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对大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习惯的影响
1.您是否使用过以下人工智能语言工具?(可多选)
对话类模型(如ChatGPT、deepseek、文心一言、天工、豆包等)
机器翻译工具(如百度翻译、谷歌翻译、有道翻译)
语法校对工具(如秘塔写作猫)
文本生成工具(如NotionAI、Writesonic)
从未使用过
2.您使用人工智能语言工具的频率是?
每天多次
每天1次
每周几次
每月几次
极少使用(一个月不到一次)
您主要在哪些场景下使用这些工具?
完成课程论文/报告/作业
撰写电子邮件或正式信件
准备演讲稿或展示文稿
进行外语学习(如翻译、练习写作、查词)
日常社交沟通(如润色朋友圈、聊天)
创作性写作(如写小说、诗歌、剧本)
阅读或理解外文资料
生成灵感或大纲
代码注释或技术文档
其他
4.您认为使用这些工具对您寻找更丰富的词汇或更地道的表达有帮助吗?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一般
不太有帮助
完全没有帮助
不确定
5.使用这些工具后,您感觉自己独立遣词造句(不借助工具)的能力有何变化?
明显提升了
略有提升
基本没变化
略有下降
明显下降了
不确定
6.您认为这些工具在帮助您理清思路、构建清晰的段落或文章逻辑结构方面效果如何?
效果非常好
效果比较好
效果一般
效果不太好
完全没有效果/甚至更混乱
7.您是否曾过度依赖这些工具生成的文本,导致自己的原创想法表达减少?
经常如此
有时如此
很少如此
从未如此
8.您认为使用这些工具对您保持写作的原创性和个人风格有何影响?
积极帮助我发展个人风格
让我更容易模仿特定风格,但削弱了个人特色
导致我的写作风格趋同化/模板化
没有明显影响
不确定
9.您在使用工具生成的文本后,通常会进行多大程度的修改和润色?
几乎完全照搬使用,很少修改
会进行一些修改,但保留大部分内容
主要借鉴其思路或结构,内容大量重写
仅用于启发灵感,最终文本完全自己写
仅用于检查语法或拼写错误
10.您是否担心过度依赖工具会导致以下问题?(可多选)
批判性思维退化
学术诚信风险(如抄袭)
母语表达能力下降
独立思考能力减弱
无此类担忧
11.您认为在学术写作(如课程论文、报告)中使用人工智能语言工具是否构成学术不端?
完全构成(任何使用都不允许)
部分构成(取决于使用方式和程度,如生成核心观点、大量文本)
不构成(只要最终成果是自己理解并认可的)
不清楚/没想过
12.您如何看待借助这些工具完成语言任务?(可多选)
是高效学习的辅助手段,值得提倡
是必要的技能,未来职场也需要
可以接受,但需谨慎并注明使用情况
容易产生依赖,削弱自身能力,应限制使用
可能导致思维惰性和创造力下降
对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有积极作用
存在信息准确性和伦理风险
13.如果禁用AI工具,你的作业质量会?
暴跌:"完全写不出来"
略降:"要多花2倍时间"
不变:"本来就不用"
14.您希望学校或教师如何规范AI工具的使用?
开设相关使用指导课程
明确作业中AI使用的边界
鼓励批判性使用而非禁止
无需干预
15.您的专业类型是?
人文社科
理工科
艺术设计
商科
其他
16.您所在的年级是
大一年级
大二年级
大三年级
大四年级
研究生及以上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