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数据收集

1. 1. 住院号
2. 2. 姓名
3. 3. 性别
4. 4. 年龄(岁)
5. 5. 身高(cm)
6. 6. 体重(kg)
7. 7. BMI
8. 8. 收缩压
9. 9. 舒张压
10. 10. 平均动脉压
11. 11. 吸烟史
12. 12. 饮酒史
13. 高血压
14. 糖尿病
15. 脑卒中史
16. 肾功能不全
17. 心力衰竭
18. 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19. 射血分数(%)
20. 心肌梗死
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3. 外周动脉疾病
24. 充血性心力衰竭
25. 高脂血症
26. 血小板(10*9/L)
27. 红细胞(10*12/L)
28. 血红蛋白(g/L)
29. 白细胞(10*9/L)
30. 中性粒细胞数(10*9/L)
31. 淋巴细胞数(10*9/L)
32. 中性粒细胞比率(%)
33. 淋巴细胞比率(%)
34. C反应蛋白(mg/L)
35. 总蛋白(g/L)
36. 白蛋白(g/L)
37. 球蛋白(g/L)
38. 总胆红素(μmol/L)
39.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40.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
41. 肌酐(μmol/L)
42. 甘油三酯(mmol/L)
43. 胆固醇(mmol/L)
44. LDL胆固醇(mmol/L)
45. HDL胆固醇(mmol/L)
46. 糖化血红蛋白(%)
47. 肌钙蛋白(μg/L)
48. 肌红蛋白(μg/L)
49. 乳酸脱氢酶(U/L)
50. NT-proBNP(pg/mL)
51. BNP(pg/mL)
52. 降钙素原(ng/mL)
53. 血沉(mm/h)
54. 手术名称
55. 手术时长(h)
56. 红细胞输注(单位)
57. ICU住院时长(h)
58. 结局:呼吸衰竭(术后出现PaO₂/FiO₂比值(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 300 mmHg;排除如明确的心源性肺水肿(如左心衰竭)、其他如肺栓塞、弥漫性肺泡出血、胸腔积液等可导致低氧血症的疾病。)
59. 结局:术后肺炎(1.外科手术患者术后 30 d 内发生的肺炎,肺炎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三条:

(1)至少行两次胸片检查(对无心、肺基础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的患者,可行一次胸片检查),并至少符合以下一项,如新出现或进行性发展且持续存在的肺部浸润阴影、实变、和空洞形成;

(2)至少符合以下一项,如发热(体温 >38℃)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外周血 WBC >12 ×109/L 或 <4 ×109/L 和年龄≥70 岁的老年人没有其他明确原因而出现神志改变;

(3)至少符合以下两项,如新出现的脓痰或痰的性状发生变化,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需要吸痰次数增多,新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加快,或原有的咳嗽、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加重,肺部啰音或支气管呼吸音,气体交换情况恶化,氧需求量增加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60. 结局:胸腔积液(1.经X线或CT或超声证实的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分度(ATS标准):

少量积液:<200ml,超声可发现肋膈角变钝,X线可能阴性。

中量积液:200-500ml,X线显示肋膈角消失或患侧胸廓饱满。

大量积液:>500ml,X线示胸腔大部分被积液占据,伴纵隔移位。)
61. 结局:肺栓塞(结合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体征(呼吸急促、心动过速、低血压)及危险因素(如近期手术、制动、癌症、血栓史)等临床判断综合评估,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诊断的肺栓塞)
62. 结局:急性肾损伤(参考《急性肾损伤网络:改善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倡议报告》中AKI 1期诊断标准:
血清肌酐标准:• 血清肌酐升高 ≥ 0.3 mg/dL(≥ 26.4 μmol/L)或较基线升高 150%~200%(1.5~2倍);尿量标准:• 尿量 < 0.5 mL/kg/h,持续 >6 小时)
63. 结局:心血管死亡(心血管死亡被定义为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中风、心血管手术相关死亡、心血管出血、其他未包含在上述类别中但具有特定已知原因的心血管死亡(例如 PE、PAD))
64. 结局:非致命性心肌梗死(诊断参考2018年8月25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上发布的第4版心肌梗死全球统-定义中的5型心肌梗死,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关的心肌梗死,定义为血浆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Troponin I, cTnI)水平升高超过正常上限10倍,并最少伴以下条件之一:①新的病理性Q波形成;②超声心动图证实存在新出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65. 结局:非致命性脑血管意外(脑卒中(Stroke)定义为由脑血管事件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局灶性损伤,包括以下类型: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脑、脊髓或视网膜细胞因缺血导致的死亡。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脑实质内、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无症状性梗死(Silent Infarction):无急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或病理学梗死证据。诊断参考《中国脑卒中协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管理指南:执行摘要和 2023 年更新》:病理/影像学标准(如MRI/DWI)+临床标准:症状持续≥24小时或直至死亡,且排除其他病因。)
66. 结局:不稳定型心绞痛(UA)需住院治疗或血运重建(临床背景:患者因UA住院,并有连续的心电图(ECG)和心肌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CK-MB)监测记录。必须排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症状特征:满足以下任意一条:1)静息性心绞痛:胸痛发作于休息状态,持续时间通常≥10分钟。2)新发心绞痛:过去6周内首次出现心绞痛,且症状达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分级III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3)恶化性心绞痛:既往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在1个月内加重(CCS分级至少提高一级至III级),且无心肌坏死生化证据。

辅助检查:1)ECG变化:新发或推测为新发的ST段压低≥0.05 mV(V₂-V₃导联≥0.1 mV)或T波倒置≥0.1 mV(需排除非缺血性原因)。可能伴随短暂的ST段抬高(<20分钟)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2)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cTn)和CK-MB水平正常(无心肌坏死证据)。若标志物升高需考虑NSTEMI。)
67. 结局: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定义为术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68. 结局:心力衰竭住院(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定义为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困难、疲劳、液体潴留(肺淤血、外周水肿等)。诊断参考《2013 ACCF/AHA 心力衰竭管理指南》需满足以下任一客观证据:利钠肽水平升高(BNP ≥ 35 pg/mL 或 NT-proBNP ≥ 125 pg/mL);心源性充血的客观证据(如影像学显示肺淤血、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
69. 血小板(10*9/L)——术后
70. 红细胞(10*12/L)——术后
71. 血红蛋白(g/L)——术后
72. 白细胞(10*9/L)——术后
73. 中性粒细胞数(10*9/L)——术后
74. 淋巴细胞数(10*9/L)——术后
75. 中性粒细胞比率(%)——术后
76. 淋巴细胞比率(%)——术后
77. C反应蛋白(mg/L)——术后
78. 总蛋白(g/L)——术后
79. 白蛋白(g/L)——术后
80. 球蛋白(g/L)——术后
81. 总胆红素(μmol/L)——术后
82.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术后
83.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术后
84. 肌酐(μmol/L)——术后
85. 肌钙蛋白(μg/L)——术后
86. 肌红蛋白(μg/L)——术后
87. 乳酸脱氢酶(U/L)——术后
88. NT-proBNP(pg/mL)——术后
89. BNP(pg/mL)——术后
90. 降钙素原(ng/mL)——术后
91. 血沉(mm/h)——术后
92. 其他补充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