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全面而准确地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我能说出五个以上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要素。
在解读“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自然现象时,我也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
在分析产业发展(如化学工业、果树种植等)问题时,我有明显的“在全面分析地理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主导因素”的意识。
我能用各种案例向他人清楚地解释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地形与气候、植被与土壤等)。
在判断一个地区的土壤是否肥沃时(如热带雨林土壤贫瘠,东北黑土肥沃),我能将该区域的各地理要素与土壤肥力联系起来思考。
当一种新的产业或产品(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电影产业)风靡于世时,我即刻能意识到是一个地理要素(如科技)适应了时代公众消费的要求。
我对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间存在联系有过直接的思考和明确的认识(如气候与市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即旅游资源)。
我意识到降水的区域差异其实是一个更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我对“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有明显的意识和深刻的认识。
我很习惯从上、中、下游的角度整体认识河流的特征及其原因。
我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聚落形态虽然有区域差异,但仍然有共同特点。
我思考过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和二胎政策放开的深层次社会经济原因(不仅仅是控制人口和防止人口老龄化的表面问题)。
我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农业或工业的地理因素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一些历史文明(如楼兰古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兴盛和衰弱。
我能根据板块形成时间与运动的久远程度,反推与预测不同时期的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我从一些现象中认识到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具有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消失。
我能结合某区域当前的地理要素,分析当地政府为该区域制定相关城乡发展规划的原因。
我能准确指出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影响了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在旅行途中看到新的聚落景观时,我能从多个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其对聚落形成与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我思考过一些大型工程项目(水库、工厂、交通线等)论证过程漫长是因为项目建设(地理因素变化)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一时很难确定。
我曾经思考过西部发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要靠东部发达地区的努力和责任担当(如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发展问题)。
东部地区富裕、西部地区贫困,我曾经就此思考过区域发展的不公平问题,现在也能提出一些公平发展的对策。
我能认识到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东桑西移等)的意义,知道一个地区在发展时会认识与考虑另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
我在分析某湖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时,除了考虑自然原因和当地围湖造田的原因外,更多地考虑附近地区和上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该湖区的影响。
我始终能从全面(所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思考导致地理现象产生的因素。
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我有明显的主导因素的意识。
我能从地理要素之间有相互影响的角度思考要素间的关系。
平时我能从因素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平时我能从时间变化的角度思考地理要素及地理现象的变化。
我曾途经南美洲南端的乌斯怀亚去过南极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