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者文化领导力模型

本问卷实行匿名填写,所收集的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中的统计分析,请您放心作答。问卷中的所有题目均无对错之分,敬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感受填写。感谢您对本研究的支持与配合!


本问卷共分为两部分:

1. 基本信息(共9题);
2. 关于吉林省高等教育机构管理者文化领导力的调查(共50题)。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共9题)。
1.性别:
2.年龄:
3.最高学历:
4.当前职务:
您的行政级别是
您的教学职务等级是
5.工作年限:
6.您所在高校的教育层次是:
7.您所在高校的办学性质是:
8.您所在高校的类型属于:
9.您是否参与过高校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如文化项目策划、活动组织、政策制定、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
第二部分:您是否认同高校管理者应具备以下文化领导力(共50题)。

一、战略文化愿景与认同能力

  •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一般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A1能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高校文化体系建设。
A2能够构建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体系,与师生协同推进共同的文化愿景。
A3能够通过政策和战略规划,将高校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融入治理实践。
A4能够清晰传达高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内涵,确保师生的理解与认同。
A5能够通过融入地域文化,提升师生对所在区域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A6能够制定并落实校园文化相关政策与制度,保障文化传承的延续性与制度化。
A7能够确保校园文化体系的稳定性,并将其融入制度运行和师生日常行为中。
A8能够有效对齐高校文化愿景与国家文化战略方针,构建协同发展的文化战略导向。
A9能够在高校文化多元环境中协调文化差异,促进师生文化共识的形成。
A10能够将国家与区域文化战略转化为高校层面的文化愿景与可执行的建设路径。

二、文化传播与外部联动能力

  •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一般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B1能够通过讲座、学术活动和宣传媒体等方式向师生及社会传播高校文化,提升文化理念的认知与影响力。
B2能够通过系统性的文化举措,塑造具有辨识度的校园文化品牌。
B3能够通过演讲、制度文件和培训等方式强化文化理念,促进师生的理解与认同。
B4能够通过文化活动和校园环境设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B5能够建立对外合作关系,参与文化交流与公共活动,并与社会公众开展持续的文化沟通。
B6能够将人文精神与美育理念有机融入高校文化发展战略之中。
B7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与社交媒体平台提升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效果。
B8能够塑造积极的学校公共文化形象,增强社会公众的认同感。
B9能够激发师生参与文化传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10能够整合产学研资源,促进高校文化成果的转化应用与广泛传播。

三、文化治理与参与能力

  •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一般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C1能够理解、阐释和传达与高校发展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文化政策。
C2能够通过文化引领,为高校政策制定、执行与文化治理提供支持。
C3能够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促进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与价值共识。
C4能够引导教师发展专业文化,从而推动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创新。
C5能够关注本校师生的成长与福祉,增强高校组织的文化凝聚力。
C6能够评估当前校园文化现状,并持续优化改进文化治理策略。
C7能够促进教职工、学生等利益相关者在文化治理和决策中的有效参与。
C8能够预见高校文化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C9能够运用数据和客观信息对文化治理成效进行科学评估与反馈。
C10能够通过支持和赋能中层管理者及教师,推动文化领导力的共享机制建设。

四、文化创新与适应能力

  •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一般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D1能够结合时代特征,设计并更新校园文化内容,回应高校发展的现实需求。
D2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方式转化,丰富高校文化表达的内涵与形式。
D3能够引导高校文化体系适时调整与变革,提升对社会与制度变化的响应能力。
D4能够通过强化共同价值与文化愿景,引领组织认同与文化凝聚力的提升。
D5能够融合区域文化资源与学科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校园文化形象。
D6能够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的高校文化氛围,促进多元共处与融合。
D7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筛选整合与高校使命相契合的文化内容与表达方式。
D8能够引导高校文化适应学生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与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D9能够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有效整合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工具,提升传播与表达效能。
D10能够推动高校文化资源的价值转化,培育文化创意产品与特色产业。

五、文化可持续与实践能力

  • 非常同意
  • 同意
  • 一般
  • 不同意
  • 非常不同意
E1能够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推动高校教学内容的文化延展。
E2能够围绕地域文化拓展研究方向,增强高校与社区的文化联结与互动。
E3能够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实践,推动高校文化的传承、规范与制度化表达。
E4能够统筹文化的延续性、创新性与长远发展,强化高校文化的系统推进能力。
E5能够将高校文化与校园品牌建设系统融合,提升校园文化表达的整体一致性。
E6能够将育人理念与办学使命转化为校园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与传播策略。
E7能够围绕校训精神与学科特色,不断塑造和提升校园文化辨识度。
E8能够通过校友资源与社区参与,推动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E9能够将绿色校园、碳中和等可持续理念融入高校文化战略与教育实践。
E10能够系统评估文化可持续举措的实施成效,并据此优化相关策略与路径。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