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以便更好地改进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您的回答将为本研究创新提供重要依据,所有信息仅用于学术研究,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所在的年级:
研一
研二
研三
3、您所在的院校类型:
“双一流”建设高校
非“双一流”建设高校
二、德育引领相关问题
4、学校开展的德育课程和活动(如思政课、学术道德讲座等)对您的思想观念和学术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如何?
影响很大
影响较大
一般
影响较小
几乎无影响
5、您参与过以下哪些德育相关活动?(可多选)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讲座
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研究生学术诚信宣誓活动
师德师风主题学习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研讨
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未参与
6、您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可多选)
时间冲突
活动缺乏吸引力
实践机会不足
缺乏激励机制
不感兴趣
7、您的导师是否在教学及生活中经常对您进行德育教育?
经常进行
偶尔进行
很少进行
从未进行
三、数智驱动相关问题
8、您在学习和研究中,使用过以下哪些人工智能相关工具?(可多选)
智能文献综述生成工具
AI辅助编程工具
学术论文润色
AI
智能实验设计优化工具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
学术观点智能生成助手
智能科研选题辅助系统
其他(请注明)
9、学校是否提供了充足的人工智能学习资源?
非常充足
比较充足
一般
不太充足
完全不充足
10、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学术研究时,您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可多选)
工具操作复杂,难以掌握
缺乏专业指导和培训
数据获取与处理困难
担心学术不端风险
工具功能与研究需求不匹配
其他(请注明)
11、您希望学校在数智驱动与人工智能融合培养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可多选)
建设人工智能科研创新实验室
引入企业级AI科研项目
开展人工智能学术竞赛
组织跨学科AI科研团队
其他(请注明)
四、科研平台支撑相关问题(如产学研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重点实验室等)
12、您使用学校科研平台的频率如何?
每周多次使用
每周1-2次
每月1-2次
几乎不使用
13、您认为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平台设施陈旧,更新不及时
资源分配不均衡
平台开放程度不够
缺乏有效的平台使用指导
平台间协同合作不足
平台管理服务效率低
资源获取流程繁琐
其他(请注明)
14、您希望学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增加哪些功能?(可多选)
智能学术社交功能
科研成果智能评估功能
跨平台数据互通功能
提供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其他(请注明)
15、您对学校科研平台的开放性和实用性评价如何?
非常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非常差
五、融合育人相关问题
16、您所在的专业是否结合科研项目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
经常开展
偶尔开展
很少开展
从未开展
17、您参与过哪些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可多选)
企业实习
产学研合作项目
行业导师指导
产业前沿讲座
企业定制化课题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项目
产业园区参观学习
其他(请注明)
18、在科教融合育人中,您认为人工智能在促进自己学习和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如何?
作用巨大
作用较大
一般
作用较小
几乎无作用
19、您是否希望学校开设更多人工智能与跨学科融合的特色课程?
非常希望
比较希望
一般
不太希望
完全不希望
20、您认为人工智能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可多选)
提高信息匹配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多方协作
其他(请注明)
再次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问卷!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