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侵权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为了解公众对人工智能侵权问题的认知、经历及看法,现开展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与分析,请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1. 你的年龄?
18岁以下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岁及以上
2. 您的职业?
学生
企业职员
自由职业者
科研/教育工作者
法律从业者
其他
3. 您的学历?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4. 您是否了解人工智能侵权相关法律问题?
非常了解
比较了解
一般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5. 您使用AI的频率?
每天
每周数次
偶尔
几乎不用
6. 您认为以下哪些属于人工智能侵权行为?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侵犯他人著作权
智能设备泄露用户个人隐私数据
算法歧视导致不公平待遇
自动驾驶事故引发责任纠纷
聊天机器人传播虚假信息或诽谤内容
其他
7. 您最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泄露或滥用您哪类个人信息?
人脸、指纹等身体特征(如:刷脸支付被盗用、门禁人脸被泄露)
日常行为记录(如:网购偏好被“杀熟”、刷短视频被操控推荐)
私人聊天和照片(如:微信聊天被AI分析、自拍照被AI换脸伪造)
不太担心(相信现有保护措施足够)
8. 您认为当前AI侵权最严重的领域是?
内容生成(文字/图像/音乐)
人脸识别与生物信息滥用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
算法歧视(如招聘、信贷偏见)
深度伪造(虚假音视频)
算法推荐侵权(如推荐侵权的视频)
其他
9. 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人工智能侵权案例?
新闻报道(电视、网络媒体)
法律科普文章/书籍
社交媒体讨论(微博、知乎等)
学术讲座或课程
未关注过相关案例
10. 您或身边人是否遇到过与人工智能侵犯自身权利的问题?
是
否
11. 您遇到的侵权类型是?
个人信息被AI产品非法收集或泄露
AI生成内容与本人原创作品高度相似
算法推荐导致个人权益受损(如价格歧视)
智能设备故障造成财产损失
其他
12. 遇到侵权后,您采取了哪些措施?
向平台或企业投诉
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与侵权方协商沟通
未采取任何措施
其他
13. 您认为当前解决人工智能侵权的最大困难是?
责任主体难以界定(开发者、使用者或AI本身)
举证难度大,缺乏有效证据
法律条款不明确,维权无依据
维权成本过高(时间、金钱)
其他
14. 您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侵权问题的严重程度如何?
非常严重
比较严重
一般
不太严重
几乎不存在
15. 您认为人工智能侵权案件中,责任应如何界定?
开发者负主要责任
使用者负主要责任
平台/服务商负主要责任
按具体场景多方共担责任
应由AI系统自身负责(如未来强AI)
其他
16. 您认为应通过哪些方式预防人工智能侵权?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边界
加强行业自律,制定技术标准和伦理标准
提升公众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建立侵权监测与快速响应机制
其他
17. 您认为当前法律对AI侵权的规范是否完善?
非常完善
基本完善
不完善
完全缺失
18. 最需要加强哪类监管?(可多选)
强制标注AI生成内容
限制生物信息采集
建立AI训练数据版权审查机制
设立AI事故赔偿基金
制定算法透明性标准
其他
19. 对于人工智能侵权问题,您还有哪些补充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