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及其来源研究调查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的专业是?
3. 在课堂听讲过程中,是否曾进行与当前课程无关的自主学习?如果有,通常是哪些课程?主要是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如:查资料、看书、刷题库等;)驱动这种行为的原因是?(如:课程内容已掌握/内容枯燥/进度滞后需补充)
4. 在课堂上,针对课程内容,您是否会经常开展自主学习?(例如:深入兴趣点/课外学习过了,课上不想听;)时间分配如何?(例如:多数时间自主学习,能很快跟上进度,继续听课)
5. 在线上平台中,您最常用什么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课外讲座(线上)
B站
小红书
微博
豆瓣
知乎
今日头条
慕课平台
得到等付费APP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
喜马拉雅等博客平台
图书馆提供的线上查阅平台
6. 在线下平台中,您最常用什么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图书馆借阅书籍或期刊
实体书店浏览或购买书籍
校园讲座或研讨会
学术会议或展览
参加学习小组或读书会
加入专业教师的课题组
课后向教师请教
社区文化中心或活动中心
校园内外的实践项目或实习
7. 线下活动一般是学生自发组织,还是学校教师组织?
8. 您使用线上/线下各种平台主要学习哪些内容?
专业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
综合能力提升提供帮助(如考证、考编等)
心理疏导
了解现在的政策和形势变化
其他,请说明
9. 平台使用频率如何?
每天都会使用
一周固定日期会使用
一周不固定日期使用
一月固定日期使用
一月不固定日期使用
一季度固定日期使用
一季度不固定日期使用
一年固定日期使用
一年不固定日期使用
完成特定任务时使用
极少数时候使用
关键场景时使用
10. 是否会关注特定的公众号来获取学习资料?如果是,请列出您最常看的公众号,并简单介绍该公众号内容。
11. 是否使用过国外的学习资源?具体是哪些平台的学习资源?(例如:bing、谷歌学术、youtube教育频道等;)
12. 在课堂之外的自主学习时,您主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内容?
基本概念与知识体系
补充性、拓展性的知识
前沿的内容
有趣的内容等
其他,请举例简介具体内容
13. 您为何会选择以上的学习资料?
太简单:课堂内容较为简单,挑战性、拓展性较低
学不懂:无法理解课堂和课程内容,希望获得更容易学习的,进行知识的补充
不喜欢:对现有内容不感兴趣,希望拓展学习
太枯燥:课堂内容/教学方法较为枯燥,趣味性较低
其他,请补充
14. 获取学习材料后,如何处理这些学习材料?
泛泛浏览,只是看看或作为后续活动的储备;
有针对性地积累,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或综合能力;
用于论文写作或其他作业;
其他
15. 是否会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材料或心得?通常通过什么方式分享?(例如:线上/线下/社交软件等)
16. 如何评估自主学习材料的有效性及其质量?(可参考:考试或测试成绩、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个人兴趣满足程度)
17. 请分析自主学习材料的优势和劣势分别在哪?
18. 关于发现、挖掘、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需要学校提供什么资源、怎样的支持或者帮助?(例如:如何发挥老师/朋辈作用等?)
19. 结合课外学习资源的优势,您认为校内教师、教材、教法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
20. 请问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是否会用到人工智能(AI)模型,比如大语言模型deepseek、chatgpt、豆包等,使用频率如何?(例如:经常使用/有时使用/很少使用/从不使用。若经常使用,最常用哪一款模型?)
21. 您使用AI的用途是?
协助完成课程作业
协助撰写学术论文
辅助进行自媒体创作
满足自身娱乐需求
其他
22. 您对AI模型,比如deepseek、chatgpt等辅助自主学习持什么样的态度?(支持/反对/无感)如果支持,是否区分场景使用不同AI?(例如:deepseek写提纲、ChatGPT翻译文献)
23. 是否使用过校园定制AI(ChatECNU)?体验感如何?
24. 您在使用大语言模型过程中曾遇到什么问题?(例如:不会用;担心概念、数据不准确;担心数据安全问题;伦理考量等)
25. 您是否需要学校开展AI语言大模型使用的培训?如果有需求,希望关于哪些内容?(例如:提示词技巧、结果验证方法、伦理规范等)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