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病例讨论评价表(老师)25年7月

1. 授课老师:
2. 病例号,疾病名称
3. 讨论准备:指导老师准备:教学(讨论) 目标明确,选题内容紧扣各专业培训 细则,难度符合教学对象; 教案设计合理详细
4. 讨论准备:指导医师准备:讨论相关资料准备完善,提前发放讨论资料,布置 教学病例讨论任务分工
5. 讨论准备:指导医师准备:其他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教具、教辅人员等
6. 讨论准备:下级医师准备:准备充分,针对指导医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必要的自学
7. 讨论过程:讨论开场:讨论开场顺畅,使用时间合理,达到预期目标
8. 讨论过程:病例回顾:病例摘要汇报准确,信息呈现充足,适用
9. 讨论过程:病例回顾:指导住院/实习医师对相关辅助检查判读,有独立见解
10. 讨论过程:引导住院/实习医师从问题入手,围绕预定讨论的中心环节和临床问题,紧密结合病例展开讨论
11. 讨论过程:教学病例讨论应充分展开横向教学,通过基础与临床知识融合,达到对临床问题认识提高
12. 讨论过程:指导住院/实习医师按照正确的临床思维过程和诊疗程序 对疾病做出合理的处置; 注重住院/实习医师做出临床决策的过程,如诊断或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13. 讨论过程:结合病例讲解相关疑难问题;适当介绍相关医学新进展;合理教授专业英语词汇
14. 讨论过程:归纳总结:归纳小结; 点评住院/实习医师表现;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或参考资料等
15. 教学方法:互动技巧:讨论以住院/实习医师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学互动; 鼓励并引导所有住院/实习医师积极参与讨论
16. 教学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医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具体指导(通过 提问、反问、假设、推理、答疑、解惑等多种方式实现) ,对重点、难点指导和把握适当
17. 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的应用:合理应用多媒体、黑板/白板等工具
18. 教学方法:用语规范:指导医师用语专业,规范。
19. 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住院/实习医师临床思维培训效果良好( 四个特性: 发散性、批判性、综合性、逻辑性)
20. 综合评价:课程思政:课程中融入思政内涵,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21. 综合评价:专业素养:指导医师仪态端庄,情绪饱满,语言亲切; 查房流程顺畅,时间分配合理
22. 评价人
23. 请选择日期: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