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调查问卷
尊请的各位同事:
为深入了解大家对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特开展此次专项调查。您的意见至关重要,所有信息将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一、 基本情况
1.您的年龄
A 25岁及以下
B 26-35岁
C 36-45岁
D 46-55岁
E 55岁及以上
2.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3.您的最高学历
A 博士
B 硕士
C 本科
D 大专
二、 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情况
4.目前,您所了解到的食品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果类型有哪些?
A 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B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
C 论文
D 著作
E 软件著作权
F 科研项目合同
G 其他
5.目前,您所了解到的食品院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是?
A.大学科技园
B.学校的科研院
C.与企业组成的联合开发团队
D.自创企业
E.创投企业
F.政府平台
G.其他
6.
您所了解到现在食品院做出的专利或标准等成果,是否在市场上为食品院带来了专项收益效益?
A 是,收益显著(收益占该成果项目总投入的 50% 及以上)
B 是,有一定收益(收益占该成果项目总投入的 10%-49%)
C 否(未产生直接收益)
D 不清楚(不了解具体收益情况)
E 其他
7.您对我院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了解程度如何?
A 非常了解(能清晰阐述机制的核心内容、激励方式)
B 比较了解(知晓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常见激励方式)
C 一般(了解部分内容,但不全面)
D 完全不了解
8.您认为现行激励机制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如何?
A 作用显著(因该机制推动,多个成果成功转化)
B 有一定作用(对部分成果转化起到推动作用)
C 作用不大(对成果转化推动效果不明显)
D 没有作用(完全未推动成果转化)
9.
您是否参与过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A 是
B 否
10.您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若有)持续时长大约是多久?
A 半年以内
B 半年 - 1 年
C 1-3 年
D 3 年以上
E 未参与过
11.您在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主要担任什么角色?
A 项目负责人
B 核心研发人员
C 技术支持人员
D 市场推广人员
E 其他
F 未参与过
三、对激励机制建设的调查
12您认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对促进我院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如何?
A 非常重要,是关键推动力
B 比较重要,能起到积极作用
C 一般,影响有限
D 不太重要
E 其他
13.
您认为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是否应明确加入 “成果转化可行性” 作为核心评估指标?
A 非常有必要,从源头强化转化导向
B 有必要,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
C 无所谓,立项应更侧重学术价值
D 没必要,转化是后续阶段的事
14.
您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是否曾因 “项目结题要求” 与 “成果转化需求” 存在冲突而调整研究方向?
A 经常遇到,优先满足结题要求
B 偶尔遇到,会尽量平衡两者
C 从未遇到,两者可同步推进
D 其他
15.您希望建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A 激励方式的多样性
B 激励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C 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D 评价标准的明确性
E 申请流程的便捷性
F 其他
16.对于周期较长的原创性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您认为应采用何种激励方式更合适?
A 设置阶段性激励(如完成实验室小试、中试等节点后奖励)
B 提高最终转化收益的分配比例
C 给予长期岗位保障(如项目期间不纳入常规考核)
D 配置专项转化支持资金(覆盖市场调研、试生产等成本)
E 其他
17.
您认为食品院应通过哪些方式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
A 与企业合作开设专项培训
B 引进外部资深技术经纪人担任导师
C 选派骨干人员到企业挂职学习市场运作
D 设立 “技术经纪人岗位津贴” 吸引人才
E 其他
18.
您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中,对贡献的评价标准最重要的是?
A 成果的经济效益
B 成果的技术创新性
C 个人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
D 成果的社会价值或行业影响力
E 其他
19.
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面,您更倾向于以下哪种方式?
A 现金奖励(直接发放货币形式的奖励)
B 职称晋升优先(在职称评定中给予倾斜)
C 培训深造机会(提供国内外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
D 荣誉表彰(授予相关荣誉称号并公示)
E 股权或分红(将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折成股权或分红)
F 其他
20.
除了物质与职业发展激励外,您还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激励?
A 工作自主权(如项目选题、团队组建等)
B 更多的资源支持(如科研设备、人力等)
C 个人品牌提升机会(如参与行业会议、发表成果等)
D 其他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