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题(十三)
一.单选题
1.公民依法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什么权利?()
A.公共卫生服务。
B.医疗保健服务。
C.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D.预防保健服务。
2.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药品、医疗器械,并处以下罚款正确的是?()
A .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B.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C.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D.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
3.下面关于基本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说法正确的是?()
A.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多渠道筹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B.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个人支付。
C.基本医疗服务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支付。
D.基本医疗服务费主要由职工互助医疗和医疗慈善基本支付。
4.( )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
A.公民
B.医生
C.政府
D.医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施行日期是?()
A.2019年6月1日
B.2019年12月28日
C.2020年1月1日
D.2020年6月1日
6.传染病流行期间,开展手卫生效果评价时,关于手卫生前后自然菌的消除率评价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0%
B ≥75%
C ≥90%
D ≥95%
7.传染病流行期间,开展手卫生效果评价时,下列采样时间正确的是?()
A.采取手卫生措施前采样
B.采取手卫生措施后采样
C.采取手卫生措施前后采样
D.随时采样
8.在人群聚集场所,无过敏史人群进行手卫生消毒首选哪一类消毒剂?()
A.首选过氧乙酸消毒剂
B.首选醇类速干手消毒剂
C.首选季铵盐消毒剂
D.首选含氯消毒剂
9.在对受试者手卫生效果评价时,下列采样方法正确的是?()
A.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手腕,往返涂擦两遍,每涂擦一遍,将棉拭转动一次。
B.在五指屈面指尖至指根,往返涂擦两遍,每涂擦一遍,将棉拭转动一次。
C.在五指背面指尖至指根,往返涂擦两遍,每涂擦一遍,将棉拭转动一次。
D.在五指屈面指根至指尖,往返涂擦两遍,每涂擦一遍,将棉拭转动一次。
10.下面关于洗手定义正确的是?()
A.用消毒剂揉搓或浸泡双手,杀灭手部微生物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B.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揉搓冲洗双手,去除手部污垢、碎屑和部分微生物的过程。
C.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去除手部可见污垢的过程。
D.用消毒剂揉搓或浸泡双手,杀灭手部常居菌和暂居菌的过程。
11.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为()
A.清洁
B.消毒
C.灭菌
D.清洗
12.气溶胶喷雾器是指可发生雾粒直径范围在50μm以下,其中雾粒直径小于()μm的粒子占90%以上,喷雾100ml/min以上的喷雾器。()
A.10
B.20
C.30
D.40
13.终末消毒是指()
A.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B.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C.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D.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14.消毒学中的K值越大,其()
A.作用时间越短
B.作用时间越长
C.所需浓度越高
D.杀菌谱越广
15.若某消毒方法的D值为15,则表示该方法()
A.作用15分钟,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100%
B.作用15分钟,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9%
C.作用15分钟,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0%
D.作用15分钟,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50%
16.下列()是消毒试验作为细菌繁殖体中化脓性球菌的代表。()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白色念珠菌
17.下列()是医院感染中最常分离的细菌繁殖体的代表。()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白色念珠菌
18.下列()是消毒试验作为空气中细菌的代表。()
A.铜绿假单胞菌
B.大肠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白色葡萄球菌
19.电离辐射灭菌或消毒的指示菌是()
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B.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C.短小杆菌芽胞
D.大肠杆菌
20.实验室自行制备的固体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冷藏保存,保存期不超过()个月,如出现缺水、干裂等 情况,灭菌处理后销毁。()
A.1
B.2
C.3
D.4
21.菌种冻存若选用液体石蜡保存法需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121 ℃()分钟压力蒸汽灭菌后,置40℃恒温箱中蒸发水分,备用
A.15
B.20
C.30
D.60
22.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检验的指标()
A.毒理学指标
B.细菌学指标
C.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D.放射性指标
E.流行病学指标
23.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24.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指标是指()
A.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水质指标
B.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状况的水质指标
C.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清洁状况的水质指标
D.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的水质指标
25.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多少部位擦拭()
A.≥15cm部位由内向外
B.≥8cm部位由内向外
C.≥10cm部位由外向内
D.≥8cm部位由外向内
26.乙醇用于诊疗器械的消毒,浓度为()
A.50%
B.70%
C.70%~80%
D.80%~90%
27.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10cfu/cm2
B.≤5cfu/cm2
C.≤15cfu/cm2
D.≤8cfu/cm2
28.紫外线消毒的效果监测结果判定:使用中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多少为合格()
A.70μW/cm2
B.180μW/cm2
C.100μW/cm2
D.160μW/cm2
29.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的标准是()
A.≤100cfu/ml
B.≤10cfu/ml
C.≤20cfu/ml
D.≤50cfu/ml
30.A0值()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A.200
B.400
C.500
D.600
31.开展传染病疫源地的物表消毒评价时,生活饮用水常用指示微生物类型是()
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
B.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C.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D.大肠杆菌8099
3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时,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评价指标是()。
A.杀菌率≥60%
B.杀菌率≥70%
C.杀菌率≥80%
D.杀菌率≥90%
33.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
A.低水平消毒
B.中等水平消毒或灭菌
C.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D.低水平灭菌
34.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 ),使用完应该()
A.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B.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可随意丢弃无污染
C.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可再次使用
D.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35.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对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有效氯 ()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消毒。
A 200 mg/L
B 500 mg/L
C 1000 mg/L
D 2000 mg/L
36. 洪涝灾区对临时集中供水设施、设备,应添加饮用水消毒剂,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时,作用 30 min 后,出水口余氯量不低于 () mg/L。
A 0.1 mg/L
B 0.3mg/L
C 0.8 mg/L
D 1 mg/L
37.霍乱疫点和疫区消毒,对耐湿热的物品,可用有效氯 ( )含氯消毒剂浸泡1h-2h进行消毒处理。
A 200 mg/L
B 500 mg/L
C 1000 mg/L
D 5000 mg/L
38. 霍乱疫点和疫区污水消毒可用次氯酸钠、液氯等消毒剂,投放作用时间后,余氯量不低于 () mg/L。
A 0.5mg/L
B 1.0g/L
C 4.0 mg/L
D 6.5mg/L
A 0.5mg/L B 1.0g/L C 4.0 mg/L D 6.5mg/L
39.对洪涝灾区中已经发臭的动物尸体,可用有效氯 ()含氯消毒剂喷洒尸体及外环境,再深埋或者火化。
A 500 mg/L
B 1000 mg/L
C 2000 mg/L
D 5000 mg/L-10000 mg/L
40、提供给临时避难所和临时安置点群众使用的饮用水,出厂前或供水前至少消毒多长时间()。
A.10min
B.15min
C.20min
D.25min
E.30min
41、运送外伤性伤员、遇难者遗体的车辆、工具被较大量血液、体液污染,应先采用()有效氯消毒剂去污染后再用进行后续处理。
A.1000mg/L
B.5000mg/L
C.2000mg/L
D.1500mg/L
E.500mg/L
42、地震灾区在需要进行媒介生物(蝇、蚊)控制的地方,杀虫剂和消毒剂如何使用()。
A.杀虫剂和消毒剂同时使用
B.先进行杀虫处理,至少间隔30min以上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C.先进行消毒处理,至少间隔30min以上后再进行杀虫处理
D.先进行杀虫处理,至少间隔15min以上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E.先进行消毒处理,至少间隔15min以上后再进行杀虫处理
43、某市接到霍乱疫情报告后,该城市应在()内采取消毒措施。
A.2h
B.4h
C.6h
D.12h
E.24h
A.2h B.4h C.6h D.12h E.24h
44、县级人民政府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后()小时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A.2h
B.4h
C.6h
D.12h
E.24h
二、多选题
1.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目的,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
A.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
B.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C.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D.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指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国家免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哪两个方面?()
A.基本防治服务。
B.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C.基本医疗服务。
D.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3.为了降低传染病的危害,国家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A.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B.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
C.坚持防治为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源头防控、综合治理。
D.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公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对下列哪些事项依法享有知情同意权利?()
A.病情。
B.诊疗方案。
C.医疗风险。
D.医疗费用。
5.举办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或者备案手续,应当具备下列哪些条件?()
A.有符合规定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B.有与其开展的业务相适应的经费、设施、设备和医疗卫生人员。
C.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D.能够独立承担刑事责任。
6.传染病流行期间,人群聚集场所的下面哪些情况应进行手卫生?
()
A.清洁操作前,如饮食前、加工制作食品饮料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护理老年人和婴幼儿前等。
B.污染操作后,如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大小便后、护理病患后、触摸钱币后、接触或处理各种垃圾和污物后等。
C.手部有明显污染物。
D.传染病流行期间,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键等各类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后。
7.人群聚集场所应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有条件的场所宜配备非手触式出液器。并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A.重复使用的洗手液容器更换或添加洗手液时应清洁干燥。
B.盛放洗手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
C.使用的肥皂及肥皂盒宜定期清洁,并保持干燥。
D.洗手液变质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灭菌容器。
8.在流动水下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时,下列揉搓正确的是()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上下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前后揉搓,交换进行。
9.传染病流行期间,在下列场所中配置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正确的是? ()
A.人群聚集场所出入口。
B.电梯间。
C.餐厅。
D.卫生间。
10.在人群聚集场所,人群聚集场所管理者要做好手卫生管理,下列正确的是?()
A.人群聚集场所管理者制定手卫生制度,并张贴“六步洗手法”流程图,落实手卫生措施。
B.人群聚集场所管理者无需对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积极引导进入场所的公众正确做好手卫生。
C.人群聚集场所保障洗手池、水龙头、烘手机等设施完好无损,且运行正常。
D.人群聚集场所无需提供洗手液(或肥皂)、纸巾、手消毒剂等用品。
11.下列专业术语的定义哪些是正确的()
A.清洁指除去物品上的污染,使之达到预定用途或进一步处理所需的程度。
B.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C.灭菌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D.抑菌指采用生物、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12.低水平消毒可以杀灭的微生物有()
A.一般细菌繁殖体
B.亲脂病毒
C.分枝杆菌
D.芽孢
13.半关键性医疗器械是和下列哪些情况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医疗器材。()
A.无损皮肤
B.破损皮肤
C.无损黏膜
D.破损黏膜
14.灭菌程序包括()
A.预处理
B.清洗
C.消毒
D.后处理
15.关于K值、N值、Q值、Z值描述正确的有()
A.K值越大,表示消毒速度越快
B.N值越大,表示浓度变化对消毒效果影响越大
C.Q值温度每升高1℃消毒速度加快的倍数
D.Z值表示微生物对湿度敏感性的指标
16.下列()是细菌试验微生物的代表。()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白色念珠菌
17.下列()是致病性真菌试验微生物的代表。( )
A.白色念珠菌
B.白色葡萄球菌
C.黑曲霉菌
D.分枝杆菌
18.消毒试验以()作为人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表。( )
A.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
B.鸟分枝杆菌
C.牛分枝杆菌
D.地分枝杆菌
19.下列()是细菌芽孢试验微生物的代表。()
A.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B.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C.短小杆菌芽胞
D.枯草芽孢
20.下列关于菌种保存时间正确的有()
A.菌种斜面保存时间与菌种类型有关,一般存储时间不超过9周,铜绿假单胞菌和分枝杆菌不超过6周。
B.菌种冻存管在-80℃保存不宜超过18个月。
C.菌种冻存管应一直冻存,不可复苏。
D.真空冷冻技术将菌种冷冻干燥成菌粉后,-20℃±2 ℃冷冻保藏。
21.饮用水卫生法制的重要性体现()
A.保障人体健康
B.依法治水前提
C.监督执法依据
D.制订和实施标准的保障
22.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基本要求是()
A.生活饮用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B.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C.生活饮用水中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D.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感官性状良好
23.关于戊二醛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人有毒性,在通风良好环境中使用
B.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C.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必要时就医
D.能用于物表的擦拭消毒和空气消毒
24.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适用范围()
A.纸类的灭菌
B.电子仪器诊疗器械的灭菌
C.光学诊疗器械的灭菌
D.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的灭菌
25.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质量审核方法包括()
A.目测法
B.荧光标记法
C.ATP法
D.微生物法
26.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高度危险性物品有()
A.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
B.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呼吸机管道
C.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D.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
27.关于现场消毒评价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行现场消毒效果评价前,应先进行现场消毒过程评价
B.对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和目标微生物明确的传染病疫源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时,首选现场评价
C.现场模拟评价是以检测指示微生物是否存在或存在的数量作为判定依据
D.当发生未知病原微生物及不明原因传染病时,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作为指示微生物
28.以下属于医疗机构中度危险区域的是()
A.ICU
B.门诊科室
C.功能检查室
D.普通住院病房
29.关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日常清洁与消毒,说法正确的是()
A.低度危险区域实施清洁级环境清洁
B.中度危险区域实施卫生级环境清洁
C.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高水平消毒
D.高度危险区域实施消毒级环境清洁
30.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
A.由下而上
B.由外到内
C.由里到外
D.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31.以下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正确的是()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的诊疗器械、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C.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
D.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
32.关于医疗机构环境分类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手术部及普通手术部为I类环境
B.烧伤病区为Ⅱ类环境
C.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为Ⅲ类环境
D.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为IV类环境
33. 洪涝灾区家具、卫生洁具、办公用品等清污后,可用下列哪些消毒剂消毒处理?()
A 有效氯 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
B 200 mg/L二氧化氯
C 1000 mg/L过氧乙酸
D 500 mg/L季铵盐类消毒剂
34. 洪涝灾区饮用水消毒对水质检验,以下哪些项目目每日每批处理水均测定?()
A 浑浊度
B 余氯
C 菌落总数
D 色度
35.传染病病家要随时消毒,对下面哪些物品要随时消毒?()
A 分泌物或排泄物
B 生活用品用具
C 患者居室
D 生活污水
36.填写预防性消毒工作记录表时,需记录下面哪些内容?()
A 消毒剂的名称
B 有效期限/批号
C 拟用浓度
D 消毒地点
37.下列哪些器械适合用于朊病毒污染物的处理?()
A 臭氧发生器
B 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C 紫外线灯
D 预真空(多孔负载)压力蒸汽灭菌器
38、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生活饮用水做现场消毒效果评价可选择的微生物是()。
A.自然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C.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
D.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CMCC 93326
E.大肠杆菌8099
39、在《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毒卫生要求》(WS/T 481-2015)中,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毒对象有哪些()。
A.灾区内公共使用的餐饮具
B.运送外伤性伤员、遇难者遗体的车辆、工具及工作人员手
C.临时安置点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粪便
D.重点环境、场所
E.由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后确定的其他环境、场所和对象
40、发生新冠肺炎疫情需对病家进行终末消毒,对于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哪种方法消毒()。
A.环氧乙烷熏蒸
B.压力蒸汽灭菌
C.干热灭菌
D.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
E.紫外线消毒
41、某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立即实施()等措施。
A. 应急流行病学调查
B. 传染源隔离
C. 医疗救护
D. 现场处置
E. 监督检查
42、杀灭分支杆菌及(如结核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的污染物等)选择()等消毒剂。
A. 含氯类
B. 含溴类
C. 过氧化物类
D. 醛类
E. 含碘类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