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考核与锻炼行为关系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与本次学术调查。本项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高校体育考核制度(如达标要求、成绩评定等)对大学生日常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您的宝贵意见对我们的研究至关重要。请务必根据您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作答。问卷采用匿名填写方式,所有选项均无对错之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 = 完全不符合,2 = 不太符合,3 = 一般/不确定,4 = 比较符合,5 = 完全符合。请您在最符合您情况的选项数字上打“√”。请放心: 我们承诺,您提供的所有信息仅用于本项学术研究,我们将严格遵守学术伦理和保密原则,确保数据安全(例如:数据匿名化处理、仅在研究团队内部使用等)。您的参与对推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研究意义重大!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时间、耐心配合与无私支持!
1. 性别
2. 年级
3. 专业类别
4. 是否有过体育课程挂科经历
5. 过去一个月,您平均每周进行体育锻炼(指有意识地进行,如跑步、打球、健身等,不包括日常行走)的次数大约是?
6. 体育考试前两周,我会每天额外加练1小时以上。
7. 我可能会带伤(如轻微扭伤、不适)坚持完成体育考核。
8. 期末考试结束后一个月内,我的锻炼次数通常会显著减少。
9. 我的锻炼时间安排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试时间表的支配。
10. 考前一周我的锻炼时长通常会比平时显著增加
11. “考前猛练,考后休息”的模式比较符合我的行为特点。
12. 为了确保完成考核要求(如次数、时长),我会主动调整环境(如预约场地、寻找同伴)。
13. 为了更容易通过考核,我曾刻意选修通过率高的体育项目。
14. 我通常避免尝试非考核要求的运动项目。
15. 我会记录运动数据(如跑步公里数、运动App截图)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或完成考核任务。
16. 我的长期锻炼计划容易因学期结束或考核完成而中断。
17. 我进行体育锻炼主要是因为学校有考核要求(如果没有考核,我可能不会主动锻炼)。
18. 如果没完成既定的锻炼计划或考核任务,我会感到愧疚或焦虑。
19. 没有体育课或考核要求时,我很难坚持规律锻炼。
20. 相比内在兴趣,外部考核要求对我维持锻炼习惯的作用更大。
21. 体育考核的分数压力有时会让我对体育课或锻炼本身产生反感。
22. 我认为学校的体育考核要求有助于我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
23. 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是我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之一。
24. 即使体育课不计学分,我仍会保持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
25. 我经常主动学习与考核无关的运动技巧或知识。
26.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27. 在锻炼过程中,我更关注自身运动能力的进步,而非仅仅为了分数。
28. 体育教师的评分标准通常是公开透明的。
29. 重要体育考核(如期末考试)提供补考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30. 用累计完成的总运动量(如总时长、总公里数)来替代固定的出勤次数要求更为合理。
31. 伤病证明应被接受作为豁免部分考核要求的合理依据。
32. 考勤分在体育总评成绩中的占比不应超过20%。
33. 将某些统一项目(如长跑)设置为所有学生的必考项目是合理的。
34. 对于在体育考核中进步显著的学生给予额外加分是合理的。
35. 提供非竞技性的考核选项(如完成一定次数的健身打卡)是非常必要的。
36. 突击训练(如考前集中加练)导致我受伤或身体不适的可能性较高。
37. 通过持续的体育锻炼,我的体质测试成绩或运动能力确实得到了提升。
38. 持续锻炼帮助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锻炼节奏和习惯。
39. 规律锻炼后,我日常的疲劳感有所减轻。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