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麻醉与镇痛
1.下列描述临床常用局麻方法正确的是
A.表面麻醉
B.表面麻醉、浸润麻醉
C.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D.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E.针刺麻醉、冷冻麻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2.下列关于局部麻醉药物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心律失常患者常用的局麻药为酯类
B.普鲁卡因的效能强度高于酰胺类局麻药物
C.阿替卡因适用于所有患者
D.丁卡因常用于浸润麻醉
E.利多卡因的常用阻滞麻醉浓度为1 %~2%
答案:E
解析: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为酯类麻醉药物,阿替卡因不可用4岁以下儿童,丁卡因主要用于表麻
3.下列关于普鲁卡因局麻药物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偶能产生过敏反应
B.应用时常加入少量肾上腺素
C.可做皮内试验检查其过敏反应
D.穿透性和弥散性较强,可用作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
E.麻醉效果确切,毒性和副作用小
4.关于普鲁卡因的特点,错误的是
A.对青霉素过敏的病员慎用
B.毒、副作用小
C.偶发过敏反应
D.适用于表面麻醉
E.为酯类药物
5.关于普鲁卡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亲脂性高
B.易穿透黏膜
C.不引起过敏反应
D.可用于浸润麻醉
E.可与磺胺类药物同用
6.普鲁卡因偶能发生过敏反应的原因是
A.渗透性差
B.酰胺类药物
C.用量过大
D.酯类药物
E.与青霉素交叉过敏
7.普鲁卡因安全剂量每小时不宜超过
A.1g
B.1.5g
C.2g
D.2.5g
E.3g
8.利多卡因的一次最大剂量(mg)是
A.800~1000
B.100~150
C.300~400
D.60~100
E.≥1000
9.与2%普鲁卡因比较,以下哪项不是2%利多卡因的特点
A.毒性较大,但可用作表面麻醉
B.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
C.麻效强,起效快
D.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E.维持时间较短
10.布比卡因麻醉时间可达
A.1h
B.2h
C.4h
D.5h
E.6h
A.1h B.2h C.4h D.5h E.6h
11.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宜为
A.1:20 000~1:40 000
B.1:2 000~1:4 000
C.1:200 000~1:400 000
D.1:2 000 000~1:4 000 000
E.1:200~1:400
解析:临床上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200 000左右。
12.肾上腺素可引起的不适中,不包括
A.心悸
B.恐惧
C.颤抖
D.头痛
E.麻木
13.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的方向正确的是
A.向后、向下、向外
B.向上、向后、向内
C.向前、向外、向下
D.向下、向前、向内
E.向下、向后、向外
14.上牙槽后神经阻滞口内注射法时,患者的最佳体位是
A.患者取坐位,头直立,大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平行
B.患者取坐位,头微仰,半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呈45。
C.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大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呈75。
D.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大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呈45。
E.患者取坐位,头直立,半张口,上颌牙牙合面与地平面呈45。
15.关于上颌结节麻醉的特点,错误的是
A.适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
B.麻醉的是上牙槽中神经
C.进针点一般在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前庭沟
D.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
E.进针方向为向上后内方刺入
16.为防止注射时针头折断不能取出,注射时针头保留在体外的长度为
A.O.5cm
B.1.Ocm
C.1.5cm
D.2.Ocm
E.3.Ocm
17.上牙槽后神经口内注射法的进针深度约为
A.0.5cm
B.1cm
C.2cm
D.3cm
E.4cm
18.能用一针法麻醉的三条神经是
A.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长神经
B.下牙槽神经、咬肌神经、颊长神经
C.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
D.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
E.下牙槽神经、咬肌神经、舌神经
19.舌神经阻滞麻醉可麻醉
A.同侧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B.同侧下颌磨牙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后2/3部分
C.同侧下颌前牙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D.同侧下颌前牙及双尖牙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E.同侧下颌舌侧牙龈、粘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后2/3部分
20.下唇、口角、舌尖出现麻木表示何种阻滞麻醉显效
A.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B.舌神经阻滞麻醉
C.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D.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E.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
21.拔除下颌第一磨牙应采用的阻滞麻醉方法是
A.下牙槽神经
B.下牙槽神经、舌神经
C.下牙槽神经、颊长神经
D.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额神经
E.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长神经
22.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出现面瘫,一般的处理方法为
A.注射维生素B1、B12
B.局部热敷
C.局部理疗
D.口服镇静剂
E.不作特殊处理
23.腭前神经出自
A.腭前孔
B.腭大孔
C.腭小孔
D.蝶腭孔
E.眶下孔
24.暂时性牙关紧闭是由于麻药注入
A.翼内肌或翼外肌
B.翼内肌或咬肌
C.翼外肌或咬肌
D.翼内肌或颞肌
E.翼外肌或颊肌
25.患者注射局麻药后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甚至意识丧失,多为
A.过敏反应
B.晕厥
C.中毒
D.休克
E.全脊髓麻醉
26.毒性最强的局麻药是
A.普鲁卡因
B.卡波卡因
C.利多卡因
D.丁卡因
E.布比卡因
27.3I 3腭侧有下列神经吻合
A.上牙槽前神经与上牙槽中神经
B.鼻腭神经与腭中神经
C.腭前神经与腭中神经
D.腭中神经与腭后神经
E.腭前神经与鼻腭神经
28.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后,麻醉区域是
A.同侧上颌骨
B.同侧上颌骨、鼻腔
C.同侧上颌骨、鼻腔、下睑
D.同侧上颌骨、鼻腔、下睑、上唇、硬腭
E.同侧上颌骨、鼻腔、下睑、上唇、软硬腭
29.拔除上颌尖牙时需要麻醉的神经为
A.上牙槽前神经
B.上牙槽前神经、鼻腭神经
C.上牙槽前神经、鼻腭神经、腭前神经
D.上牙槽前神经、鼻腭神经、腭前神经、上牙槽中神经
E.眶下神经、鼻腭神经
30.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需要麻醉的神经为
A.上牙槽中神经
B.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
C.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
D.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
E.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鼻腭神经、腭后神经
31.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口外注射法进针方向为
A.注射针与皮肤成45°,向下、后、外进针
B.注射针与皮肤成60°,向上、后、外进针
C.注射针与皮肤成45°,向上、后、外进针
D.注射针与皮肤成45°,向上、后、内进针
E.注射针与皮肤成60°,向上、后、内进针
32.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点错误的是
A.翼下颌皱襞中点
B.翼下颌皱襞中点外3~4mm
C.颊部三角形颊脂垫尖
D.下颌小舌
E.下颌小舌上方
33.牙周膜注射浸润麻醉适用于血友病患者的原因
A.注射时不痛
B.注射所致的损伤很小
C.注射用药量较大故止血好
D.麻醉效能强度高
E.麻醉作用时间长
34.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行活髓牙牙髓治疗时常采用的局麻方法是
A.冷冻麻醉
B.表面麻醉
C.骨膜上浸润麻醉
D.牙周膜注射浸润麻醉
E.阻滞麻醉
35.当阻滞麻醉镇痛效果不全时,常加用下列哪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A.冷冻麻醉
B.表面麻醉
C.骨膜上浸润麻醉
D.牙周膜注射浸润麻醉
E.针刺麻醉
36.第三磨牙阻生齿拔除术后,若x线片示:下颌神经管未见损伤影像。出现麻木的原因可能是损伤了
A.舌神经
B.颏神经
C.咬肌神经
D.颊神经
E.下牙槽神经
37.与2%普鲁卡因比较,以下哪项不是2%利多卡因的特点
A.毒性较大,但可用作表面麻醉
B.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
c.麻效强,泡效快
D.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
E.维持时间较短
38.牙列完整的患者经口内注射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的进针点是
A.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B.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C.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D.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
E.上颌第二双尖牙颊侧根部前庭沟
39.当患者在局麻时出现晕厥时,错误的处置是
A.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
B.升高椅位使患者头抬高
C.松解衣领
D.芳香氨乙醇或氨水刺激呼吸
E.吸氧并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
40.防治局麻药物中毒的原则中错误的是
A.用药前了解其毒性
B.了解每种局麻药物的一次最大剂量
C.坚持回抽无血才能注射
D.对老年、小儿、体弱患者应适当控制用药量
E.药中加人肾上腺素
41.局部麻醉术后麻木症状仍未恢复的可能原因是
A.注射区有血肿
B.注射区有感染
C.注射区有神经损伤
D.注射针折断
E.注射区有水肿
42.局麻时,如将局麻药注入血管中可发生
A.休克
B.晕厥
C.药物过敏
D.药物中毒
E.中枢神经麻醉
43.手术病人术前12h禁食。4h禁水是为了
A.减少术后感染
B.防止术后腹胀
C.防止吻合口瘘
D.防止术后伤口裂开
E.防止麻醉或手术中呕吐
44.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全身麻醉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A.麻醉与手术互相干扰
B.易于保持气道通畅
C.小儿与老年患者多
D.手术失血多
E.麻醉深度要求三期一级
45.环甲膜切开术后插管时间最长不宜超过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考点牙及牙槽外科
1.行牙齿拔除术时,对患者体位描述错误的是
A.多采用坐位
B.头后仰,使张口时上颌牙的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成45。角
C.拔除上颌牙时,手术椅的高度大约为上颌与术者的肩部在同一水平
D.拔除下颌牙时,应使患者在张口时,上颌的牙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下颌与术者的肘关节在同一高度或更低
E.术者一般应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拔下前牙时应立于患者的右后方
2.以下何种情况不属于拔牙适应证
A.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前口内的残根
B.因囊肿或良性肿瘤波及不能保留或治疗的牙齿
C.上磨牙近中、牙合颊面大面积龋坏,达龈下2mm
D.滞留乳牙无松动而恒牙先天缺失
E.位于骨折线上的牙继发感染,影响骨折愈合
3.应暂缓拔牙的情况是
A.妊娠4、5、6个月
B.糖尿病的血糖150mg/dl,尿糖(+),无酸中毒
C.急性智齿冠周炎伴咬肌间隙感染
D.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后心率低于100次/分
E.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
4.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合并症,血压高于多少时应先进行治疗后再拔牙
A.21.3~12.7KPa(160~95mmHg)
B.22.7~12.7KPa(170~95mmHg)
C.24~13.3KPa(180~100mmHg)
D.25.3~13.3KPa(190~100mmHg)
E.25.3~14KPa(190~105mmHg)
5.患者除了下述何种心脏病时应禁忌拔牙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级
C.前壁心梗5个月
D.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未治疗
E.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
6.下列不属于拔牙禁忌证的是
A.频发心绞痛
B.充血性心功能衰竭
C.双束支传导阻滞者
D.未控制的心律不齐
E.8个月前发生过心肌梗死
7.患有下列疾病患者在拔牙前后应给予抗生素以预防并发症,但不包括
A.糖尿病
B.先天性心脏病
C.慢性肝炎
D.风湿性心脏病
E.曾做过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者
8.粒细胞缺乏症易引起感染,其粒细胞绝对计数低于多少时属拔牙禁忌证
A.6×10 9/L
B.1×10 9/L
C.5×10 9/L
D.3×10 9/L
E.2×10 9/L
9.下列不属于拔牙绝对禁忌证的是
A.急性白血病
B.急性肾炎和肾炎重症
C.急性肝炎和慢活肝
D.贫血:血红蛋白≥80g/L
E.恶性肿瘤化疗后1年
10.拔牙的绝对禁忌证是
A.血友病
B.高血压
C.冠心病
D.慢性肝炎
E.急性白血病
11.血友病患者必须拔牙时。首要的处理原则是
A.拔牙创内填塞止血材料
B.注射止血药
C.麻药中多量副肾素
D.操作轻柔,减少创伤,缝合拔牙创
E.术前、术后多次输新鲜血
12.血友病患者必须拔牙时,应将凝血因子Ⅷ浓度提高到正常的
A.30%
B.10%
C.50%
D.20%
E.60%
13.下列关于糖尿病患者拔牙的禁忌证中哪个描述是错误的
A.拔牙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88mmol/L以下
B.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内进行
C.应该注意预防术中感染
D.未控制的严重的糖尿病,应暂缓拔牙
E.对于术后能进食者,一般拔牙不影响糖尿病的原有治疗方案
14.拔牙术引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球菌
15.口腔医师在确定拔牙适应证时首先应考虑的是
A.患者年龄因素
B.有无全身系统疾病
C.对局部麻药是否过敏
D.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E.患牙是否能够保存
16.系带矫正术适应证不包括
A.成人无牙颌因牙槽骨吸收使系带附丽接近牙槽嵴顶,影响全口义齿的稳定与固位
B.儿童上唇系带附着过低,上中切牙之间有较大间隙
C.幼儿及儿童舌系带过短,舌前伸受限呈“W”形
D.幼儿及儿童舌系带过短,下中切牙之间摩擦发生溃疡
E.先天性腭裂导致发音不清
17.关于拔牙时患者的体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在拔牙过程中应使患者处于一种自然舒适的体位
B.,拔除下颌牙时,患者张口时下颌牙平面应与地面平行
C.拔除下颌牙时,患者下颌应与术者肘关节在同一高度或稍低
D.拔除上颌牙时,患者头稍后仰,上颌牙面与地面呈45°
E.拔除上颌智齿时,患者头尽量后仰,上颌牙面与地面呈60°
18.用牙挺时,挺刃一般插入牙槽嵴的
A.颊侧
B.舌侧
C.邻牙间
D.近中颊侧
E.远中颊侧
19.关于牙根拔除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钳拔除法为牙根拔除术时首选的方法
B.根钳和牙挺均不能拔除的牙根,可考虑用翻瓣去骨拔除
C.拔除牙根时要良好的照明
D.应用牙挺拔除牙根时,要注意选择挺刃大小、宽度应与牙根相适应
E.利用牙挺的楔力挺牙根时,应从牙根断面的最低点楔入
20.关于牙挺使用中应遵循的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使用中必须以手指保持防止滑脱
B.拔除上颌智齿阻力较小,可以健康的邻牙为支点
C.龈缘水平处舌侧骨板不应作为支点
D.龈缘水平处颊侧骨板不应作为支点
E.使用中注意力量的控制,不可使用过大力量
21.牙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当邻牙需要同时拔除时,可以其作为支点
B.决不能以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作支点
C.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
D.用力必须有控制
E.可以利用牙挺工作原理拔牙
22.牙挺使用的原则中不包括
A.不可以邻牙作支点,除非邻牙一并拔除
B.颌水平的颊舌侧均不能作支点,除非拔除智齿或颊舌侧露去骨
C.必须以手指作保护,以防牙挺滑脱
D.用力必须有控制,用力方向必须正确
E.可兼作骨凿,用于增隙和去骨
23.单根牙近根尖1/3折断时,取根应采用的器械是
A.根尖挺
B.丁字挺
C.根钳
D.根挺
E.直挺
24.关于分离牙龈正确的说法是
A.可减少拔牙时软组织阻力
B.应分离至釉牙骨质界
C.乳牙拔除时可不分离牙龈
D.分离牙龈的目的是避免牙钳夹伤牙龈
E.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正畸时可不用分离牙龈
25.关于牙钳使用,下列正确的是
A.钳喙应尽量向根方夹持
B.夹持不可太紧,否则易断根
C.多个牙拔除时尽量选用万能牙钳
D.手掌握持时应尽量靠近牙钳关节
E.使用牙钳只能唇(颊)舌(腭)向摇动,否则易断根
26.拔牙钳喙与牙长轴平行是为了
A.夹住患牙
B.省力
C.防止邻牙损伤
D.避免牙龈损伤
E.利于使用扭转力
27.钳拔法时,最易损伤对颌牙的拔除牙位是
A.下前牙
B.上前牙
C.龋坏较大的牙
D.上颌第三磨牙
E.下颌第三磨牙
28.拔除下颌牙时。应使下颌牙面与地面
A.平行
B.成25°角
C.成30°角
D.成45°角
E.成60°角
29.关于下颌切牙拔除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下颌切牙与上颌切牙牙根外形类似可使用旋转力
B.下颌切牙牙根较细易折断,不可使用旋转力
C.下颌切牙牙根较细易折断,可稍加旋转力
D.下颌切牙牙根较细但不易折断,故摇动力和旋转力可同时使用
E.B+D
30.拔上颌前牙,脱位时用力的方向是
A.近中
B.唇侧
C.腭侧
D.远中
E.前下
31.关于阻生齿的错误概念是
A.阻力可来源于邻牙
B.阻力可来源于骨
C.阻力可来源于软组织
D.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
E.常见阻生齿为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双尖牙
32.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可暂不拔除阻生齿
A.阻生齿有反复发生冠周炎病史
B.阻生齿近中出现食物嵌塞
C.完全骨埋伏阻生齿无临床症状
D.正畸要求
E.阻生齿大面积龋坏
33.阻生牙最常见的牙位是
A.下颌第三磨牙
B.上颌第三磨牙
C.上颌尖牙
D.上颌多生牙
E.依次是下颌第三磨牙、上颌第三磨牙、上颌尖牙
34.下列对下颌第三磨牙描述错误的是
A.颊侧骨板较厚,手术入路及去骨均较困难
B.内侧面有舌神经,通常位于根尖下,其位置有的较高,拔除时应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C.位于下颌体后部与下颌支交界处,骨由厚变薄,拔除时应防止该部位发生骨折
D.形态变异较大,牙根可为2根、3根等
E.双侧阻生时,两侧的牙位、形态等彼此相似者在70%以上
35.关于切开拔除阻生智齿的切口设计。错误的是
A.远中切口尽量偏舌侧
B.颊侧切口一般不必超过前庭沟
C.如仅用远中切口就可以消除阻力,可不作颊侧切口
D.应做黏骨膜全层切开,紧贴骨面将瓣翻起
E.缝合后切口下应有足够骨支持
36.不属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适应证的是
A.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
B.预防阻生牙本身及第二磨牙近远中邻面的龋坏
C.预防冠周炎
D.预防邻牙牙根吸收
E.预防牙列拥挤
37.拔除下颌第三磨牙行翻瓣术时,对远中切口的描述正确的是
A.如牙未萌出,远中切口应在下颌支外斜线的颊侧,距离第二磨牙远中面约1.0cm处开始
B.如牙未萌出,勿过分偏向颊侧,以免伤及颊神经
C.勿过分偏向舌侧,以免伤及舌下神经
D.切开时直达骨面,翻起黏膜瓣
E.远中切口长约1cm
38.关于拔除下颌智齿的步骤或方法,正确的说法是
A.远中切口应偏舌侧
B.颊侧切口与远中切口的末端呈90°向下
C.只翻起黏膜瓣,将骨膜留在骨表面
D.劈开牙冠时,牙冠应充分显露,且牙不松动
E.涡轮钻拔牙术后反应较大
39.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什么情况下适宜作龈瓣切除术
A.水平阻生,冠周炎反复发作
B.垂直阻生,升支前方有足够空隙,对合牙位置正常
C.前倾阻生,前方邻牙远中龋坏
D.前倾阻生,龈瓣上有咬痕
E.颊向阻生,对 牙位置正常
40.乳牙拔除时首要注意的是
A.不要遗留残片
B.牙缺有无撕裂
C.牙槽骨有无骨折
D.保护恒牙胚
E.牙槽窝内血凝块的保护
41.拔牙创的处理。错误的是
A.刮除拔牙创内的碎牙片、牙石和肉芽组织
B.与骨膜、牙龈相连的骨折片应予复位
C.拔牙创常规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D.扩大的牙槽窝要压迫复位
E.复位、缝合撕裂的牙龈
42.牙槽窝颊侧骨板折断易出现在拔除
A.上颌中切牙
B.下颌中切牙
C.上下颌尖牙
D.上颌前磨牙
E.下颌前磨牙
43.拔牙后出现口腔上颌窦瘘,但穿孔不大时
A.必须做瘘口修补术
B.使拔牙创内充满血块
C.冲洗拔牙创
D.填塞明胶海绵
E.行上颌窦根治术
44.发现牙根进入上颌窦时,首先应做的是
A.从穿孔处掏根
B.开窗取根
C.冲洗上颌窦
D.拍X线片
E.服抗菌药物
45.拔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断根时。牙根阻力突然消失。拔牙窝空虚,捏鼻鼓气时拔牙窝无气体溢出,可能为
A.牙根进入腭部黏膜下
B.牙根进入鼻腔黏膜上
C.牙根进入上颌窦
D.牙根进入上颌窦黏膜下
E.牙根进入颊侧黏膜下
46.下列对进入上颌窦内的牙根描述错误的是
A.常见于上颌第一磨牙的腭侧根
B.亦常见于上颌第二磨牙的近中颊根
c.因受入路限制,翻瓣去骨法仅适用于进入的颊根
D.冲洗法适于进入的颊根或腭根
E.牙挺放置不当或用力没有控制所致
47.对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描述错误的是
A.防止邻牙龋坏
B.妨碍义齿的制作与戴入
C.部分萌出,反复发生冠周炎症
D.完全埋伏于骨内且无症状者
E.妨碍下颌髁突运动
48.关于干槽症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率为58%~92%
B.最常发生于下颌第三磨牙
C.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
D.下颌第二磨牙亦较常见
E.上颌牙较下颌多发
49.干槽症的特征性表现是
A.开口受限
B.冷热痛
C.术后1~3天放射性疼痛
D.术后3~5天肿痛未开始消退
E.拔牙创内无血凝块
50.预防干槽症,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减少手术创伤
B.尽量延长局部压迫止血的时间
C.注意无菌操作
D.注意口腔卫生
E.保护拔牙创内凝血块
51.对于干槽症的处理,下列哪项是不必要的
A.局麻下彻底清除牙槽窝内坏死组织
B.隔离外界刺激,保持骨创面
C.促进牙槽窝内肉芽组织生长
D.必要时给予止痛药
E.静脉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
52.关于干槽症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给予抗感染、止痛治疗
B.彻底清创
C.隔离外界刺激
D.给予措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E.局部使用止血药物
53.拔牙术后拔牙创内血块机化开始和最后完成的时间分别是
A.15min,1天
B.6h,5天
C.12h,10天
D.24h,20天
E.48h,28天
A.15min,1天 B.6h,5天 C.12h,10天 D.24h,20天 E.48h,28天
54.描述引起拔牙后出血的局部因素错误的是
A.软组织撕裂
B.牙槽窝内残留牙片
C.牙槽内小血管破裂
D.牙槽突骨折
E.血凝块脱落
55.患者右下后牙拔除。术中因牙龈分离不全引起撕裂。术后压迫止血。术后2小时出现牙龈出血。处理方法是
A.再咬棉球压迫止血
B.口服止血药
C.局部敷止血药
D.局麻下搔刮牙槽窝
E.局麻下缝合撕裂牙龈
56.儿童行舌系带矫正术时,最好的年龄是
A.4~6个月
B.7~12个月
C.1~2岁
D.3~4岁
E.4~5岁
57.拔上颌磨牙时牙根完整拔除,拔牙后发现口腔上颌窦瘘,但穿孔不大时
A.必须做瘘口修补术
B.使拔牙创充满血块
C.冲洗拔牙创
D.填塞明胶海绵
E.行上颌窦根治
58.腭黏骨膜旋转瓣修补口腔上颌窦瘘最适宜的部位是
A.靠腭侧的较大瘘孔
B.靠颊侧的较大瘘孔
C.靠近腭大孔的瘘孔
D.靠近腭小凹的瘘孔
E.局部无炎症时方可进行
59.行根尖下截骨术时。截骨线应在根尖下方
A.1mm
B.2mm
C.3mm
D.4mm
E.5mm
60.患者,女,56岁,拔除右上后牙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明显炎症。半月后常感伤口疼痛不适.尤其触碰伤口颊侧时有明显疼痛,X线片检查无异常,常见的原因是
A.伤口内有残根
B.伤口内有肉芽
C.干槽症
D.骨尖
E.神经损伤
61.患者下前牙因残冠而行拔除术。拔牙脱位时因保护不够牙钳碰及上前牙。术后两天上前牙出现咬合痛。口腔检查:左上1牙体未见明显龋损,牙周检查无异常,叩诊(+)。引起咬合痛的可能原因是
A.咬硬物损伤
B.牙龈撕裂伤
C.外伤
D.拔牙时伤及对颌牙
E.急性根尖周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