、山药、红小豆
22.阅读《万年牢》:
①我父亲是走街串巷( xiàng )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 jīn )非常有名。
②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 táng )、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 bà )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 sǔn )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 liàng )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③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 men )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 qiān ),由我一根根削( xiāo )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笼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误,父亲很高兴。
④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 shǎi )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得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⑤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 tíng )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 yāo )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此走街串巷强多了。
⑥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⑦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
22.第⑤自然段中写:父亲人称“小辫儿糖四”是因为()。
A.父亲做买卖有一套生意经
B.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
C.一家大字号托人邀( yāo )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
D.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
23.阅读《万年牢》:
①我父亲是走街串巷( xiàng )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 jīn )非常有名。
②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 táng )、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 bà )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 sǔn )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 liàng )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③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 men )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 qiān ),由我一根根削( xiāo )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笼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误,父亲很高兴。
④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 shǎi )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得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⑤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 tíng )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 yāo )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此走街串巷强多了。
⑥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⑦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3.父亲制作糖葫芦的过程是():
①削( xiāo )好、洗净、晾干串糖葫芦的竹签
②闷( men )好炉火及备用洗擦干净,擦上油的大理石板
③煮开至能拉出丝的糖
④在糖锅里滚蘸葫芦
⑤串好葫芦
⑥备好红果、青丝等材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⑥②①③⑤④
D.⑥②①③④⑤
24.阅读《万年牢》:
①我父亲是走街串巷( xiàng )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 jīn )非常有名。
②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 táng )、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 bà )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 sǔn )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 liàng )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③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 men )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 qiān ),由我一根根削( xiāo )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笼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误,父亲很高兴。
④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 shǎi )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得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⑤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 tíng )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 yāo )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此走街串巷强多了。
⑥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⑦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4.对第⑥自然段中“父亲辞去大字号柜上做糖葫芦的工作”的原因说法有误的是()。
A.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
B.老板嫌父亲扔太多选料而辞退他
C.父亲对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不满意
D.父亲对老板变着法儿多赚钱的行为看不下去
25.阅读《万年牢》:
①我父亲是走街串巷( xiàng )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 jīn )非常有名。
②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 táng )、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 bà )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 sǔn )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 liàng )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③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 men )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 qiān ),由我一根根削( xiāo )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笼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误,父亲很高兴。
④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 shǎi )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得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⑤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 tíng )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 yāo )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此走街串巷强多了。
⑥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⑦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5.根据上文内容,“使我一生受益”指的是()。
A.我吃上了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的万年牢
B.我熟练地掌握了做万年牢
C.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品质
D.与父亲一同做糖葫芦时配合得很好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