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劳动学科的融合研究》课题效果调查问卷(学生版)
1. 您所在年级
2. 您参与过哪些具体的数学—劳动融合活动?
校园种植与测量/数据分析
手工制作与几何/比例应用
简单木工/计算与测量
烹饪烘焙/计量,比例与时间
物品整理/收纳与分类
美化环境设计/图形与测量
其他
3. 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学生能更主动地,在真实劳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如测量、计算、估算、图表、数据分析等)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确定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4. 劳动实践能力:学生在劳动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工具使用能力,任务规划与执行能力得到锻炼。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确定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5. 问题解决能力:面对融合活动中遇到的挑战(如材料不够,尺寸不符,结果偏差),学生尝试分析原因,寻找多种解决方法的意愿和能力增强。
非常符合/提升明显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确定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6.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学生在活动中能对方案、方法或结果进行反思,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或创新点子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确定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7. 合作交流能力:在需要小组协作完成的融合任务中,学生能够有效地与同伴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确定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8. 学习兴趣与动机:学生对数学和劳动学科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确定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9. 知识理解深度:通过劳在劳动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原理的理解更深刻、更牢固。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了解
不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10. 跨学科理解:学生能初步体会到数学与劳动(以及可能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理解知识是相互关联的。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了解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11.
责任感与品质: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感(如爱护工具,完成任务)、细心、耐心、克服困难的毅力等品质得到培养。
非常符合/明显提升
比较符合/有所提升
一般/不理解
不太符合/提升不明显
完全不符合/没有提升
12. 你认为这种数学与劳动融合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分科教学最主要的优势是什么?
学习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培养了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促进了合作与交流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劳动品质
其他
13. 在您参与/观察的融合活动中,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通常是什么?
数学知识应用不熟练
劳动技能不足(如工具的使用)
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组合作中出现矛盾
时间管理/任务规划不合理
对活动目标/要求理解不清
其他
14. 您认为开展此类融合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教师跨学科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
课程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协调困难
活动场地,工具材料等资源保障不足
设计和组织高质量融合活动的难度大,耗时长
对融合效果的标准评价不明确,操作难
家长或者社会对劳动与学科融合价值的认识不足
安全管理的压力
其他
15. 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数学与劳动结合的活动?为什么?
16. 你觉得参加这些活动后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进步?
17. 总体而言,您认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劳动学科的融合研究》课题的实施效果如何?
非常显著,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比较显著,有积极效果
一般,效果尚可
没有明显效果
不清楚
18. 您认为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如教学设计,案例,策略等)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非常有价值,值得在全校更大范围的推广
比较有价值,可在部分年级或班级推广
有一定价值,但需进一步完善
价值不大
不清楚
19. 您对今后更深入,更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与劳动学科的融合教学,有何具体的建议或期望?可自由填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