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您的姓名:
1.登革热主要通过()叮咬传播,多发于夏季和秋季。
A. 苍蝇
B. 蟑螂
C. 老鼠
D. 伊蚊
2.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多为5~9天。
A. 1~7
B. 1~14
C. 5~14
D.9~14
登革热急性发热期的临床表现:()
A.常急性起病,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畏寒,24 小时内体温可达 39℃以上。 “双峰热”(也称“马鞍热”)。
B.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
C. 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D.颜面四肢可见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融合成片的红色斑疹,其中可见散在小片正常皮肤)。
E.可出现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4登革热应在()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若为输入病例,应在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报告卡的备注,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国家或地区×入境口岸城市名称”或“境内输入/×省×市×县”。
A.2
B.4
C.12
D.24
5.典型霍乱病例的病程分为三期:()。
A.泻吐期
B.脱水期。
C.乏力期。
D.恢复期。
6.霍乱是经粪-口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传播。
A.水
B.食物
C.生活密切接触
D.血液
7.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A.蚊媒传播
B.飞沫传播
C.密切接触
D.消化道传播
8.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 )
病例管理
手卫生
环境消毒
食品和水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
9.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诊断后()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诊断后 24 小时内完成网络报告。
A.2
B.4
C.12
D.24
()必须填写发病时所在的工作单位名称;学生、幼托儿童必 须填报其所在学校/幼托机构全称及班级名称。
A.教师
B.民工、工人
C.医务人员
D.干部职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