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高校法学实践教育现状及创新机制调查问卷
您所在的在锡高校是?( )
A. 江南大学
B. 无锡学院
C. 太湖学院
D. 其他(请注明 )
您的身份是?( )
A. 法学专业教师
B. 法学专业本科生
C. 法学专业研究生
D. 其他(请注明 )
参与法院/检察院实习时,带教人员(法官、检察官、书记员等)带您参与具体案件工作(如证据梳理、文书撰写、庭审记录 )的情况是?( )
A. 深度参与,全程跟随1 - 2个完整案件
B. 参与零散工作,如复印材料、简单记录,未接触核心环节
C. 因保密等制度,基本无法参与实质案件工作
D.未参与过法院/检察院实习,不清楚
E.其他(请注明)
过去一学年,您参与法学实践教学(模拟法庭、法院/检察院实习等)的频率大概是?( )
A. 频繁参与(如每周至少1次,或集中时段每日参与)
B. 较常参与(每月2 - 3次)
C. 偶尔参与(每月1次左右)
D. 很少参与(每学期1 - 2次)
E. 未参与
您所在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最常采用以下哪种核心形式开展?( )
A. 模拟法庭(侧重庭审流程模拟 )
B. 法院/检察院实习(参与真实案件办理 )
C. 律所实习(协助案件代理等实务 )
D. 法律诊所(处理真实简易法律事务 )
E. 案例研讨课(围绕案例分析理论应用 )
F. 其他(请注明 )
您觉得当前法学实践教学环节存在最突出的不足是?(可多选 )
A. 实践教学时长不足
B. 实践教学资源(如场地、案例等)匮乏
C. 实践指导教师水平有限
D. 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
E. 考核评价不合理
F. 学校不重视
G.其他(请注明)
您认为当前法学实践教学,在衔接理论知识与实务应用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可多选 )
A. 实践教学案例陈旧,和理论教学新知识点脱节
B. 指导老师只讲实务经验,不关联理论知识讲解
C. 学生学完理论不会主动用,实践中仍依赖经验
D. 实践教学形式(如模拟法庭 )和真实实务场景差异大,学的用不上
E. 其他(请注明 )
对比本校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您了解的国内其他高校(如知名政法类院校 )实践教学,在以下哪方面更有优势?(可多选 )
A. 实践教学时长占比更高,学生实务更熟练
B. 实务导师全程深度带教,教真本事
C. 实践案例紧跟最新法律修订,实用性强
D. 实践形式多样且和就业岗位精准匹配
E. 没了解过,不觉得有优势
F. 其他(请注明 )
您所在高校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主要依据以下哪些内容?(可多选 )
A. 实践报告(字数、格式等形式化内容 )
B. 实习单位盖章/评语(不管实际参与度 )
C. 实践技能考核(如文书撰写、模拟庭审表现 )
D. 指导老师真实工作中的观察反馈(如案件参与度 )
E. 其他(请注明 )
您认为所在高校法学实践教学,对提升以下法律实务能力,效果最差的是?( )
A. 文书撰写(起诉状、辩护词等 )
B. 庭审应对(举证、质证、辩论 )
C. 案件实务逻辑分析(梳理证据、找争议点 )
D. 法律职业沟通(和当事人、司法人员交流 )
E. 都没效果
您所在高校和本地法院/检察院/律所,开展协同实践教学(如联合授课、共建实习基地 )的频率是?( )
A. 每学期多次,形成固定合作
B. 每学年1 - 2次,偶尔开展
C. 仅挂牌实习基地,几乎无实质合作
D. 从未开展
若有协同实践教学,实务部门人员参与教学时,最大的问题是?(可多选 )
A. 只讲经验不讲理论,和高校教学“两张皮”
B. 因工作忙,授课/带教敷衍、不深入
C. 讲的实务内容老旧,跟不上法律修订节奏
D. 对学生要求低,不push学生参与实质工作
E. 其他(请注明 )
您认为阻碍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深度协同育人的关键因素是?(可多选 )
A. 高校想合作,但实务部门工作忙没人参与
B. 实务部门愿意,但高校给的激励(如报酬、荣誉 )不够
C. 合作没制度保障,干多干少一个样,大家没动力
D. 协同内容不明确,不知道合作教什么、怎么教
E. 其他(请注明 )
在您看来,本校法学教育中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衔接程度如何?
A. 衔接紧密,理论知识能很好地融入实践教学,实践内容也能有效呼应理论重点
B. 有部分脱节,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关联,但结合不够紧密
C.严重脱节,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几乎没有有效结合
若您认为存在脱节情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A.课程内容:理论课程讲解的知识与实践教学涉及的案例、技能关联度低
B.教学进度:理论教学进度与实践安排不同步,导致实践时无法运用对应理论
C.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讲授为主,实践课缺乏对理论的
扫码参与抽奖(口令是我已完成问卷):
大家一定要记得提交问卷啊
抽完奖一定要回来提交问卷啊(T▽T)
选择文件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