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知识考试(2025)
一.单选题
您的姓名:
您的单位:
1.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的,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A.三带喙库蚊
B.跳蚤
C.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D.中华按蚊
2.布雷图指数()是反映蚊媒幼虫密度、评估疫情后续传播风险的重要指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雷图指数=(阳性户数/调查户数 )*100
B.BI≤15,反映蚊媒幼虫密度为低密度
C.10<BI≤20,反映蚊媒幼虫密度为中密度
D.25<BI,反映蚊媒幼虫密度为高密度
3.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多少天()?
A.1-3
B.5-10
C.3-15
D.7-14
4.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叮咬传播
5.下列哪项不是登革热的感染来源()?
A.登革热患者
B.按蚊幼虫
C.带毒的媒介蚊虫
D.隐形感染者
6.登革热传播在我省主要发生在()?
A.夏秋季
B.春夏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7.下列关于登革热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现在已有特效治疗药物
B.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C.急性期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D.对症支持治疗
8.登革热属于()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现后应于 24 小时内上报。
A.甲
B.乙
C.丙
D.乙类甲管
9.防控登革热的关键是()?
A.为易感人群注射疫苗
B.控制并隔离登革热病人
C.降低媒介蚊虫的密度
D.室内场所加强开窗通风
10.发生登革热疫情后,划定的核心区为感染者住所,工作地点半径()米?
A.50
B.100
C.200
D.250
11.下面哪项不是登革热的防控原则()?
A.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
B.追踪索源,管理传染源
C.清除蚊虫孳生地,全靠专业人员
D.有效监测,控制扩散
12.白蚊伊蚊叮咬人的高峰时间在()?
A.日落后两小时内
B.正午
C.日出后两小时内及日落前两小时内
D.午夜
13.预防登革热采取的防护措施下列不正确的是()?
A.在外露的皮肤处涂防蚊水
B.为避免蚊虫叮咬,穿深色的长袖长裤
C.减少到树木丛生的地方活动
D.睡觉 时挂蚊帐
14.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环境治理手段,哪一项是错误()?
A.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B.种养水生植物盆景,至少每月换水一次。
C.要注意盖好储水容器,经常清理存水的器皿。
D.填平凹陷的积水地面,疏导积水。
15.发生登革热疫情后,关于三区防控策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心区首要目标为7天内将布雷图指数(BI)将至5以下
B.核心区灭蚊工作在疫情发生1-2天内进行1次全面覆盖调查,随后2-3天内每次,直至BI<5
C.监控区每2周1次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
D.警戒区首要目标为15-20日内BI降至5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
16.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有()?
A.急性起病,发热,24小时内可达39℃-40 ℃,持续3-7天
B.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和眼眶痛
C.白细胞数目大幅增加
D.颜面,颈部和上胸部潮红
17.社区医生在坐诊时发现病人出现发热,头痛,骨痛等症状并有下列哪些情况需要使用登革热NS1抗原检测试剂对病人进行检测?
A.生活在有登革热现症病例的地区
B.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C.发病前15天到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
D.在全天气温低于10℃的冬天受了风寒
18.当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时,实行“逢热必检”,要求是():
A.就诊病例出现发热症状均需做登革热抗原检测;
B.就诊病例出现发热症状且有登革热相关症状,才需做登革热抗原检测;
C.就诊病例出现发热症状且与登革热病例有接触史,才需做登革热抗原检测;
D.如医疗机构不具备做登革热抗原检测的能力,发现发热病例时,应转诊到有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
19.符合下列何种条件可确诊登革热()?
A.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B.应用 RT-PCR 或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出登革病毒基因序列。
C.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 NS1 抗原。
D.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 4 倍及以上增长。
20.下列关于登革热诊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村卫生室医生发现有流行病学史和高热、三红、三痛等症状的病例,应及时报告镇街疾控,将病人及时转诊至医院
B.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发现有流行病学史和高热、三红、三痛等症状的病例,应立即开展登革热NS1抗原检测和血常规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镇街疾控,并将病人转诊至定点医疗机构
C.各医疗单位要尽快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一次登革热诊疗技术的全员培训,提高登革热诊断、报告、治疗技术水平
D.医疗机构应当做好院内的防蚊灭蚊工作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