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ES-SCLC的III期临床研究的名称是?
ALTER1202研究
ALTER0303研究
ETER701研究
ALTER016研究
安罗替尼联合表柔比星一线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名称缩写是?
ALTN-III-03研究
ALTN-III-04研究
ALTER-0202
ALTER-0203
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一线治疗适应症描述正确的是?
本品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用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可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本品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用于局部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的入组例数和对照组描述正确的是?
172例,安慰剂+表柔比星
272例,安慰剂+表柔比星
172例,安慰剂+多柔比星
272例,安慰剂+多柔比星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设计不正确的是?
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组
次要终点包含OS、ORR、DCR和安全性
在化疗周期结束后,未采用任何药物维持治疗
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
PFS
OS
ORR
DCR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的中位PFS结果为?
(6.6个月vs3.0个月)
(4.6个月vs3.0个月)
(8.6个月vs3.0个月)
(9.6个月vs3.0个月)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的ORR结果为?
18.8%vs3.9%
17.8%vs3.9%
18.8%vs2.9%
17.8%vs2.9%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的安全性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总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相当
≥3级不良反应事件两组相当
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实践实验组更高
两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软组织肉瘤的III期研究的DCR结果为?
79.3%vs54.7%
79.3%vs14.7%
69.3%vs54.7%
69.3%vs14.7%
安罗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适应症的获批时间是?
45801
45832
45862
45893
CAMPASS研究中实验组的mPFS是?
11.0月
11.5月
10.0月
11.9月
CAMPASS研究中实验组PD-L1 TPS≥50%人群中的mPFS是?
13.5月
13.3月
14.0月
11.9m
CAMPASS研究中实验组的ORR是?
56.1%
57.0%
56.0%
57.3%
CAMPASS研究中实验组因TRAE导致的永久停药率是?
8.1%
7.1%
9.1%
10.1%
CAMPASS研究中实验组因TRAE导致的死亡率是?
2.5%
1.5%
1.4%
2.4%
关于ETER 701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
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III期临床研究
纳入了SCLC脑转移患者
100%中国患者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EC化疗的四药方案刷新了全球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新高度,目前市场推广中主推的四药组mOS()个月
20.4
19.3
17
16.3
安罗替尼的DURABLE研究中≥3级治疗相关AEs是()
5.8%
11.8%
20%
26%
在小肺一线的治疗中,安罗替尼的定位错误的是()
安罗替尼+方案,是ES-SCLC一线全程治疗的优效方案。
诱导+维持,OS全球最长(19.3m);
仅维持阶段加入安罗,维持阶段OS达20.4m。
依从性高,安全可控。
芦比替定的IMforte研究相比,安罗替尼小肺一线研究的优势人群是()
肝转移、体力状态差的患者
脑转移、体力状态差的患者
肝转移、体力状态好的患者
脑转移、体力状态好的患者
TQB2450-III-12研究中,试验组的mPFS是
10.02
10.12
10.22
10.32
TQB2450-III-12研究中,试验组的HR是
0.64
0.54
0.44
0.34
TQB2450-III-12研究中,试验组的mDoR是
9.49
9.59
9.69
9.79
关于TQB2450-III-12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任何级别TRAEs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98.6%
严重TRAEs发生率,试验组24.2%vs对照组20.8%
导致死亡的TRAEs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1.4%
导致任何治疗终止的TRAEs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4.2%
TQB2450-III-12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ORR分别是多少?
71.94%、65.14%
70.94%、64.14%
71.94%、60.14%
70.94%、65.14%
R-ALPS研究中,安罗替尼联合免疫组对比免疫单药组PFS的HR是
0.72
0.82
0.62
0.92
R-ALPS研究中,以下哪个不是研究方案
放化疗后安罗替尼+贝莫苏拜单抗维持
放化疗后安罗替尼维持
放化疗后贝莫苏拜单抗维持
放化疗后安慰剂维持
R-ALPS研究中,联合组对比安慰剂PFS是
9.7m VS 4.2m
17.4m VS 11.2m
15.1m VS 4.2m
17.4m VS 4.2m
R-ALPS研究中,联合组对比单药组的PFS是
17.4m VS 11.2m
9.7m VS 4.2m
15.1m VS 4.2m
17.4m VS 9.7m
R-ALPS研究中,联合组vs安慰剂PFS的HR是(),单药组对比安慰剂PFS的HR是()
0.49,0.53
0.53,0.49
0.76,0.75
0.71,0.57
ANCHOR研究中,(整体疗效),安罗替尼联合CapeOX组与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组的中位PFS(IRC评估)为
10.04m vs 10.04m
11.04m VS 11.04m
12.04m vs 12.04m
9.04m vs9.04m
ANCHOR研究中,(整体疗效),安罗替尼联合CapeOX组与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组的中位PFS(研究者评估)为
9.1m vs 9.1m
10.1m vs 10.1m
11.1m vs 11.1m
12.1m vs 12.1m
ANCHOR研究中,维持治疗期,安罗替尼组与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PFS(IRC评估)为
7.06m vs 6.90m
6.06m vs 5.90m
8.06m vs 7.90m
5.06m vs 4.90m
ANCHOR研究中,维持治疗期,安罗替尼组与贝伐珠单抗组的中位PFS(研究者评估)为
5.89m vs 5.26m
8.89m vs 8.26m
6.89m vs 6.26m
7.89m vs 7.26m
ANCHOR研究中,安罗替尼组与贝伐珠单抗组导致停药的TRAEs发生率为
2.14% VS 2.93%
2.93% VS 2.14%
3.14% VS 3.93%
3.93% VS 3.14%
ANCHOR研究中,维持治疗期,安罗替尼组与贝伐珠单抗组≥3级TRAEs发生率为
27.57% VS 27.77%
27.77% VS 27.57%
26.57% VS 26.77%
26.77% VS 26.57%
ANCHOR研究中,安罗替尼组与贝伐珠单抗组的ORR为
62.13% vs 61.93%
61.93% vs 62.13%
62.93% vs 63.13%
63.13% vs 62.93%
ANCHOR研究中,安罗替尼组的DCR为
88.76%
91.76%
90.76%
92.76%
R-ALPS研究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治疗局晚不可切NSCLC试验研究(ETER801)中,第一阶段试验结果,贝莫苏拜单药组对比化疗组的PFS是
17.4m VS 11.2m
9.7m VS 4.2m
15.1m VS 4.2m
17.4m VS 9.7m
R-ALPS研究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治疗局晚不可切NSCLC试验研究(ETER801)中,第一阶段试验结果,贝莫苏拜单药组的ORR和DCR
23.3%,86%
10%,80%
20%,60%
40%,90%
R-ALPS研究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治疗局晚不可切NSCLC试验研究主PI是
石远凯
周彩存
韩宝惠
陈明
TQB2450-III-12研究贝莫苏拜单抗vs替雷利珠单抗试验主PI是
石远凯
周彩存
韩宝惠
陈明
贝莫苏拜单抗对比替雷利珠单抗(TQB2450-III-12研究)的试验组是
治疗阶段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维持阶段贝莫苏拜单抗
治疗阶段贝莫苏拜单抗+化疗,维持阶段贝莫苏拜单抗
治疗阶段贝莫苏拜单抗+化疗,维持阶段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
治疗阶段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化疗,维持阶段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
贝莫苏拜单抗对比K药(CAMPASS研究)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是
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安慰剂
贝莫苏拜单抗+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化疗
贝莫苏拜单抗+化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
贝莫苏拜单抗对比帕博利珠单抗
R-ALPS研究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治疗局晚期NSCLC试验研究(ETER801),第一阶段,贝莫苏拜单药组mPFS的HR值是( ),疾病进展死亡风险降低( )
0.53,47%
0.47,53%
0.40,60%
0.51,49%
关于ALTER0303研究设计以下描述正确的有?
研究入组的是前线接受过化疗或靶向治疗的三线晚期NSCLC患者,按1:1入组
III期研究全文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
安罗替尼口服剂量是12mg和10mg
主要终点:OS,次要终点:PFS,安全性等
安罗替尼联合度伐利尤单抗的DURABLE显著改善PFS,OS有改善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自随机开始(维持治疗开始)mPFS 5.4m
自随机开始(维持治疗开始)mPFS 9.0m
mOS(自随机开始)17.4m
mOS(自随机开始)20.4m
芦比替定的IMforte研究“三大软肋”是()
IMforte是开放标签研究
完全排除了SCLC最棘手的脑转移患者
没有中国大陆患者的数据
OS未取得显著获益
芦比替定的IMforte研究的不足之处有哪些,安罗替尼小肺一线研究的优势有哪些()(多选)
芦比替尼的IMforte是开放标签研究,且完全排除了SCLC最棘手的脑转移患者,研究的含金量不足;并且纳入的主要是欧美的患者,没有中国大陆患者的数据;
芦比替定的IMforte研究仅仅证明了自己在“维持治疗”这个单一环节的价值,维持治疗OS 13.2m;
安罗替尼的ETER 701研究通过三联方案,将ES-SCLC一线治疗的OS天花板直接拉高到了19.3m
在ES-SCLC的维持治疗,安罗替尼的DURABLE研究对比芦比替定的IMforte研究:mPFS相当;维持阶段的mOS更优(17.4m VS 13.2m);3级以上治疗相关AEs更低(11.8% VS 26%)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芦比替定 (IMforte):仅仅证明了自己在“维持治疗”这个单一环节的价值。
芦比替定 (IMforte):维持治疗OS 13.2m,即使计算上诱导期3.2m,仅有16.4m
安罗替尼 (ETER-701):通过三联方案,将ES-SCLC一线治疗的OS天花板直接拉高到了19.3个月!
安罗替尼 (ETER-701研究/DURABLE研究):证明了安罗替尼有能力成为贯穿一线全程的基石药物,这是芦比替定目前远远无法企及的战略高度。
关于ETER 701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III期、开放标签研究
III期、随机、双盲研究
安罗替尼三联方案(安罗替尼+PD-L1+化疗)创造了19.3个月的中位OS
未纳入脑转移患者
TQB2450-III-12研究中,在以下哪些临床亚组中观察到显著的临床获益?
ECOG PS 0分
PD-L1 TPS 1-49%
年龄<65岁
肝转移
关于TQB2450-III-12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是全球首个在肺鳞癌头对头击败化免标准治疗的III期研究
试验组维持阶段为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
入排标准可以纳入所有类型的鳞癌患者
主要终点为PFS
以下是TQB2450-III-12研究的Key Messages的是?
加安罗,更强效!一线肺鳞癌PFS突破10个月,疾病进展风险直降36%,疗效超越标准免疫化疗!
安罗替尼强化缓解,ORR与DoR双重提升,疗效更深更持久!
广泛人群获益,安罗替尼助力免疫普适更优!
安全性可管理,安罗替尼联合治疗有保障!
当医生关注到TQB2450-III-12研究中肺鳞癌患者使用安罗替尼的出血风险时,我们可以如何回应?
TQB2450-III-12研究入组标准明确排除了具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在最新公布的安全性数据中,并未突出显示出血事件是序贯安罗替尼治疗的主要或高发风险
回顾安罗替尼获批NSCLC三线适应症的关键III期研究ALTER0303,该研究中也纳入了相当比例的肺鳞癌患者,同样证实了安罗替尼在此人群中良好的安全性
通过严格的患者筛选和临床管理,并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安罗替尼在晚期肺鳞癌患者中的应用,其出血风险是可控的
对于TQB2450-III-12的研究设计中,描述正确的是?
纳入标准包括了无致死性出血风险
试验组诱导阶段为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
对照组诱导阶段为替雷利珠单抗+安慰剂
试验组维持阶段为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
关于CAMPASS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是一项随机、双盲、III期临床研究
Leading PI是上海胸科医院的韩宝惠教授
是一项随机、盲法、III期临床研究
主要的研究终点是IRC评估的PFS
当医生问道CAMPASS研究中III期和鳞癌患者比例较高是否符合临床实际?我们如何回应?
研究中鳞癌患者占比60%
同类研究keynote042,其中中国队列中鳞癌占比55.5%,全球患者中鳞癌比例38%,可以看出CAMPASS研究鳞癌的比例和同类研究的中国人群鳞癌比例类似
III期(IIIB/C期)患者占比约26%
针对鳞癌的中国研究,其中III期占比均超过20%,因此CAMPASS的III期较多可能也跟鳞癌入组较多有关系
跟HARMONi-2研究对比,CAMPASS研究组合的优势在哪里?
CAMPASS联合方案的ORR是57.3%,数值上优于HARMONi-2研究中依沃西单抗的ORR50%
CAMPASS研究PD中-L1 TPS≥50%的人群中,CAMPASS联合方案的中位PFS达到13.3个月,数值上优于HARMONi-2研究中依沃西单抗的11.1个月
在鳞癌患者中,CAMPASS联合方案的中位PFS为11.0个月(HR=0.63),同样优于HARMONi-2中依沃西单抗的9.7个月
安罗替尼作为口服小分子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剂量调整更为灵活方便,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个体化不良反应管理。而依沃西单抗作为单抗药物,通常无法减量,只能延迟给药或永久停药,临床操作灵活性较低
CAMPASS研究2:1分组和单盲设计的原因是什么?
出于伦理考虑,为了让更多受试者有机会接受可能更优的试验方案,采用了2:1的分配比例
对照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为已上市药物,包装、规格、性状无法与TQB2450注射液保持完全一致
若制备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模拟剂和TQB2450注射液模拟剂增加操作人员难度
若制备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模拟剂和TQB2450注射液模拟剂,将大幅增加受试者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会给受试者的就医治疗过程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降低用药依从性
以下是CAMPASS研究的Key Messages的是?
安罗替尼赋能免疫,PFS力压标准单免!CAMPASS研究突破一线治疗金标准
安罗替尼强效助力:ORR、DCR双提升,实现快速、稳定肿瘤控制
安罗替尼安全性特征明确,联合治疗耐受性良好,保障长期获益
安罗替尼口服优势:赋能便捷“去化疗”方案,优化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
以下哪些是R-ALPS研究的KEY MESSAGE
临床数据卓越:安罗替尼联合免疫,双重获益,PFS再攀新高,为患者带来切实生存改善!
双机制协同,理论清晰,安罗替尼强化免疫治疗效果,实现1+1>2!
中国原创研究,数据源于中国患者,更具临床指导意义,彰显中国创新力量!
安全性特征明确,整体可管理,安罗替尼联合应用经验丰富,为疗效保驾护航!
联合组对比单药免疫组的PFS HR=0.82,P=0.1218,统计学上不显著,如何解读联合治疗的价值
研究设计与主要目标达成: R-ALPS研究采用严谨的统计检验层级。其首要目标——安罗替尼联合免疫对比安慰剂、及免疫单药对比安慰剂,均取得了 P<0.0001的高度统计学显著性,这奠定了安罗替尼联合免疫在巩固治疗的基石价值。
临床获益的实际意义: 尽管P值未显著,但联合安罗替尼使mPFS 绝对延长了6.2个月(17.4个月 vs 11.2个月)。这对于III期NSCLC患者是 非常重要且具临床意义的改善,不应仅因P值而被忽视。
积极的风险降低趋势: HR为0.82,意味着加入安罗替尼能帮助患者 降低18%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趋势明确。
综合评估而非唯P值论: 临床决策应综合疗效幅度、安全性、机制和患者情况。在主要研究终点已证实联合方案优越性的前提下,其在免疫基础上进一步提升PFS的趋势,结合协同机制和可管理安全性,共同构成了安罗替尼的临床价值。
关于R-ALPS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全球首个探索抗血管药物联合免疫在局晚期肺癌放化疗后巩固治疗的III期研究
全球首个探索同步放化疗以及续贯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维持研究
首个中国方案用于局晚期肺癌放化疗后免疫巩固维持治疗的研究
该研究探索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治疗局晚期肺癌放化疗后免疫维持的III期注册临床研究
关于R-ALPS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联合组较单药组PFS延长了6.2个月,具有临床获益趋势
无论联合组还是单药组,较安慰剂PFS均有显著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对比安慰剂PFS 15.1m vs 4.2m,HR=0.49
单药组对比安慰剂PFS9.7m vs 4.2m,HR=0.53
ANCHOR研究中 ,为什么选择贝伐珠单抗作为对照组?
安罗替尼和贝伐珠单抗同属于抗血管生成药物类
贝伐珠单抗是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之一,且不论RAS基因型状态,野生和突变患者均可以使用;并且贝伐珠单抗在国内已获批12款、医保报销后更便宜等优势,肠癌的实际应用患者数比西妥昔单抗更广泛,我们希望与应用更广泛的产品去比较,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根据2个国际大三期研究Fire3 和 CALGB / SWOG 80405显示,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与贝伐珠单抗在RAS野生型结直肠癌一线治疗PFS和OS并无差异,仅在指南上推荐左半用西妥昔,右半用贝伐珠,但是我们的研究不区分左右半,是全人群,应用更为广泛。
本研究的化疗方案为CapeOX,但西妥昔单抗并无与CapeOX联合治疗的依据;同时,研究设置了维持治疗,贝伐珠单抗在维持治疗的循证证据更充分,因此选择贝伐珠单抗作为对照。
ANCHOR研究中,主要研究终点,安罗替尼联合CapeOX组与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组的中位PFS(IRC评估)分别为
11.04m
11.04月
10.04m
12.04m
关于ANCHOR研究维持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避免减少病房入住
减少输注风险及花费
降低交通成本及风险
减轻患者和照护者身心压力
关于ANCHOR研究,安罗替尼+卡培他滨双口服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缩短院内停留时间
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减轻照护者负担
增加患者经济开支
关于ANCHOR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该研究为临床医生和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治疗选择。
维持治疗双口服,有望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安罗替尼联合化疗方案PFS优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有统计学差异
双口服维持治疗,对于医疗系统而言,这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减少对医院床位和医护人员资源的占用。
关于ANCHOR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安罗替尼组≥3级TRAEs,主要是手足综合征
整体治疗期:导致停药的TRAEs发生率仅2.14%,低于贝伐组2.93%
维持治疗期:安罗替尼组≥3级TEAEs发生率36.01%,低于贝伐组38.66%
维持治疗期:安罗替尼组≥3级TRAEs发生率为26.57%,低于贝伐组26.77%
关于ANCHOR研究,安罗替尼主要≥3级TRAEs为
中心粒细胞降低
高血压
手足综合征
高甘油三酯血症
ALTN-III-04研究设计为何采用的是表柔比星而非多柔比星
表柔比星相比多柔比星有着更低的心脏蓄积、更快的体内清除速度,整体其心脏毒性以及骨髓抑制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均优于多柔比星,且其抗肿瘤活性与多柔比星相似;
表柔比星在欧洲的注册和临床应用较早,医生对其剂量调整和毒性管理经验更丰富,因此被欧洲相关指南推荐作为一线单药或联合(如与异环磷酰胺)治疗软组织肉瘤的基础药物,实际上NCCN指南也明确推荐表柔比星和多柔比星都可以作为晚期一线用药;
二期探索阶段采用的就是安罗替尼联合表柔比星,III期研究需要保持一致。
表柔比星比多柔比星更普遍,价格更低
ALTN-III-04研究设计对照组为什么是单E(表柔比星)方案而非E+I(表柔比星+异环磷酰胺)方案
目前指南推荐的晚期软组织肉瘤的一线标准治疗为蒽环类±异环磷酰胺,在这当中,蒽环类是必不可少的,异环磷酰胺是可选项,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够耐受异环磷酰胺带来的副作用;
从以往研究来看,A+I(蒽环类±异环磷酰胺)对比I提升了mPFS和ORR,但并没有在OS上有获益;
采用单E方案,更容易达到临床主要终点
研究设计的初衷,为探索安罗替尼是否可以在一线联合标准治疗而优于标准治疗,而蒽环类是标准治疗方案,因此设计对照组为E单药+安慰剂。如果设定E+I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则需要改为E+I+安罗替尼,三药联合的安全性则会成为一大挑战。
ALTN-III-04研究结果中,对照组ORR(2.9%)显著低于历史对照(14-18%),应如何解释
不同亚型的分布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研究入组患者中对化疗敏感度程度相对较低的亚型比例更低一些
两组人群在亚型分布上基本均衡,因此组间对比本身并无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化疗优势亚型占比较低的情况下,安罗替尼+表柔比星组的ORR和mPFS数据可以优于历史数据,也正说明了其协同增效的作用。
关于ALTN-III-04研究结果,安罗替尼组与对照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中位PFS延长5.5个月
疾病进展风险降低70%
ORR提升6倍
安全性两组相当
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所取得的适应症包含
本品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单药用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单药用于透明细胞肉瘤
既往至少接受过含蒽环类化 疗方案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其他晚期软组织肉瘤
TQB2450-III-12研究贝莫苏拜单抗vs替雷利珠单抗试验入组的患者类型是
≥18岁,经病理学确诊的IIIB-IV期鳞癌NSCLC
≥18岁,经病理学确诊的IIIB-IV期腺癌NSCLC
ECOG PS 0或1
此前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
R-ALPS研究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治疗局晚不可切NSCLC试验研究(ETER801)入组患者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含铂方案同步/序贯放化疗,且治疗结束后未发生疾病进展
18~75周岁
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或免疫治疗
无已知的EGFR、ALK 敏感突变,无 ROS1 基因组突变
2025年ASCO,安得卫-贝莫苏拜单抗获得口头汇报的研究有
TQB2450-III-12研究
R-ALPS研究
CAMPASS研究
TQB2450-II-14研究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