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2(唐宋文学)》课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请根据实际学习体验勾选(√)最符合的选项,每题限选一项。
1.我能清晰梳理隋唐五代至宋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及代表文体演变脉络。【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2.我能准确分析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特色。【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3.课程要求的经典诗词背诵任务,显著提升了我的文学积累和文本理解能力。【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4.我能解释“古文运动”和“词体兴起”等文学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5.我能辨析唐宋诗歌的审美差异(如“唐音”与与“宋调”)。【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6.我能运用工具书独立解读唐宋诗词的基本含义。【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7.杜甫的家国情怀、苏轼的旷达人生等对我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8.课程增强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9.我感受到唐宋文学对现代人文素养的滋养作用。【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0.教师能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感悟道德情操与人文精神。【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1.课程激发了我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2.教师的讲解能引导我将文学鉴赏与审美情趣、人文情怀的培养相结合。 【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3.我能批判性评析江西诗派、花间词派等文学流派的得失。【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4.课程训练提升了我将唐宋文学知识转化为中学教学资源的能力。【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5.我能对《长恨歌》《声声慢》等经典作品提出独立见解。【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6.我具备将“以诗为词”“夺胎换骨”等理论应用于文本分析的能力。【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7.通过初步学习,我能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唐宋文学知识。【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8.课程培养了我结合学术前沿反思中学古诗词教学的能力。【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19.课程内容设计(学时分配、重难点突出)科学合理。【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20.考核方式(背诵、作业、考试)能全面反映我的学习成效。【单选题】
非常认同
认同
基本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