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

一、单项选择题
2. 医疗机构接到送诊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不得拒绝为其作出( )
3.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年。
4. 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 )
5. 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 )
6.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这体现了( )原则。
7. 对查找不到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 )负责送诊。
8. 精神障碍患者在医疗机构内发生或者将要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约束、隔离等( )措施。
9.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精神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我国传统医学,这体现了国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 )态度。
10. 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 )
11.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者是指:( )
12.对于病情不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该( )天随访一次
1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是指:( )
14.《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严重精神障碍包括几种精神疾病:( )
15.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现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危险性评估为几级:( )
16.对于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该() 随访一次。
17.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病情属于状态,随访间隔为。( )
18.以下哪项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的主要来源
19.首次发现辖区内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时,应该( ) A. 直接纳入管理
20.以下哪种不属于严重精神障碍的是( )
21.对患者进行随访时,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2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立的工作机制不包括以下哪项?
23.精神卫生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可以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
24.精神卫生法规定,以下哪项不是保护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重要机制?
25.精神卫生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况下不可以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非自愿治疗?
26.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天。
2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多长时间内接收由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来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或出院信息单()
28.随访结束后应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记录表,并在多长时间内录入信息系统( )
29.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参与的单位有()
3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急处置应包括下列哪些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2. 以下属于精神障碍患者权利的有( )。
3.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 )的原则,尊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
4. 开展精神障碍诊断、治疗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依照医疗机构的管理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
5. 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 ),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6. 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认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 )。
7.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正确的是( )
8.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类干预中,病情基本稳定患者的干预措施有( )
9.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0.精神行为异常识别清单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三、判断题
2. 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
3.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4. 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病期间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5.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将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提供给其他机构和个人。
6. 心理咨询人员可以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7. 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
8.病情不稳定患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上级医院。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协助下,2周内随访。
9.肇祸是指患者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的。
10.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1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对象是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12.纳入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需要至少随访4次
13.对于首次发现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在1周内完成随访。
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随意向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信息。
1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体检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1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即使病情稳定,也不需要再进行管理。
17.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包括疾控人员、精神科执业医师、检验人员等。
18.随访时可以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直接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1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性评估中,0级表示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2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的责任报告人包括精神科执业医师。
四、简答题
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危险性评估分为哪几级?
3 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 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 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一、单项选择题
2.《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一共有几联()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四联的流向分别是()
4.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判定死亡性质,出具相关证明后由当地医疗机构填写《死亡证》。
5.死者家属遗失《死亡证》,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向原签发单位申请补发《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次。
6.死亡病例网络报告时限为填写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后()天。
7.县区级疾病预控制机构责任人在死亡信息上报后( )日内完成数据审核。
8.居民死亡漏报率应控制在( )以下
9.山东省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规范要求的报告病种是( )
10.以下哪类肿瘤不用上报?( )
11.人群癌症登记处的资料来源于覆盖地区的( )
12.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要求上报登记资料中包括以下数据( )
13.在其它医院就诊而首次来院就医的恶性肿瘤病例()填写肿瘤上报卡。
14.若一肿瘤病人就诊时,已在其他医院确诊,则发病日期应该是( )
15.各责任报告单位应由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本单位门诊和住院医生填报的《报告卡》以及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病案室填报的《登记册》,并在收到卡片( )日内通过山东省慢性病信息监测网络系统上报。
16.各肿瘤登记处()将肿瘤登记数据库信息与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信息进行比对,发现未报告肿瘤死亡病例时,应及时将漏报信息反馈至病例户籍或常住地所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其进行信息核实、补充、完善和上报。
17.肿瘤登记审核软件(IARCcrgTools)主要用于审核什么编码?
18.肿瘤随访率应达到多少()
19.《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工作方案》规定的监测对象是指( )
20.《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工作方案》规定的监测单位是指( )。
21.《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本辖区内的脑卒中、冠心病病例,填报相关报告卡,并与( )日内进行网络报告。
22.山东省心脑血管监测系统脑卒中监测病种不包括( )。
23.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的是哪些病种()
24.同一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上报时限间隔是( )天
25.主要承担死亡补发工作的机构有()
26.心脑血管临床医疗机构报卡及时率应达到()
27.《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脑卒中报告率是( )
28.心脑血管监测病例随访率应达到多少()
29.“健康中国行动2030”规划目标中,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比预期下降()。
30.《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县级疾控开展心脑血管医院漏报调查时( )
31.《山东省脑卒中、冠心病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县级疾控开展心脑血管人群漏报调查时( )
32.伤害住院病例登记报告时,填卡和录卡时限分别为()。
33.伤害住院病例登记报告及时率包括填卡及时率和录卡及时率,均应()。
二、多项选择题
2.新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是办理( )的法定证明。
3.在医疗卫生机构或来院途中死亡(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死亡)的《死亡证》,由( )签发
4.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按月与公安、民政部门交换的信息有( )
5.死因推断注意事项为( )
6.山东省肿瘤登记工作规范中要求的肿瘤随访登记中漏报调查包括:
7.伤害住院病例报告对象()
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住院伤害病例责任报告单位,应按要求开展登记报告,包括()。
三、判断题
2.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生、家属签名及医院盖章。
3.对于未经救治或死因不明确的死亡病例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时一律要填写调查记录。
4.《死亡证》是进行户籍注销、殡葬等人口管理的凭证,由卫生健康、公安、民政共同管理。
5.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两处原发癌,则应该写2张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卡。
6.肿瘤死亡病例不需要与“死亡医学证明书”核对。
7.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只需报告一次,再次发病无需上报。
8.如果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例事件,属于不报告范围。
9.因伤死亡未入院病例不需要报告。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