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助推部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用调查问卷
1. 您的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群众
2. 您的学历:
本科
硕士
其他
3. 您的年龄:
28岁及以下
29-35岁
36-40岁
40岁以上
4. 您的参与文化活动角色:
内容消费者
内容贡献者
活动策划者
榜样典型
较少参与
5. 您认为理论学习对理解“金融新质生产力”的作用:
显著提升
部分启发
无帮助
6. 党员活动促进跨部门技术协作的效果:
经常推动
偶尔促进
无作用
请举例说明:
7. 如何评价党员学习、心得交流、思想政治类活动与部门核心金融科技工作(大模型、数字化、信创)的结合程度?
紧密结合,能有效引导方向、激发担当、破解难题 (如:学习讨论如何用新思想指导XX技术攻关)
有一定结合,但深度和转化效果有待提升
结合较弱,感觉是“两张皮”
不清楚/未参与
8. 当前文化氛围的突出特征:(限选3项)
科技赋能意识
服务精益导向
合规风险防范
技术攻坚氛围
质效优先文件
其他:
9. 当前文化氛围的主要短板:(限选3项)
价值引领不足
创新容错机制缺失
跨部门协作断层
技术成果转化低效
政策技术融合弱
其他
10. 文化建设内容对工作的实际效果:(限选3项)
解读政策
展示成果
剖析技术
宣传榜样
传递前沿技术
促进协作
营造创新氛围
效果不明显
11. 现有文化载体对技术工作的支撑效果:
显著促进
部分支持
无关
干扰工作
12. 最需强化的文化建设载体功能:
知识库查阅
优秀案例展示
经验分享会
其他
13. 当前部门文化建设内容在以下哪些方面对推动实际工作、提升生产力效果较好?(限选3项)
宣传解读国家金融科技政策、总行战略方向
展示部门/团队在AI、数字化、信创项目的突破性成果与价值
深度剖析项目成功经验、关键技术难点攻克过程(干货分享)
宣传在创新、攻坚克难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团队事迹(榜样力量)
传递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最佳实践
促进跨团队知识共享与协作启发
营造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
效果尚不明显
其他
14. 在利用文化建设渠道(如撰写网讯、投稿、参加评奖、培训)总结和推广团队在AI、数字化、信创等工作中的经验与成果时,您遇到的主要困难或障碍是什么?(限选3项)
时间精力有限,难以投入总结提炼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如:写作辅导、素材整理帮助)
不清楚哪些内容有价值、符合宣传要求
担心暴露问题或技术细节
感觉流程繁琐或反馈不及时
不确定宣传推广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没有困难
其他
15. 您认为当前读书角书籍在哪些方面比较欠缺?
业务前沿趋势
实操案例
技术深度
其他
16. 您未使用读书角的主因是?
位置不便
摆放杂乱,结构不清晰
书籍内容没有吸引力
其他
17. 当前从事项目对标的政策方向:
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信创适配
绿色算力实践(数据中心节能)
安全防控体系强化
运维生产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
其他
未考虑政策关联
18. 成果转化核心障碍(限选3项):
技术-业务适配断层(如大模型业务价值不清)
信创适配成本高(迁移/兼容性投入大)
度量标准缺失(技术价值量化不足,导致的推广受阻、价值低估)
激励机制缺位(动力不足)
生产环境验证风险等合规考虑(稳定性/安全顾虑)
知识资产共享不足(经验未沉淀复用)
政策合规约束(如数据安全/算法监管)
19. 评估以下维度在项目工作中的实现程度(政策-技术工作融合成熟度测评)
1
2
3
4
5
前瞻性:立项前系统分析政策要求(如信创适配规划/绿色技术选型)
适应性:开发中动态调整方案(如功能模块快速响应新规)
文化性:团队主动研究政策导向(定期组织政策技术解读、研讨会等主动学习文化)
机制性:建立政策-技术联调流程(如各类合规评审、标准审查流程)
创新性:将政策限制转化为技术优势(如利用国产化创造新功能、整体提升创新效能)
20. 您最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部门乃至中心在金融科技创新(大模型、数字化、信创等)方面的进展、成果与挑战? [限选3项]
例会/工作汇报等专题会议
团队内部沟通
部门物理宣传空间(文化角宣传栏等展示)
线上平台:网讯平台等
内容载体:杂志文章、各类例行化报告(如月报、项目报)等
党员/员工分享交流会、学习会
项目评奖申报/结果公示
OA内部群消息
其他
21. 请根据“高科技”需求支撑实际体验勾选符合项:
能及时获取AI/信创等领域的深度政策解读(如政策背景、目标)
能持续更新技术前沿动态(如通过各类交流学习、培训活动了解)
有机制促进技术政策研讨(如技术骨干牵头政策技术转化会)
其他支撑形式
22. 您对“高科技”需求支撑实际体验的综合评分是?
1
2
3
4
5
综合匹配度
23. 请根据“高效能”需求支撑实际体验勾选符合项:
有效减少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返工(如技术方案评审)
荣誉机制奖励“政策响应效率”(如相关奖项评选)
提供政策-项目转化对照手段(合规检查清单/架构模板/开发辅助工具)
其他支撑形式
24. 您对“高效能”需求支撑实际体验的综合评分是?
1
2
3
4
5
综合匹配度
25. 请根据“高质量”需求支撑实际体验勾选符合项:
能增强成果合规稳健性(降低风险)
能提升解决方案普适性(可复用)
能促进跨领域价值溢出(如底层技术复用)
其他
26. 您对“高质量””需求支撑实际体验的综合评分是?
1
2
3
4
5
综合匹配度
27. 当前各类思想政治与文化载体如何协作支撑您的工作?
高度联动(深度融合)
部分协同(独立运行但有间接关联)
相互割裂(信息重复且无呼应)
不清楚
28.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在助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尤其是金融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您认为部门应在以下哪些方面重点加强?
强化顶层设计: 明确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度融入部门金融科技战略与重点项目,制定专项赋能计划。
深化内容建设:① 设立“新质生产力-金融科技专题”知识库/展示区: 整合前沿报告、成功案例、技术干货、政策解读、内部优秀成果(文章、心得、项目材料)。② 策划“思想引领+科技攻坚”主题系列活动: 如:“学习新思想,攻坚信创难题”研讨会、“数字化转型中的党员先锋”故事会。③ 提升内容专业性与实用性: 约稿/组织撰写深度技术实践、项目复盘、创新方法论文章。
创新形式载体:① 最大化利用电子宣传屏: 动态可视化展示核心项目进展、技术亮点、榜样力量、重要学习资料。② 丰富线下文化角建设:前沿书籍、专题报告、内部优秀成果集、政策文件。③ 开发互动性强的内容: 如技术挑战赛、案例工作坊、微视频征集。
优化荣誉激励机制:① 设立/优化“科技创新贡献奖”、“数字化转型先锋”、“信创攻坚标兵”等专项荣誉。② 将个人贡献(撰写高质量总结、有效知识分享)纳入评优评先或绩效考量。③ 提高优秀成果(文章、案例)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如报送总行、外部期刊)。
提升组织支撑:① 明确/加强思政文化工作的专人统筹与专业支持。② 建立跨业务团队的内容共创机制(如:技术专家+宣传骨干)。③ 赋能基层: 提供工具包、模板,鼓励团队自发组织小型分享、展示。
营造浓厚氛围:①在文化角、电子屏、办公区显著位置突出展示“创新、担当、协作、卓越”等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榜样形象。② 鼓励开放、坦诚的知识分享和问题讨论文化。
其他关键建议
29. 您是否愿意更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与文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建设中来?
非常愿意,乐于贡献想法和力量
比较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参与
视具体内容和要求而定
目前兴趣/精力有限
30. 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如理论学习、党员教育、价值观塑造) 如何能更具体、有效地渗透并作用于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如大模型应用探索、信创项目攻坚、数字化转型落地),从而实实在在地提升生产力?请分享您的见解或建议。
31. 您还有哪些构想或期望?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