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了解程度与看法的调查问卷

本问卷旨在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师生对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的认知及涉猎程度,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匿名填写,请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感谢您的支持!
1. 您的身份是?
2. 您所在的学院或部门是?
3. 您的专业是?(全称)
4. 您的职称是?
5. 您的年级是:
6. 您的研究生年级是:
7. 您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年限是
8. 您认为碳中和人才培养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9. 您所在的学院或部门是否已将碳中和纳入学科发展规划?
10. 您认为碳中和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可多选)
11. 您所在学院是否开设碳中和相关课程?
12. 您认为现有课程对碳中和知识的覆盖程度:
13. 谈谈您对碳中和实践教学的看法
14. 您认为学校在碳中和教学资源方面的支持力度:
15. 您是否参与过碳中和相关师资培训?
16. 您所在学院是否与企业 / 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碳中和项目?
17. 您认为跨学院 / 跨学科合作培养碳中和人才的可行性:
18. 您认为当前碳中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多选):
19. 您对天津科技大学碳中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建议:(可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阐述)
20. 您对学校开设的 “碳中和与能源管理”“碳中和与碳金融” 微专业的了解程度:
21. 您是否参与过碳中和研究院的相关科研或教学项目?
22. 您对学校与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开展碳排放管理员培训的看法:
23. 您是否愿意在未来参与碳中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改革或科研项目?
24. 您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了解程度如何?
25. 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双碳”相关的知识或信息?(可多选)
26.
请说明具体上一题中的课程或微专业名称:
27. 您是否知道学校开设了与“双碳”相关的课程(如通识课、公选课、某些专业课)或微专业?
28. 您是否选修过任何与“双碳”相关的校内课程(包括微专业中的课程)?
29. 您对所选修的“双碳”相关课程的整体满意度如何?
30. 您认为所选修的“双碳”相关课程在以下方面的效果如何? (请对每个方面评价)
  • 非常好
  • 比较好
  • 一般
  • 不太好
  • 非常差
  • 不适用/不了解
知识传授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教学方法的吸引力
理论与实践结合度
对培养“双碳”素养的帮助
31. 您认为所选修的“双碳”相关课程存在哪些主要不足或挑战?(可多选)
32. 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包括任何课程、讲座、活动等),您认为自己在以下“双碳”相关方面的知识或能力是否有提升?(请对每个方面评价)
  • 显著提升
  • 有所提升
  • 提升不大
  • 没有提升
  • 不适用/没接触
理解“双碳”战略背景与意义
了解基础碳核算概念与方法
了解主要减排技术与路径
了解碳市场与碳交易基本原理
了解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知识
思考专业领域与“双碳”的结合点
具备一定的绿色低碳生活意识
33. 总体而言,您认为学校当前在本科阶段提供的“双碳”相关教育:
34. 您认为学校在本科阶段加强“双碳”人才培养,以下措施的重要性如何?
  • 非常重要
  • 比较重要
  • 一般重要
  • 不重要
  • 非常不重要
在更多专业开设“双碳”导论/通识课
优化现有“双碳”相关课程内容与教学
加强跨学科的“双碳”课程/项目设计
推广和完善“双碳”微专业
增加实践环节(实验、项目、实习)
举办更多高质量“双碳”主题讲座/论坛
支持学生开展“双碳”相关的科创/实践活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引进)
35. 您认为学校在本科阶段加强“双碳”人才培养,以下措施的可行性如何?
  • 可行性高
  • 可行性中等
  • 可行性低
在更多专业开设“双碳”导论/通识课
优化现有“双碳”相关课程内容与教学
加强跨学科的“双碳”课程/项目设计
推广和完善“双碳”微专业
增加实践环节(实验、项目、实习)
举办更多高质量“双碳”主题讲座/论坛
支持学生开展“双碳”相关的科创/实践活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引进)
36. 对于学校开设的“双碳”微专业,您最看重哪些方面?(可多选)
37. 您认为阻碍您学习更多“双碳”知识或参与相关课程/活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38. 您对学校在本科阶段加强“双碳”人才培养,还有哪些具体的建议或期望?(如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资源支持等)
39. 您对"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概念的了解程度是:
40. 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双碳相关知识?(可多选)
41. 您所在专业是否开设了与双碳相关的课程?
42. 您是否选修过学校开设的双碳相关课程或微专业?
43. 您认为当前专业课程中双碳内容的融入程度如何?
44. 您在科研中是否涉及双碳相关领域?
45. 导师对您的指导是否涉及双碳相关思路?
46. 您是否希望参与跨学科双碳研究?
47. 您对双碳技术产业化/政策落地的了解程度:
48. 您是否发表过双碳相关论文/专利?
49. 您期望通过哪些方式提升双碳实践能力?(可多选)
50. 您认为研究生阶段双碳能力对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51. 您希望学校提供哪些双碳就业支持?(可多选)
52. 您认为双碳人才培养中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可多选)
53. 您希望学校在双碳人才培养中提供哪些资源支持?(可多选)
54. 您认为双碳人才培养中哪些能力最为关键?(可多选)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