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的院感防控
您的姓名:
1.多重耐药菌是指:( )
A.对临床使用的二类或二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B.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C.对临床使用的四类或四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D.对临床使用的五类或五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常见的医院感染传播方式不包括:( )
A.接触传播
B.飞沫传播
C.空气传播
D.微粒子传播
3.三种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接触隔离:隔离标志为蓝色,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及其他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B.空气隔离:隔离标志为黄色,预防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的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如水痘、麻疹和结核等
C.飞沫隔离:隔离标志为粉色,预防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如流感、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百日咳、链球菌肺炎、小儿猩红热等
D.接触隔离:隔离标志为红色,预防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疾病而采取的隔离预防措施,如多重耐药菌感染、消化道传染病及其他通过接触传播的疾病
4.以下接触隔离预防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接触患者或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正确规范洗手
B.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感染者可同室隔离
C.进行有可能发生体液、血液喷溅的操作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D.进行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操作时要戴手套,脱去手套后一定要洗手
E.患者污染的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要装入双层黄色污物袋,贴上标识后统一处理
F.不需要限制探视
5..关于普通病房的隔离要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B.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宜分室安置
C.床单元之间的隔帘宜方便清洁与消毒
D.单排病床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1.1m,病床间距宜大于 0.8m
6.患者检出多重耐药菌时,管理措施包括:( )
A.开具隔离医嘱
B.尽量安排单间隔离,或同种同类集中安置到同一房间,条件不具备则床边隔离
C.全科知晓,所有诊疗护理操作安排在最后
D.执行标准预防+接触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
E.诊疗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加穿隔离衣,易引发飞溅的操作(如吸痰、插管)时戴护目镜,诊疗后及时脱去手套、隔离衣,执行手卫生
F.行侵入性操作应当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G.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H.解除隔离:患者连续 2 次标本培养阴性(间隔应>24h)或感染已痊愈无标本可送时方可解除隔离
I.患者转科须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科通知单》,向接收科室说明病人的隔离措施
7.患者检出多重耐药菌时执行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须落实哪些防控措施?( )
A.挂接触隔离牌(蓝色)
B.病历夹上粘贴警示标识“MDRO"
C.诊疗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专人专用,每天消毒至少 2 次,不能专人专用的用后擦拭消毒至少 2 次,不能专人专用的用后擦拭消毒
D.单独使用免洗手消毒液
E.严格执行手卫生
F.单独放置医疗废物容器
G.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宣教,适当限制探视人员
8.我院监测的多重耐药菌包括:( )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产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D.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铜绿假单胞菌(CR-PA)
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CRE)
9.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进行手卫生,这里的患者周围环境包括:( )
A.患者的床单元,包括病床、床上用品、床头柜、床边隔帘等
B.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
C.患者病房的门把手
D.患者的生活用品,包括患者的手机、衣物、单据等等
E.患者未接触过的病历、检查单等资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